广东省揭阳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教案:《李清照词二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8716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教案:《李清照词二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揭阳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教案:《李清照词二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省揭阳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教案:《李清照词二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省揭阳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教案:《李清照词二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教案:《李清照词二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教案:《李清照词二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课题李清照词二首课型讲读课讲读课教学 目标1.体会李清照词中通过底座来画龙点睛的手法。 2.体会心理活动的描写。 3.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重点 难点1、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 2、感知词人的内心世界; 3、鉴赏词的表现手法。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时 安排2 2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 手段与学法、学 情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最喜欢的一位词人,她就是我 国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我们就通过学习她的两首词鹧鸪天和永遇乐 来走进这位才华横溢的奇女子。 二、推进新课作者介绍: 1、李清照 (1084 一约 1151),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属

2、山东济南)人。其父是 当时的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的行政长官。他们婚 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靖康之变,李清 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赵 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浙 东亲历变乱,四处流浪。此后即在孤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诗词文都写得很好,可惜诗文流传至今 的为数不多。她的作品留存至今较多的是词。她的词作,从数量看,较之其他名 家也不算多,但几乎每篇都是精品佳作,是公认的宋词一大家。早期的作品,韵 调优美,内

3、容只限于闺情相思之类。南渡之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 感,使得她的词作内容丰富得多,主题的社会意义也扩大了。她的词,从内容看, 绝大多数是言情写愁,都写得很精到,很富于特色。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 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在语言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从艺 术风格看,绝大多数作品是婉约的,她被看作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2、词风变化: (1)由于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 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例如:如梦令:“知否?知 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 阴:“一种相思,两

4、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前期词 作风格可以概括为:格调清新、妩媚秀丽。 2)1127 年,金兵入关,爆发了靖康之变,李清照被迫离开故乡,流落南方。1129 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逝,她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受到很大的打击,可以 说是家破人亡。后来,她孤身一人从建康到越州、四明、温州,最后到临安,颠 沛流离,受了很多苦。所以,她的后期作品一反前期的清新明快,呈现出另一种 风格。 李清照后期的词: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 中的浓重哀愁。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5、却 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评:离愁、孤 寂、悲秋、伤感之情通过明白如话的语言和错落和谐的音律表现得淋漓尽致,声 声凄厉,句句揪心,怪不得历代词家都异口同声地称赞此词为千古绝调!后期词 作风格可以概括为:凄清深沉、苍凉悲楚 三、课文简析 (一)学习鹧鸪天桂花 1写作背景简介: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界尚无确考。李清照 24 岁 时,其夫赵明诚奔父丧,加上当时的党争的连累,曾屏居乡里多年,从作品的内 容格调看,或许作于这一时期。 2基本解读: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赞扬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

6、,表 现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 (主旨) 1)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 的颜色并不艳丽, “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 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 于人,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 “情疏迹远”,并 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 地之间。 2)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 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 梅之类,那

7、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 比外在美更为重要。 “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 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3)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 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 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 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 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4)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议论的第三层。 “骚人”,指屈原。 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

8、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 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 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 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经过层层的议论,外貌不扬而内秀丰富, “情疏迹远”而品格 高洁的桂花的形象特征就非常突出了。如果认为,我们在上面所谈到的写作背景 是可信的话,那么,此词所描写的桂花的形象特征,与作者当时屏居乡里的处境 和人生志趣就有着质的共同点了。换言之,词中的桂花形象,就是作者自我理想 人格的艺术再现。 3鉴赏要点: 1、善于在咏物词中议论。这首词是咏桂花的。全词除了开头两句是直接描写桂 花外,其余

9、都是议论的文字。把桂花的内质美和自己所要表达的情志,水乳交融 地融会在议论之中。而且,在开头两句的描写中,就隐含了议论的因素。桂花“暗 淡轻黄”的外表是不怎么耀眼的,她的社会声望似乎也很平淡, “情疏迹远”,有多 少人知道她呢,更谈不上什么荣宠了。但是她有很丰厚的内在美。她有温柔的体 性,她有浓郁的芳香。内美与外美相比较,何者更值得珍重呢,在作者看来,当 然是内美。因此她认定,桂花尽管没有“浅碧轻红”的艳丽外表,但她还是“花中第 一流”,是秋花之冠,连历来都被人们倍加宠爱的梅花、菊花也会自愧不如。最后 作者从更深层的传统文化内含着眼,对历来为人们所敬重的屈原,给予颇有分量 的批评。本来屈原是很

10、懂得鉴别和珍惜香花香草的,他却竟然忘了桂花,多么的 遗憾! 在议论的过程中,也表达了作者的情志。桂花的品格和处境就是作者的品 格和处境。她对这种品格的自珍和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自珍和自信。 (二)学习永遇乐 1.写作背景简介:此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难以准确考定。但从作品所 写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却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流落江南所写。 教科书的“资料信息”所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 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应是可信的。李清照这个时期的境遇和心态与靖康 之变之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2基本解读: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但此词不是着意描写元宵节的 繁华

11、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景的对比,来抒发深 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 (主旨) 1)上片写今年元宵的情景。开头两句,用浓墨重彩描绘元夕傍晚的景象。 落日像熔化了的金那样鲜红,晚霞像合围的璧玉那样艳丽。这晴朗的暮景,预示 着今晚的元宵将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但是, “我”面对着这乐景,所产生的是悲 情。 “人在何处”,大意是说我如今在哪里 ?我在流离漂泊!这是一声充满着迷惘和 痛苦的长叹。 “染柳烟浓融和天气”意接开头两句,描写今年元宵春意盎然的佳 景。 “次第岂无风雨”,意承“人在何处”,这似乎是无端的忧虑,正深刻地反映了词 人南渡以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

12、成的特殊心境。因此眼前的良 辰美景,自然引不起她的兴趣,所以下接“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就 非常顺理成章了。词人此时虽然潦倒落拓,但由于她的才名世家,城里的贵妇人 们自然要乘着宝马香车去邀请她参加元宵盛会的。她婉言谢绝了,因为她无论如 何也乐不起来。整个上片,所有乐景的描写,都是为表现哀情而存在的。 2)下片着重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情景。所谓“中州盛日”,就是指靖康之变 之前在北宋首都汴京 (今河南开封)的太平日子。 “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 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当时几乎每年的元宵都是那样的开心。 “闺门多暇”, 生活安定自在,无忧无虑,每到元宵,都要精心打扮,尽

13、态极妍,和人家斗美, 那时游赏的兴致多浓啊!在这些美好的回忆中,从词人的心态和她的行为,可以看 出丧乱之前,社会生活是多么的繁华安定。但是这些繁华和快乐,早已成为幻梦, 因而,作者的心路,又从忆昔,转为伤今。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一个蓬头霜鬓的内心充满着忧患的老妇人,哪有赏灯游乐的兴趣呢?“不如向、帘 儿底下,听人笑语。 ”自惭形秽,不想见人。这既是真实写照,又语带讥刺,人们 “只把杭州作汴州”,词人怎能与之同乐,怎能乐得起来呢! 3鉴赏要点:了解词中抒情主人公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 1)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首先是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 的不同情景作对比。这是贯穿全篇的。与此同时,又用他人与“我”作对比,乐与 悲作对比。 “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在今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 “我” 伤悲。在对比中含有反衬,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这一主题思想更鲜明地突 现了出来。 2)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词的上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染柳烟浓,吹 梅笛怨”,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写的都是乐景,但作者所要表达的却都是哀伤 的情感。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 里就是用“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哀情。 四、作业:背诵课文。板 书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