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28657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一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一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一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一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回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有哪些?,2)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主要目标和手段分别是什么?,2、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主要目标和手段分别是什么?,(3)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1)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4)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十课

2、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究活动1: (1)我国现在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几步?(2)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认为和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有些什么样的变化?(主要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个人的衣、食、住、行的变化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我国胜利

3、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总体小康在微观上的表现,总体小康在宏观上的表现,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微观表现:,宏观表现:,1、总体小康,(1)总体小康的成就表现,据统计,2007年中国GDP总量折算成美元已经超过意大利了,排名世界第四位,人均世界第一百二八名,前六名分别为: 1 美国GDP:139800万亿 人均GDP:46280 2 日本GDP: 52900万亿 人均GDP: 41480 3 德国GDP: 32800万亿 人均GDP: 39710

4、4 中国GDP: 30100万亿 人均GDP: 2280 5 英国GDP : 25700万亿 人均GDP:42430 6 法国GDP: 25200万亿 人均GDP: 41200,思考:什么叫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先进的教育设施,山区落后的教育,我们也想上学,深圳特区,温岭建设,寒碜的住房,贫穷,不是我影响市容,我真的很饿,幸福的孩子,水污染,杭州,大连,环境破坏沙尘暴,城市:乌鲁木齐,农村,探究活动2: (1)以上图片说明了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还存在哪些不足?(2)根据这些不足概括出总体小康

5、的特点?,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2)总体小康的特点:,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党的16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

6、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在邓小平分“三步走”战略构想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它更具体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新“三步走” 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1)全面小康的特点,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符合人民的愿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2)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

7、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0项具体经济指标,(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目标,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

8、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

9、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挥咱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路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不是就是全国全面同时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低标准,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不全面,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缩小地区、城乡各界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1.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0、,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A. 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 (1)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基本实现现代化 (3)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1)(2)(4) B(2)(3)(4) C(1)(2)(3) D(1)(3)(4),3.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4.我国现在的社会状况是( ) A.

11、刚解决温饱问题,刚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 B.达到了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C.达到了全面小康 D.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5.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正确的有 ( )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的目标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总体小康是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会缩小地区、城乡的差距 总体小康是指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设小康是指基本实现现代化 A B C D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

12、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方面的要求有 ( ) A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B基本实现现代化 C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城镇人口比重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较健全 E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 F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7.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这告诉我们( ) A.全面小康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是难以实现的 B.我国应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D.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C,9.片面追求GDP数字的增长,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

13、 A 否定了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却减少了 C 忽视了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D 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8.如何看待GDP数字( ) GDP的增加是我国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 GDP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 GDP的增加标志着社会的全面发展 GDP是考核官员政绩的唯一指标 A B C D ,A,D,GDP产量(经济增长速度)。 GDP增加经济发展 因为:经济发展: 应是“高产量(GDP) 、低污染、低消耗、优结构”的统一 (速度、 质量、 效益、 结构),社会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对附近农村进行调查采访,着重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谈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50

14、0字左右的论文。,“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在古代思想家眼里,“大同”是天下为公、路不拾遗、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模式。“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尽管“小康之家”、“小康生活”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但古人眼里的小康社会,归根到底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状态。 随着中国步入现代化建设进程,“小康”概念的内涵也开始发生变化,并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

15、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深化和充实,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战略蓝图。从邓小平于上世纪70年代末首先用“小康”来概括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到党中央提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再到“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小康”的内涵在不断深化,现阶段,“小康”实现程度及未来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反映我们国家历史进步的一把标尺,成为衡量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小康”的由来,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材料一:至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六位,但人均GDP800多美元,200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2003年人均GDP增至1090美元, 2007年人均GDP增至2280美元,但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世界排名在128多位,仍属下中等收入国家。,低水平的,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