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11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8654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11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11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11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11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11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11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11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重点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史实、新中国的三大制度【难点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读课程标准,带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课文,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3、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 的知识及方法收获。课前预习案课前预习案一、问题导学一、问题导学 1、阅读 P64 第四段、P66 最后一段、P67 第一段,概述中国

2、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变化。2、阅读本课内容,概述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二、知识梳理二、知识梳理 ( (一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七届二中全会(1)背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2)召开: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 召开。 (3)内容: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 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基本政策: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总任务: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 社会的总任务。(4)意义: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转变的重大问题。 2新中国的成立(1)准备:中

3、共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前往北平,与各民主党派展开 筹建新中国的工作;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大会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 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族人民的人民民主专政。 (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接受 为施政纲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 (3)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 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 的国家,

4、并建立了以工人阶 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 的逐步 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揭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二)(二) 、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1)背景: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同年,地方人民 大会逐级召开,为全国人大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2)召开: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 ,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的政治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基 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 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宪法体现了 原则和 原则。

5、(3)(3)意义:意义: 第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 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第一部 类型类型 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1)背景:1954 年,由于第一届人大召开,由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 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2)确立:1954 年 12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协 章程指出,为了巩固和发展 ,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政协 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6、1956 年,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 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新阶段。 (3)特点: 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基本前提和政治基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基本前提和政治基 础,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础,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团结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团结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各民主党派是与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各民主党派是与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 不是反对党或在

7、野党。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 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 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 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的关系。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的关系。 (三

8、)(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 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2、原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 居、小聚居的局面;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 和共同发 展。3、确立(1)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正式确认 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规定各级自治机关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3)此后,全国有条件建立自治地

9、方的少数民族逐步成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到 1958 年,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 年, 自治区成立。 4 4、意义:、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 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 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 。三、预习自测(参考优化训练)三、预习自测(参考优化训练)课内探究案课内探究案探究一探究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0 年 3 月 5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

10、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材料二 2010 年 3 月 3 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贾庆林指出,人民政协全年编报社情民意信息 267 期,反映意见和建议 1435 条,提出相关提案1900 多件,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 人民网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成立了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等,它们都积极参加爱国民主活动,1949年共同参加政协。(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制度?这些制度建立的根本前提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11、我的疑惑:我的收获:思路小结: 探究二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中国民族众多,除占人口总数 92%以上的汉族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各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1、上图体现了我国什么民主制度?其基本内容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以及实行这种制度的法律依据。思路小结: 课后训练案课后训练案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课时作业选择题部分 )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课时作业主观题部分 )问题导引问题导引1 1、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随着第一届全

12、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统一战线组织。2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究案探究案探究一探究一(1)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本前提:新中国的成立。(2)基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并共同建立新中国。探究二探究二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2、原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个少数民族发展不平衡。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