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汉代思想大一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8646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汉代思想大一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汉代思想大一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汉代思想大一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汉代思想大一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汉代思想大一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汉代思想大一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汉代思想大一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 历史 编号 编写人 刘小意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西汉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原因和影响。 【重难点重难点】: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 课前预习案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导引问题导引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兴盛的背景: (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实行休养生息。 (2)吸取秦亡的教训。2、内容和特点: 内容:治身(养生) 、治国。 特点:以道家为基础,兼采各家学说。无为而无不为,是一

2、种“积极无为”的 哲学观。 3、影响: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4、衰落的原因: 主观原因: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客观原因: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 体系。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2、董仲舒新儒学体系 1)来源:依据公羊春秋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2) “新”的内容:3)新儒学影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对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防止暴 政也有一定作用。 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评价) 政治上: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

3、主 实行“仁政” 。 文化上: 黄老之学衰落 的原因?基础自测基础自测1.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思想流派时整理的示意图,这一思想流派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2.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观点的是( ) A.孔子B.荀子 C.韩非D.老子 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 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 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

4、己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4.“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 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 时的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墨家被形象地称为“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但这个学派也强调君主专政,下列最能体现墨家 主张君权至上,绝对服从思想的是( ) A.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 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探究案探究案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恻隐之心

5、,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 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 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 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 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材料三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

6、。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 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 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 共利益方面。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及人性在治理国家和规范社会方面的见解。2 2、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的目标,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7、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 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 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 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 求的心理模式。孔子通过教诲学生,“删定”诗书,使这个模式产生了社会影响,并日益渗透 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习惯、风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通过传播、熏陶和教育,在时空中 蔓延开来。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 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

8、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 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 结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 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9 月 28 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的 2005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推出了 “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据了解,海内外现有纪念孔子的孔庙、文庙一千三百多座)据孔 子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人士介绍,举办“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旨在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 脉络、

9、宣传保护孔庙(文庙)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搭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民族凝 聚力。 材料四 图 1 和图 2 所反映的内容均出现在“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期间图 1 孔子论为人图 2 孔子成了摇钱树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述孔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传播方式和历史地位。(2)以西汉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说明材料二的观点。(3)请结合材料三,对材料四中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作简要评价。训练案训练案一、一、课中训练与检测课中训练与检测 1、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孔子 韩非 朱熹 亚里士多德 A B C D2、秦汉以来儒

10、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春秋繁露 四书章句集注 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 A B C D 3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 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4、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5、 “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天子皆亲拜

11、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 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禽及白雉诸特,颇以加祠皆至泰山而然后去。 ”史 记中关于汉武帝封禅的这段记载反映了( ) A.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完全实现 B.儒学偏离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 C.儒学始终保持着正统思想的地位 D.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形成 6.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 准则明显受到( )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7.西方园林体现人工

12、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8.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 则备变。 ”这个流派应是( ) A.墨家B.道家 C.法家D.兵家 9.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

13、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D.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10.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 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的“仁政”思想 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11.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竹笼),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完成课时作业)二、课后巩固促提升(完成课时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