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二历史《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8411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二历史《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二历史《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二历史《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二历史《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二历史《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二历史《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二历史《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使用说明使用说明】 1、依据知识结构,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 2、认真研究合作探究题目,在课本上勾划好,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以备小组探究。 3、选做题普通班可不做。 4、学案的所有内容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再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理解掌握: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背景、影响。 综合运用:比较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异同;归纳春秋战国到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导学问题引领 (一)背景(一)背景 1经济

2、:_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2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社会矛盾尖锐。 3思想文化: _使文化专制加强,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二)(二) “异端异端”思想家李贽思想家李贽(_ 藏书 ) 1主要观点 (1)批判孔孟权威:大加鞭挞_,否认_是万世至伦; (2)反对儒家伦理:肯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 (3)否定天理存在:提出_,源于阴阳二气,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 的理论基础。 2对李贽“异端”思想的评价 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 建迂腐的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

3、思想的解放,推动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三)(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 代表作_来源:Zxxk.Com 特点:王夫之系统地批判_,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 _。 (1)哲学观:他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入手,强调“_” ,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 在_之中; (2)认识论:认为通过_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3)伦理学:他还提出“_” ,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 的_和_的合理性。 2黄宗羲 代表作_ 特点: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_。 (1)抨击君主专制:他公然宣称皇帝乃是“_” 。 (2)君臣关系:他认为臣对君的关系不是_而应是_,无须“杀身以 事君” ,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_。

4、(3)限制君权:黄宗羲提出了种种_的理论和设想。 1.为什么李贽的思想 被称为“异端”?来源:学.科.网 挑战主流正统思想。 2. 明清思想家为儒学 注入了什么样的新活 力?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 制独裁,提倡“人民 为主” ;经济上,主张 工商皆本;学术上, 强调经世致用。 3顾炎武_ 特点:批判学风,倡导“经世致用” 。 (1)主要观点 A发出“_,匹夫有责”的呼唤。 B倡导“经世致用” ,他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四)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四)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 1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反映了_要求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 2政治上,反对_,冲击了

5、当时的专制统治,对后世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具 有启蒙作用。 3思想上,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和 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4、但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也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实现。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1 1 “异异端端”李李贽贽 猜谜语:明代万历年间,李贽在麻城著述、讲学。李贽讲学跟 别的先生不一样: 别的先生只收男生,李贽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别人教书专讲 “四书” 、 “五经” , 李贽却宣扬物质享受,捍卫个性和自由。他还经常出谜语逗学生们玩:皇帝老子去偷 牛,满朝文武做 小偷;公公拉着媳妇手,细伢打破老子头。 你能猜出谜底吗? 2 2何何谓谓“经

6、经世世致致用用”?有有什什么么特特点点?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 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 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 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3、明末清初的进步思 想为什么没能形成强 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而推动社会的转型呢? 经济基础:小农经 济占主导,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缓慢,缺乏 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政治体制:高度强 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的压制,使早期民 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 体系 传统文化:传统文 化的束缚和影响;实 行文

7、化专制。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 羲 材料二: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 沿海能市舶,发展海外贸易。顾炎武 材料三: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王夫之 1、 上述三则提出体现了他们什么共同的思想?并分析他们产生该思想的社会根源? 工商皆本 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四:战国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 毕世也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

8、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 “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 顾炎武来源:Zxxk.Com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 “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为客观规律。 王夫之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如何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的? 黄宗羲批判 “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 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先知论” ,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3 3、列举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分为春秋、战国、秦朝、西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宋明、明

9、清几个阶段回答) (1)创 立:春秋时期,主张“仁” 、 “礼” 。 (2)继 承: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 荀子:治国的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3)重 创:秦朝, “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遭重创。 (4)主 导:西汉,董仲舒提出“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 。 (5)冲 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6)融 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新 发 展: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 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

10、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来源:学科网 ZXXK 【我的疑问我的疑问】 来源:学&科&网 Z&X&X&K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巩固提高 1、17 世纪中国出现的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2. 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 3、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 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

11、非耳。 ”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4.“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 “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以上评 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理学( ) A重文轻技的特点B儒学的理论和思辨化的特点 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 D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特点 5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6、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

12、,不正确的是 ( )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7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 、 “人臣称人君” 、 “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 表明他( )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8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 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 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9 9、阅读下列

13、材料:(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选做题)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 “有公而无私” ,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回答: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1)都肯定人的私欲。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 思想。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构建知识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