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28163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3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 “物质的变化” “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2、。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

3、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

4、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2.图表、图形的运用,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难点: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有些同学的科学知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不强,很多学生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大自然,

5、可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加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的特点,用一种探究和轻松的氛围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3、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分组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并找出实验结果,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教学安排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计 32 课,每课时教学一课,本学期安排正课 16 周,每周 3 课时,每周教学安排 2 个课时的新课教学,1 个课时的机动时间,用于回顾和巩固,学期末的时间用于系统复习。具体安排见进度表。 始业教育 1 课时微小世界单元1.放大镜 1

6、课时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 课时 3.放大镜下的晶体 1 课时4.怎样放得更大 1 课时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 课时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 课时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 课时38.微小世界和我们 1 课时第一单元复习、梳理 1 课时第一单元测试 1 课时第一单元测试分析与讲 评 1 课时质的变化元 1.我们身边的物质 1 课时2.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 课时3.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 课时4.打和白醋的变化 1 课时5.生锈了 1 课时6.变化伴随的现象 1 课时7.制铁生锈的速度 1 课时8.变化与我们 1 课时第二单元复习、梳理 1

7、 课时第二元测试 1 课时第二单元测试分析与评讲 1 课时期中复习、梳理 1 课时期中测试 1 课时期中测试分析与讲评 1 课时宇宙单元1.球的卫星一月球 1 课时2.相变化 1 课时3.们来造环形山 1 课时4.食和月食 1 课时5.阳系 1 课时6.星空中(一) 1 课时7.星空中(二) 1 课时8.宇宙 1 课时第三单元复习、梳理 1 课时第三元测试 1 课时第三单元测试分析与评讲 1 课时环境和我们单元41.的垃圾 1 课时2.处理 1 课时3.少丢弃及重新利用 1 课时4.类和回收利用 1 课时5.天的生活用水 1 课时6.和污水处理 1 课时7.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1 课时8.境问题

8、和我们的行动 1 课时第四单元复习、梳理 1 课时第四元测试 1 课时第四单元测试分析与评讲 1 课时期中复习 2 课时1. 放大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5难点:放大

9、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放大镜。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

10、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

11、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6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四、小结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

12、的细节)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学反思: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7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放大

13、镜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