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二十五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8054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德惠市二十五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德惠市二十五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德惠市二十五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德惠市二十五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德惠市二十五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德惠市二十五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德惠市二十五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德惠市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全卷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1、阅读(60 分)(1)名句积累与运用(15 分)1.不畏浮云遮望眼,。 2.,夜泊秦淮近酒家。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演化为无私奉献的句子是,。 4.陶渊明的饮酒中,反映诗人生活志向,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句子是 ,。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 的句子是,。 6.李商隐的无题中用比喻象征手法极写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 7.范仲淹渔家傲中运用典故,写思念家乡和战争没有结束的矛盾的句子是 ,。 8.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形成了一

2、种洒脱 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2)文言文阅读(15 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本文选自 一书,这是 家又一部经典之作。 (1 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 分)行拂乱其所为( ) 人恒过(

3、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11、阅读第二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时,会从哪些方面对“是人”进行磨炼? 磨炼的 益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2 分)12、恰当的运用写作手法能够有力的突出文章中心。请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2 分)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于今天无疑适用于国家,那么,他还适用于 个人吗? 为什么?(3 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 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 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

4、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 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果蔬:泛指菜肴。酒三行:指喝 了几杯酒。脔:切成块的肉。箸:筷子。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分) 因谒公( ) 果蔬皆不具( ) 15.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2 分)16.读罢短文,你觉得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三) 、现代文阅读(25 分)眼泪这么近,背影那么远包利民(1)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痛哭失声,是在多年以后,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 听别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当

5、时那个老教师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听着听着, 我竟失控地哭出声来,惹得全班四十多个学生都惊愕地看着我。(2)我想起的是娘,是记事时就知道有着一头白发的娘。娘不是我的亲生 母亲,我的父母生了我,却没有养育我。娘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女人,那是真正 的傻,整天胡言乱语,连生活甚至都无法自理。据说,是她给母亲接的生,她 抱着我的那一刻,竟是出奇地平静。她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母性的光晕,却是大 颗大颗地掉着眼泪。母亲生下我一个多月后,便被公安人员从那个山村带走, 从此和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刑期。而我,从此就成了娘的孩子,那一年,娘四十 三岁。(3)当时村里人都认为娘是养不活我的,那么傻的一个女人,连自己都照 顾不了,

6、更别说伺候一个刚满月的孩子了。可是,村里人终于从震惊中明白, 有我在身边的日子,娘是正常而清醒的。她能熟练地把小米粥煮得稀烂,慢慢 地喂进我的嘴里;她能像所有母亲那样,把最细腻的情怀和爱倾注在我的身上。人们有时会惊叹,说我也许就是上天赐给她的良药。(4)娘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就是现在的精神状态,从此便在这里停留下来, 为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百聊不厌的话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竟也顺风顺 水地长大起来,而且比别人家的孩子都结实。从记事起,最常见的就是娘的白 发和泪眼。听别人说,娘以前从没掉过眼泪,自从有了我,便整天地抹泪。我 也是很早就知道娘和别人家孩子的妈妈不一样,她不能和我说话,更多的时候,

7、她都是一个人自言自语,也听不懂说些什么。她没有最慈祥的笑容,有的只是 无穷无尽的泪水。我甚至感受不到她的关爱,除了一日三餐,别的什么都不管 我,任我像放羊一样在野甸子里疯玩儿。正因为如此,我变得越来越不羁和放 纵。(5)上学以后,我并没有受到什么白眼冷遇。这里的民风淳朴,没人嘲笑 我,就连那些最淘气的孩子也会主动来找我玩儿,不在乎我有一个傻傻的娘。 事实上,自从有了我之后,除了每日的自说自话和流泪,娘几乎没有不正常的 地方了。印象中娘只打过我两次,打得都极狠极重。第一次是我下河游泳,村 西有一条清清亮亮的小河,村里的孩子夏天时都去水里扑腾,我当然也去。从 不管我的娘突然跳入水里,把我揪了上来,

8、折了一根柳条就没命地抽在我身上, 打出了一道道的血痕。我那时一点儿也不记恨她,只是不明白,我爬上高高的 树顶去摘野果她不管我,我攀上西山最陡峭的悬崖她不管我,我拿着石头和邻 村的小孩打得头破血流她不管我,只在那么浅的河里游泳,她却这样狠打。(6)还有一次,那时我已在镇上读初中了。有一天她到学校给我送粮,正 遇见我在校门前和一个女生说笑。当时她扔了肩上的粮袋,疯了一般冲过来打 我,我的鼻子都给打出了血。我虽然不明所以,可依然不恨她。那时我已能想 懂很多事,也从别人口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这样的一个女人,能把我拉扯大, 供我上学,所付出的,比别人要多千百倍。我感激我的娘,虽然我不能和她交 流,可是我

9、已经能体会到那份爱了。而且,天下的母亲哪有不打孩子的,况且 她只打了我两次!(7)要说娘有让我反感的地方,就是她的眼泪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只要一见到我就哭,这让我从心里不舒服。别人家的孩子一个月回一次家,当 妈的都是乐得合不拢嘴,而我的娘,迎接我的永远只有泪眼。有时我问她: “娘,你怎么一见我就哭啊,不如当初你不养我了!”那样的时刻,她依然流 泪不止,说不出一句话来。娘对我从没有过亲昵的举动,至少从记事起就不曾 有过。她很少抱我,连拉我手的时候都没有。这许多许多,想着想着便也不去 想了,娘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为什么和她计较这些呢!(8)在镇上上学,娘每月给我送一次口粮。她把时间拿捏得极准

10、,总是在 周六的下午一点钟准时来到学校门口,而那时我正等在那里。她把肩上的粮袋 往地上一放,看上我一眼,转身就走。我常常怔怔地看着她的背影发呆,那背 影渐行渐远,她间或抬袖抹一下眼睛,轻风吹动她乱蓬蓬的白发。每一次我都 看着娘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处,不期然间,那背影竟渐渐走进我的梦里。(9)考进县城一中后,娘来的次数便少了,变成了几个月一次。主要是为 了给我送钱,娘自己是很难赚到钱的,那些钱,包括我的学费什么的,都是村 里人接济的。那些善良的人们,自从我进入那个家门,他们就没有间断过对我 们的帮助。高三上学期的一天,刚经历了一次考试,我和一个住校的女同学一 边往宿舍走一边讨论着试题。到宿舍门

11、前时,竟发现娘站在那里,风尘仆仆的, 三十里的路,她一定又是徒步走来的。她看到我还有我的女同学,愣了一下,猛地冲过来,高高扬起手,停了一会儿,慢慢地落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抚摸了 一下,那一刻,我的心底涌起一种巨大的感动。她从怀里掏出一卷钱塞进我的 口袋里,又看了我一会儿,眼角渗出泪来,然后便转身走了。我转头对那个女 同学说:“这是我娘”(10)那竟是我和娘最后一次见面,她在一个月后的一天夜里,静静地离开 了这个世界,这一年,她六十二岁。我常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娘时的情形,她用 最温暖轻柔的一个抚摸,把她的今生定格在我的生命里。我考上师范的时候, 回村里迁户口,乡亲们为我集了不少钱,并在小学校里摆了几

12、桌饭,为我送行。 席间,老村长对我讲起了娘的过去,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娘的来路。老村长说, 娘原本是邻乡一个村子的村民,丈夫死于煤井中,她拉扯着一个儿子艰难地生 活,就像当初养活我一样。她的儿子上了中学后,由于早恋,成绩越来越差, 任她怎么管教也无济于事。到得最后,她也就不去管了,可是后来,和儿子谈 恋爱的那个女生感情转移,儿子也因此退了学,整日精神恍惚。她本来觉得时 间一长就好了,可是终于有一天,这个孩子投进了村南的河里,淹死了。从那 以后,她就变得疯疯颠颠,家也不要了,开始了走村串屯乞丐一般的生活。直 到到了这个村子,她竟在这里安下身来。(11)那一刻,忽然就记起了娘打我的那两次,心中顿时恍然

13、。就觉得曾被 娘打过的地方,又开始疼起来,直疼到心里,我的眼泪落下来。以后的生活中, 对娘的思念已成了一种习惯,常常于不觉中满眼泪水。我在每一条路上观望, 朦胧的目光中再也寻不见那个蹒跚的背影。娘当初的泪水如今都汇集到我的眼 中,而那背影已是远到隔世。我最亲的娘,她的眼泪与背影,竟成了我今生今 世永远都化不开的心痛。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光晕( ) 亲昵( ) 间断( ) 不羁( ) 18、作者说“印象中娘只打过我两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是哪“两次”? (4 分)19、文章前后两次写到娘对“我”和女同学交往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并说 说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的用意是什么?(

14、4 分)20、本文语言质朴无华,仔细品味,却极富表现力。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 一句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的句子艺术魅力。 (3 分)从不管我的娘突然跳入水里,把我揪了上来,折了一根柳条就没命 地抽在我身上,打出了一道道的血痕。 她看到我还有我的女同学,愣了一下,猛地冲过来,高高扬起手, 停了一会儿,慢慢地落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抚摸了一下,那一刻,我的心底涌 起一种巨大的感动。21、恰当的使用记叙的顺序,能使文章内容严谨,脉络清晰。仔细阅读文章第 10 段中“老 村长的一段讲述”,请问这一部分内容采用的是那种记叙顺序?作者为什 么要安排这一情节?(4 分)22、认真阅读全文,说一说“那一刻,忽然就

15、记起了娘打我的那两次,心中顿 时恍然。就觉得曾被娘打过的地方,又开始疼起来,直疼到心里,我的眼 泪落下来”一句,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4 分)23、作者说“天下的母亲哪有不打孩子的”,对此你持有怎样的观点?请结合 自己的经历谈一谈。(4 分)(4)名著阅读(5 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 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宋江大喝道: “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众人都跪下告道:“这 人酒後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 皆喜。有几个当刑小校,向前来请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杀我 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说了,便随著小校去监房里睡。宋江听了他说,不觉酒醒,忽然发悲。吴用劝道:“兄长既设此会,人皆 欢乐饮酒,他是粗卤的人一时醉后冲撞,何必挂怀,且陪众兄弟尽此一乐。” 宋江道:“我在江州醉后,误吟了反诗,得他气力来,今日又作满江红词, 险些儿坏了他性命!早是得众兄弟谏救了。他与我身上情分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