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

上传人:Z****9 文档编号:5727808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家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简介,儒和儒家,儒家文化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从历代治国的理念、政治制度的构建以及人身修养、安身立命的最核心价值观方面来看,儒家确实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儒,是举行仪式的司仪,后来成为一种专门职业,以“六艺”教民者: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孔子时代,儒者称号已泛化,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孔子像,儒家学说,主要主张:“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要求君王“以德配天”,开创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分为四个阶段:1、先秦原始儒学、2、两汉儒学、3、宋明理学、4、近现代儒学。,先秦原始儒学,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特点:提出一个理想社会和对应的理想

2、人格,规定了许多具体的道德规范。春秋五霸 “八修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 )解决方法“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孔子儒学,他的学说很具体,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例如“仁”的解释: 1、仁者爱人。 2、先难而后获可为仁也 3、仁者,其言也讷 4、能行五者于天下者 (恭、宽、信、敏、惠),孟子儒学,继承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进一步研究怎样建设一个理想社会。认为一个理想社会就是一个王道的社会、一个仁政的社会。何谓“王道”

3、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王道的前提是要推行仁政,必须从经界开始(就是要给老百姓划定一块土地作为他的固定财产)。“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儒学,“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就没有恒心,也就没有稳定的心态,也就什么事情都会去做,甚至犯罪。 (对户籍制度的影响),荀子儒学,荀子的很多观点,对中国以后2000年的封建社会有深远的影响.1、关于礼的问题:强调礼仪应该顺应人心、随时而变。“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人心者,皆礼也。”2、关于对历史的看法:“循其旧法,择其善者而明用之。”历史不仅要择善,还要加以发明(创造、创新

4、,能够符合时代的需要。)3、治理国家要“隆礼重法”,隆:推崇,重:看重;礼与法结合,同样重要。,汉代儒学,汉代儒学理论上吸取了先秦阴阳五行学家的思想,内容极大丰富,与原始儒学相比,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儒学宗教化、政治化、制度化。特别在宗教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如围绕五经写了不少著作,还神化孔子(称为素王),但最终被汉末玄学取代。但在思想制度化方面很成功。此后,中国历代的治国理念、制度安排和价值观念都是根据儒家这一套来指定。,汉代儒学,汉代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为儒家争取到政治上的主导地位(董仲舒把春秋说成是一部孔子预先为汉代制定好的一部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纲领)。所以,春秋在汉代渗透到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5、。汉武帝时,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茂陵博物馆中的汉武帝像,汉代儒学,董仲舒学说特别强调阴阳学,阳为德、阴为刑,阴阳要平衡,刑德也要并用,所以,德治法治要结合。受荀子“隆礼重法”学说的影响。刑德并用后来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建设方面的一个基本原则。谭嗣同说:“二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仁学(乡愿,指貌似忠厚、实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人。孟子则认为是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的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宋明理学,唐代中后期,提出复兴儒学问题。韩愈的朋友李翔写了复兴论分析人们精神生活被道教、佛教吸引的问题,认为汉代儒学在思想制度化方面很成功,但儒家学说

6、里没有形而上层面,都是讲具体东西(所以没有吸引力)。如:缘起论和因果报应理论。于是人们开始去挖掘、研究儒学中形而上的思想,如周易中“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到宋代儒学又重新夺回了在人们精神生活的统治地位。,宋明理学,北宋五子:周濂溪、邵康节、张载、程颐。他们从周易入手,发掘儒家形而上的东西,同时借鉴很多佛道的理论运用到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去。把儒家许多具体的解释,提升到理论的层次,具有普遍的意义。比如:朱熹解释“仁”字:“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四书集注。学而篇”,儒家“天理”(太极),“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朱文公全集。读

7、大记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到了宋明以后,建立了一整套形而上理论体系,强调天理良心.,“理一分殊”,“人人一太极、事事一太极、物物一太极”, 每一个具体的个体中都包含了整体的全部内容,是一个整体的理的体现。这一理论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理是一个整体,事是理的各种各样的特殊反映,二者是无碍、圆融的。同时,因为每件事里都有一个相同的理,事与事之间也是无碍的。月印万川。“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近现代儒学,儒学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阴阳五行学说吸收于汉代新儒学,佛道思想吸收于宋明理学,近代以西学解释儒学,始于康有为(论语注、孟

8、子微言)、谭嗣同(仁学中认为,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佛教的慈悲与基督教的爱人都是一个意思,都是用一个思想完全贯通起来)。,港台新儒学,代表牟宗三先生:用新康德主义重建儒学。 , 他的新儒学是以儒家思想来一统天下, “三统并建”:道统、政统、学统并建。儒学不应跟政治、科学捆绑在一起,应该回到创建的初衷,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学说,或教育的学说而存在。,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以王道仁政来化导天下的治国理念。儒家治国理念的核心是“王道仁政”,重视礼乐教化因为如果没有礼乐教化,社会就不可能安定。所以,儒家把推行礼乐教化当做自己最根本的责任,非常重视治礼作乐的作用。每

9、个朝代当相对稳定下来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治礼作乐,把破坏的礼乐制度恢复起来,再强调法和刑。,礼乐教化,文化就是用礼乐来化导社会。“乐以治心” 、“礼以治躬”(乐记)乐是治心的,礼是治身的,乐是动于内的(平和心态),礼是动于外的(培养身体),内和外顺,个人就是非常有素养的人,推广对于一个社会,就是非常和谐的。,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二、“要在中央,事在四方”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上,儒家整体上还是推崇封建,重视血缘关系,从西周开始。汉代实行郡县制。汉初又恢复了这种同姓分封、护卫中央的制度。历代不断被批判,但一直没有被完全废除。汉代以后,一直是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 (清代的很多亲王都有

10、封地,不一定有职务,但影响力和权力还是相当大)。同时,地方官员又采取郡县制的安排。所以,用封建制概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其实不恰当。,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儒家在政治制度上强调大一统,“大”等于重视、也即以一统为大,以一统为最根本。 儒家也强调中央集权(封建专制,所谓“专制”就是中央集权)这里包含了法家思想。韩非说“要在中央,事在四方。”具体做事在地方,中央把握总的纲领。吸取了道家的思想:“君道无为,臣道有为。”君主不必事必躬亲,要充分发动臣下去做。君主要做两件事: 1、奖罚分明; 2、掌握用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与治国理念是相通的,是不同角度的思考。一、大同世

11、界天下为公 (礼记中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所谓大同世界就是没有国界、没有种界、没有阶级的界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壮有所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一个社会(比较空想)。在中国,从儒家提出这个理想后,就成了各个时代先进中国人共同的政治理想,近代康有为和孙中山都追求这个目标。,社会理想,二、小康社会(较实际)荀子主张面对现实,建立小康社会。认为人类不能孤立存在,一定要结群,而群体要和谐,首先必须明分:“明分使群”。社会没有等级是不可能的,就会发生混乱。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群居和一。其次必须上下一致、同心同德。各项政策要符合民心。而这个小康社会如何达到真正的平等呢?就是书经

12、里的一句话:“维齐非齐”要达到平等,只有通过不平等才行。如果大家都一样,社会就没有一个法,所以,人们按照职业的不同、地位的不同,必须要有分别,没有分别是不行的。,“长幼有序、惟道是从”的人际伦理,儒家是非常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五伦中下对上只能绝对服从,只有朋友这一伦是平等的。礼记中说,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考虑四个方面:人情、人义、利、患。“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十义。”双向的。反之,君不仁臣可不义。“从君不从道”如“汤武革命”。,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

13、从心所欲,不逾规”的修养观念,“以修养为本”。所谓修养就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养成。强调通过教育养成素质,家庭学校社会。三项原则: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3、启发引导更强调修养是个自觉自律的过程:“克己复礼”修养身心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自由自在地生活,真正实现自身价值。,乐观而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生活态度乐观就必然非常珍惜生命。孟子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就是要重视现实,不回避现实。通过实践努力实现理想。“尽人事、听天命。”,见义勇为、见利思义、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总之,就是要在奉献中实现自我,成为真正的人:“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如何做一个

14、真正的儒者,奉天法古、内圣外王、知行合一、重在体悟、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守常明变。,奉天法古,儒家非常强调以天为则、以史为鉴。前者就是要效仿自然、顺从自然。“无为而治,唯尧则天”。唐太宗“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目的是总结前朝兴亡成败的教训。,内圣外王,“内圣”就是修养要高,以君子为榜样要求自己。“外王”就是所谓“事功”,要把内心高明的修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出成绩来:立德立言立功。,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具体途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荀子: “学至于行而至矣。”朱熹:“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重在体悟,儒家强调学习是

15、为己之学,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修养,所以学习不是纯粹的知识积累,而是提升智慧的工具,为此非常强调体悟。“体”为实践、身体力行。“悟”就是通过学习知识去把握事物内在的精神,并灵活地运用它。体悟中,还非常强调对于不同个体的针对性。,执两用中,孔子说“执其两端,用其中。”强调过犹不及,要把握适当的度。所以,中庸不是调和的意思,而是恰如其分的意思。在论语中,孔子感叹说,现在很少有人能具备中庸这种品德了,常常爱走极端。,和而不同,实际上,就是“多元并存”和“互相包容”,这样才能互相吸取、互相推动,共同发展。,守常明变,或称“知常明变。”事物都有它的原则和根本规律,但这种规律应该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处理,也即“经”与“权”的关系。所以儒家非常强调顺时而变,与时谐行(识时务者为俊杰)。周易把“中”、“和”、“时”三个字放在一起讲,三个观念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处理问题的原则。所以把三个思想很好地融合起来,吃透了,把握住了,儒家考虑问题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原则就有了,做一个真正的儒者也就不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