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7737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 1 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第 I 卷 选择题(42 分)一 、基础知识部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蛟龙 jio 弥望 m 梵文 fn 给以 giB、霎时 sh 中规中矩 zhng 混沌 hn 夹袄 jiC、记载 zi 缁衣 z 曲解 q 凫水 fD、累及 li 信札 zh 爱憎分明 zng 窈窕 yotio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是 ( )A、锲而不舍 弩马 贻笑大方 皓首穷经B、寂寞 涅

2、槃 惴惴不安 浅尝辄止C、暇观 酒樽 袅娜 藕断丝联D、殒命 独占螯头 妄自菲薄 急待解决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大革命”时代被看作轰轰烈烈的大事,许多如今已 无闻了。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 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读的书当分种类,一种是为获得现世界公民所 的常识,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学校规定,各班上报今年艺术节节目的时间 12 月 20 日。A.湮没 以致 必须 截止B.淹没 以至 必须 截至C.湮没 以至 必需 截至D.淹没 以致 必需 截止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报刊上关于湖北省某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

3、查,竟将附近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骗取扶贫资金的报道,令人叹为观止。B.离开初中来到高中已经两个多月了,大家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张江他们聚在起商量着一起回母校去看看。2C. 中国京沪高速铁路 6 月 30 日正式通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海外许多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日本产经新闻却不赞一词,反而说是“盗版新干线”,真是大言不惭。D. 琉璃作品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其制作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操作,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而这位大师琉璃烧制的技艺相当纯熟,已经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首届“广州国际马拉松赛”的比赛线路,选择以珠江新城为起点,海心沙为终点

4、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展现城市建设的成果。B. 深圳民营医院有 70 家之多,数量超过公立医院,已成为国内民营医疗开放程度最高、服务份额最大的城市。C. 我国今后将加强食品的销售、流通、生产等环节的监管,确保民众能够吃到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果。D.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的“松菊”,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又有庭院实景的描写。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指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木直中绳 (中间) 金就砺则利 (靠近)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而绝江河 (横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疑惑)越国以鄙远(远方)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5、A、 B、 C、 D、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一项是( )A、其可怪也欤 吾其还也B、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D、作师说以贻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8、下列句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厌之有A. 句读之不知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 以其无礼于晋 3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闲话红烧肉如果要找一些食物来代表中餐的话,红烧肉大概可以排到很靠前的位置。为什么红烧肉有那么大号召力呢?从食品技术的角度,“红烧肉“有两个基本元素:“红烧“和“肉“。这里,我们先说“肉“。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发展史中

6、,绝大多数时候人类都是在为了食物而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尤其是在每个人都吃“纯天然、有机、野生“食物的那个久远古代,人们吃的大多数食物应该是野菜草根之类。吃肉就更加困难,现代人拿着猎枪也未必总有收获,只有树枝石头的他们在打猎的时候还得考虑不要被猎掉。即便是能够打到一些动物,天天唱“为了生活,我们四处奔波“的猎物们身上的脂肪也很有限。对他们来说,能够迅速补充体力的糖和能量密度高的脂肪,无疑都是最优质的食物。优质而难得,就越发渴望拥有。对高脂、高糖食物的追求,在互相不通有无的各族人群中都流传了下来。从世界各地对婴幼儿食品偏好的调查来看,这种偏好或许已经写进基因而成为“先天“的了。从现代食品科学的

7、角度,脂肪对于食物的风味至关重要。一方面,许多风味物质存在脂肪中。另一方面,许多香味物质本来就是油脂分解转化的产物。而油脂产生的细腻丰富的口感也不是纯蛋白、纯淀粉,更不是纤维素所能比拟的。风味和口感,油脂尤其是肥肉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都具有巨大的优势。再说红烧。肉中总是有些蛋白质,而蛋白质与糖加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是各种肉类香气的来源。除了烧烤和油炸,红烧大概是最能让美拉德反应发生的“低温烹饪“了。分子美食学的创始人蒂斯探讨过这个问题,发现主要是脂肪中的磷脂容易发生氧化,产物在纷繁复杂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一个实验是用半胱氨酸和核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在其中分别加脂肪酸或者磷脂,把得到的

8、“肉味香精“用色谱进行分析,着重比较产生肉味的杂环化合物和脂肪氧化产物的谱峰。结果证实,磷脂在美拉德反应产生“肉香“中具有重要作用。于是,在完全不懂化学不懂生物的时代,老祖宗们琢磨出的红烧肥肉又一次被后世的科学证实了合理。不过,人类折腾了这么久,到底是进入了“营养过剩“比“营养不足“更受关注的时代。“不天然、不野生“的饲养动物,可以轻易地提供极大丰富的脂肪。老祖宗说“物极必反“又得到了例证:比他们更老的祖宗们为之流血乃至牺牲的脂肪,最终变成了健康的敌人。不管你做得再“肥而不腻“,只要它还能好吃脂肪就少不了。4同样质量的食物,脂肪的热量最高,是糖和蛋白质的两倍多,所以许多人担心吃了长胖。实际上,

9、如果能做到吃了肥肉就少吃同等热量的其他食物,那么长胖的问题还真不大。肥肉中的脂肪大量是饱和脂肪,会促进“坏胆固醇“的增加,从而影响心血管健康,这才是肥肉真正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红烧肉就不能吃了。毕竟,食物的一大功能是享受,在美味和健康之间,并不需要完全偏向健康。红烧肉虽然不是健康食品,但偶一为之,尤其是吃了之后再减少其他饱和脂肪以及高热量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即便是有,也还是可以接受的。9、下列关于食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久远的古代,人们获得食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脂肪的补给就更是难上加难。B相比野菜草根一类的食物,肉类含有更多补充体力的糖和能量密度高的脂肪,因而也更难得。C婴

10、儿似乎大多数更喜欢高脂高糖食物,这说明对食物的偏好或许是一种“先天”的习惯。D肉食不仅在能量方面比素食占有优势,口感也比素食更为细腻丰富。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肉类中的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与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烹饪过程中便会散发出香气。B烧烤、油炸、红烧等烹饪方法最能让美拉德反应发生,这也就是这样烹制的肉类更香的原因。C通过半胱氨酸和核糖反应的实验,分子美食学创始人蒂斯证明美拉德反应的产物主要是磷脂的氧化物。D古人虽然不懂得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但靠经验积累的烹饪技法往往是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饲养动物使今天获得肉

11、类食物变得十分容易,于是人们对营养过剩的担心渐渐超过了对营养不足的关注。B“肥而不腻”只是通过烹饪手段改变食物的口感,并不能解决食物脂肪含量过高的问题。C肥肉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危害,这要比热量过高使人发胖的危害更大。D虽然红烧肉热量很高,但只要控制好数量并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人,就不会影响健康。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4 题。二班蒲松龄殷元札,云南人,善针灸之术。遇寇乱,窜入深山。日既暮,村舍尚远,惧遭虎狼。遇见前途有两人,疾趁之。既至,两人问客何来,殷乃自陈族贯。两人拱敬日:“是良医殷先生也,仰山斗久矣!”殷转诘之,二人自言班姓,一为班爪,一为班牙。便谓:

12、“先生,子亦避难,石室可栖5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 ”殷喜从之,俄至一处,室傍岩谷。爇柴代烛,始见二班容躯威猛,似非良善。计无所之,亦即听之。又闻榻上呻吟,细审,则一老妪僵卧,似有所苦。问:“何恙?”牙曰:“以此故,敬求先生。 ”乃束火照榻,请客逼视。见鼻下口角有两赘瘤,皆大如碗。且云:“痛不可触,妨碍饮食。 ”殷曰:“易耳。 ”出艾团之,为灸数十壮,曰:“隔夜愈矣。 ”二班喜,烧鹿饷客:并无酒饭,惟肉一品。爪曰:“仓猝不知客至,望勿以輶亵为怪。 ”殷饱餐而眠,枕以石块。二班虽诚朴,而粗莽可惧,殷转侧不敢熟眠。天未明,便呼妪,问所患。妪初醒,自扪,则瘤破为创。殷促二班起,以火就照,敷以药屑,

13、曰:“愈矣。 ”拱手遂别。班又以烧鹿一肘赠之。后三年无耗。殷适以故入山,遇二狼当道,阻不得行。日既西,狼又群至,前后受敌。狼扑之,仆;数狼争啮,衣尽碎。自分必死。忽两虎骤至,诸狼四散。虎怒,大吼。狼惧尽伏。虎悉扑杀之,竟去。殷狼狈而行,惧无投止。遇一媪来,睹其状,曰, “殷先生吃苦矣!”殷戚然诉状问何见识。曰:“余即石室中灸瘤之病妪也。 ”殷始恍然,便求寄宿。媪引去,入一院落灯火巳张,曰:“老身伺先生久矣。 ”遂出袍裤易婪敝败。罗浆具酒,酬劝谆切。媪亦以陶碗自酌,谈饮俱豪,不类中帼。殷问:“前日两男子,系老姥何人?胡以不见?”媪曰:“两儿遣逆先生,尚未归复,必逃途矣。 ”殷感其义,纵饮,不觉沉

14、醉,酣眠座间。既醒。已曙,四顾竟无庐孤坐岩上。闻岩下喘息如牛,近视,则老虎方睡未醒。嚎间有二瘢痕,皆大如拳。骇极,惟恐其觉,潜踪而遁。始悟两虎即二班也。注释壮:医用艾灸一炷称为一壮。輶(y6u)亵:犹言简慢。谓招待不周。12、下列句予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见前途有两人,疾趁之 趁:追赶 B后三年无耗 耗:消息C自分必死 分:料想 D殷戚然诉状,问何见识 见识:见解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无所之,亦即听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细审,则一老妪僵卧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殷饱餐而眠 吾尝终日而思考矣D以此故,敬求先生 农人告余以春及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二班虽为老虎,但是他们非常懂得孝顺母亲:为了给母亲治病,特意到深山中去等候殷元礼。B因为二班是老虎所变,非常凶猛,不像良善之人,所以当殷元礼来到班家,见到二班的形貌后感到非常害怕,想快点离开班家。6C殷元礼三年后再入深山遭狼围困时,偶然碰到二班,而被二班解救,表现了他们知恩图报的性格。D因为殷元礼曾救治过二班的母亲,所以老人非常殷勤地招待了他,并且故意喝多了酒现出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