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全国ii卷化学精校版含解析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27711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全国ii卷化学精校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年高考全国ii卷化学精校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年高考全国ii卷化学精校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年高考全国ii卷化学精校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年高考全国ii卷化学精校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全国ii卷化学精校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全国ii卷化学精校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 II 卷)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理科综合化学部分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A、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变化,A 正确;正确;B、污垢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该过程利用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热碱、污垢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该过程利用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热碱

2、溶液)能发生彻底的水解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溶液)能发生彻底的水解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B 错误;错误;C、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称为乙烯的物质,乙烯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发生会释放一种称为乙烯的物质,乙烯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了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 错误;错误;D、铁粉可吸收氧气,防止食品被氧化,属于、铁粉可吸收氧气,防止食品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D 错误。错误。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根据四联苯的结构可知,根据四联苯的结

3、构可知,的分子结构呈现对的分子结构呈现对称性,则四联苯分子中有称性,则四联苯分子中有 5 种不同类型的种不同类型的 H 原子,所以一氯代物也有原子,所以一氯代物也有 5 种。种。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 CuO 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 Na2O2粉末C铝与 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 Cu(NO3)2溶液【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A、发生的反应是、发生的反应是 CuO+H2Cu+H2O,固体从,固体从 CuOCu,质量减,质量减小,小,A 错误;错误;B、发生的反应是、发生的反应是2Na2O2+2CO2=Na2CO3+O2,固体从,固体从Na2O2Na2CO

4、3,质量增加,质量增加,B 正确;正确;C、发生的反应是、发生的反应是 Al+Fe2O3Al2O3+Fe,固体从固体从 Al+Fe2O3 Al2O3+Fe,质量没有变化,质量没有变化,C 错误;错误;D、发生的反应是、发生的反应是Zn+Cu(NO3)2= Zn(NO3)2+Cu,固体从,固体从 ZnCu ,质量减小,质量减小,D 错误。错误。10下列图示试验正确的是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C除去 CO 气体中的 CO2气体 D乙酸乙酯的制备【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A、除去粗盐中的不溶物采取过滤的方法,过滤时要注意、除去粗盐中的不溶物采取过滤的方法,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

5、靠一贴二低三靠”,“三靠三靠”指的是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一侧、烧杯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指的是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一侧、烧杯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A 错误;错误;B、加热固体,试管口要向下倾斜,、加热固体,试管口要向下倾斜,B 错误;错误;C、除去、除去 CO 气体中的气体中的 CO2气体要通气体要通过含有碱溶液的洗气瓶,要注意气流方向为长管进气、短管出气,过含有碱溶液的洗气瓶,要注意气流方向为长管进气、短管出气,C 错误;错误;D、制备乙酸、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正确。乙酯的实验装置正确。1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A. pH=5的 H2S

6、 溶液中,c(H+)=c(HS-)=110-5molL-1B. pH=a 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 pH=b,则 a=b+1C. pH=2的 H2C2O4溶液与 pH=12的 NaOH 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24(HC O )cD. pH 相同的CH3COONaNaHCO3NaClO 三种溶液的 c(Na+):【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A、pH=5的的 H2S 溶液中,存在溶液中,存在 H2S H+ HS-、HS- H+ S2-、H2OH+OH-三个电离平衡,所以三个电离平衡,所以=110-5molL-1 ,A 错误;错误;B、氨水的溶、氨水的溶(H )

7、c(HS )c质一水合氨(质一水合氨()属于弱电解质()属于弱电解质(),加水稀释,),加水稀释,32NHH O32NHH O4NHOH会使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促进了会使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促进了的电离,所以的电离,所以 PH=a 的氨水溶液,稀释的氨水溶液,稀释1032NHH O倍后,其倍后,其 PH=b,则,则 ab+1,B 错误;错误;C、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a )c(H )c(OH )c+,C 错误;错误;D、酸性:、酸性:CH3COOHH2CO3HClO,根据盐类水解的,根据盐类水解的24(HC O )c242(C O)c规律可知: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

8、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减小就越强,规律可知: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减小就越强,PH就越大,所以就越大,所以 PH 相同相同CH3COONaNaHCO3NaClO 三种溶液的三种溶液的:(Na )c,D 正确。正确。1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 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 LiMn2O4=Li1-xMn2O4+xLiC放电时,a 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的 Li+从 b 向 a 迁移【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根据题给装置图判断,电极根据题给装置图判断,电极 b 是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

9、式为是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Li-e- =Li+,电,电极极 a 是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是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 LiMn2O4 +xLi +xe- =Li1-xMn2O4。A、综上所述,、综上所述,a 是原电池的正极,是原电池的正极,A 正确;正确;B、根据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可知,电池充、根据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可知,电池充电反应为电反应为 LiMn2O4=Li1-xMn2O4+xLi,B 正确;正确;C、放电时,、放电时,a 极锰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极锰的化合价发生变化,Li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化合价没有变化,C 错误;错误;D、放电时,溶液中的、放电时,溶液中的 Li+从从 b 向向

10、 a 迁移,迁移,D 正确。正确。13室温下,将1mol 的 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 H1,将1mol 的 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 H2;CuSO45H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 +5H2O( ),热效应为 H3。则下列l判断正确的是AH2H3 BH10aqaql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该过程为放热过程)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该过程为放热过程)CuSO4(s) Cu2+()+SO42-() H20A、根据上述分析,、根据上述分析,H20,所以,所以 A 错误;错误;B

11、、H3=H1-H2(H2H1,B 正确;正确;C、H3=H1-H2,C 错误;错误;D、H1+H20。根据图像可知,。根据图像可知,060s 时间段内,时间段内,N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是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是 0.120 molL,H1所以所以=0.0020 molL1s1,根据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根据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1.mol L()60vs20 120NO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0.0010 molL1s1;由图像可知,;由图像可知,100达达24(N O )1 2()v2NO到平衡时,到平衡时,(NO2)= 0.120 molL1,(N2O4)

12、= 0.040 molL1,所以化学平衡常数,所以化学平衡常数cc=0.36molL1;21( . ) . K110 120 mol L 0 040 mol L(2)改变反应温度为)改变反应温度为,以,以以以 0.0020 molLs的平均速率降低,说明的平均速率降低,说明T24(N O )c11减低,平衡向着正方向移动,又因为该反应减低,平衡向着正方向移动,又因为该反应 N2O4g) 2NO2 (g)的焓变的焓变24(N O )cH0,说明反应温度意味着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温度意味着温度升高;因为因为以以 0.0020 molLs,反应经过的时,反应经过的时24(N O )c11间是间是 1

13、0s,所以,所以 (N2O4)= 0.0020 molL1s110s=0.020 molL1,则,则 (NO2)= 0.020 ccmolL12= 0.040 molL1,所以平衡时,所以平衡时(N2O4)= 0.040 molL1-0.020 molL1=0.020 cmolL1,(NO2)=0.120 molL1+0.040 molL1=0.16 molL1,则,则c=1.3 molL1;22( . ) . K110 16 mol L 0 020 mol L(3)温度为)温度为 T 时,达到平衡时,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此过程相当于增大用时,达到平衡时,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此过程

14、相当于增大用气枪的过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会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气枪的过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会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对于此反应来说(对于此反应来说(N2O4 (g) 2NO2 (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逆方),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向移动。27(15 分)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 X 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 4 个电子层,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_ _周期、第_ _族,PbO2的酸性比 CO2的酸性 (填“强”“弱”)。(2)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

15、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PbO2可由 PbO 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PbO2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 Pb(NO3)2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 _。阴极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 _;若电解液中不加入 Cu(NO3)2,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_,这样做的主要缺点是_ 。(4)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 a 点为样品失重 4.0%()的残留固体,若 a 点固体组a100%样品起始质量点固体质量即样品起始质量成表示为 PbOx或 mPbO2nPbO,列式计算 x 值和 m:n 值_ _。【答案答案】(15 分)分)(1) 六六 A 弱弱(2)PbO2+4HCl(浓浓) Pb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