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咬文嚼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7448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咬文嚼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 咬文嚼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咬文嚼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咬文嚼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咬文嚼字练习咬文嚼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新人教版必修 5 5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晕车(yn) 红晕(yn) 轮外圆晕(yn) 晕头转向(yn) B.咀嚼(ju) 嚼舌(jio) 细嚼慢咽 (jio) 咬文嚼字(jio) C.没镞(z) 斟酌(zhu) 蕴藉丰富(ji) 清沁肺腑(qng) D.岑寂(cn) 付梓(z) 锱铢必较(zzh) 尺牍宣言(d)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援引:引用成例。 援,引用。 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蕴藉

2、:含蓄而不显露。 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 付梓:把稿件印出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文章要简捷,努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 B.每讲一题,老师都要告诉我们一些简洁的解题方法。 C.我们要养成学习所必须的好习惯。 D.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甩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5.下面 8 个句子的语序

3、打乱了,选出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文学是艰苦的事 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 你不能懒,不能粗心 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 神 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 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 合A. B. C. D. 二、阅读理解 赏析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 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 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 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

4、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 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 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 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 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 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 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 “敲”的空气没有- 2 -“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

5、看来, “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 无声, “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 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 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 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 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 6.请把作者提出的观点概括为不超过 25 字的句子。7.作者形成的结论是什么?(概括不超过 20 字)8.作者打破了“推敲”二字的传统理解,而作出了创造性的解说与评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对“推敲”的总评价为(限 18 字): 对“推”的评价为: 对“敲”的评价为:对“推”与“敲”分析后的总结为: 三、诗歌鉴赏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 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 ,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9.(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 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