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概述)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727027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2(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教学设计2(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教学设计2(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教学设计2(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教学设计2(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2(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2(概述)(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第一节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国内外对教学设计定义的几种主要观点: .计划或规划教学过程 .开发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是一门设计性质的学科,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也称做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 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过程,以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何克抗2002),上述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具有以下特征: 1. 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2、。包括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 2. 研究方法是应用系统方法,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3.教学系统设计任务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中去,形成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形成教学整体解决方案。,二、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应用范围及层次,1.学科性质: 应用性: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学科; 设计类:教学设计属于设计类学科,设计活动追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境界; 方法性:教学设计理论为解决教学问题提供方法,方法论学科; 规定性:教学

3、设计理论中最核心的成分:方法,是如何使实际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的方法;是一种规定性较强的理论。 注:教学论研究的对象是教学系统的性质和教学规律。,2.应用范围及层次从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来看,教学设计应在解决教学问题的实践领域。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能用教学设计的方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困惑。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及培训、社会教育以及教学软件材料的开发。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有三个层次:以“教学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教学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 “教学系统” 为中心的层次,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一般特性,一、指导思想:1.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教学设计 现代大教育观是从学校内外以及终身教育的广义

4、角度来考虑整个教育问题。 相信人人都能学习,承认、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是整齐划一地培养人才),认识到学生在自信心、创造力、决策能力、自律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对自我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 强调要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求、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并逐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策略,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和综合运用,旨在提供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强调以资源为中心的学习。 阐述目标,以目标为参考的评价。,六种现代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 终身教育观 创新教育观 双主体教

5、育观 情商教育观 四大支柱教育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 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 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 会生存”。,2.用系统思想方法指导教学设计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系统方法采用的步骤: (1)系统地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背景、约束条件和假设 (2)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3)选出其中的最优方案; (4)具体设计出能体现最优方案的系统; (5)进行

6、试验和评价,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 (6)应用和推广 从系统方法的步骤来看, 运用系统方法的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教学设计的一般特性: 教学设计过程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一般特性: 1.教学的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上的。 2.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 3.学习目标是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的, 4.对学习者特征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要素。 5.教学设计工作的重点在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材料的选择与开发上。 6.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传播理论 系统理论 设计理论

7、 视听理论 认知理论 哲学理论,学习理论的分类: 联结和行为主义学派 认知主义学派 联结认知学派(折中主义) 人本主义学习观,联结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桑代克“试误说” 华生“习惯说”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 结论: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下,当刺激与反应发生 联结时,若随即给予强化,学习就会发生。公式: 可见,行为主义者的基本主张认为学习是客观的、环境的(刺激)再加上强化刺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苛勒、皮亚杰、布鲁纳、加涅 主要观点: 皮亚杰提出著名的“发生认识论”; 布鲁纳提出 “ 认知发展说”和“认知结

8、构说”;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学习者的内部认知结构,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将客体事物及其关系(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学习者内部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内部心理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就是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越来越复杂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基本思想是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和早期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为基础,受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及“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2、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双向的。 3、学习者对事

9、物意义的建构是多元化的。 4、学习应处于真实情境中。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被称为建构主义学习的四大支柱。,人本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学习观: 它以人、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为研究对象,轻视对科学知识的研究。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在于帮助人们满足“自我实现”这一最高需要。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最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其基本观点是: 1、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主要促进人的心智、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2、

10、学习是个人主动发起的。 3、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观的特点: 一是自主性,即学习是个人内在思维情感主动发起的。二是完整性,即不仅涉及认知还涉及情感、行为和个性等。三是渗透性,即认知与行为、态度和情感之间,总结:比较三种学习理论及在教学上的表现特征,联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关注学习的结果(行为的形成),过于强调外部环境刺激 作用,客观主义(机械的、形而上学的),适合于学习的 初级阶段。(揭示了学习的现象)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上: 通过强化建立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链,教育的目的是 传递客观世界知识,学习者达到与教者完全相同的理 解,而忽视在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

11、因 此是被动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研究学习的中间过程,注重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因此也是客观的。它适合于复杂的学习活动。 (揭示了学习的过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上: 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客观事物及其特性( 知识结构)使其内化为学习者内部的认知结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很好地解释了如何通过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将知识内化为其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过程),过于强调个人主观作用,因此它偏向主观主义,适合于学习的高级阶段(不仅有结构性知识还有非结构性知识)。(揭示了学习的机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上: 教学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的主

12、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对于目前的学校教学过程普遍脱离实际的弊端有积极意义。 但如果过于强调情境教学就会走向实用主义(杜威)的道路,忽视间接经验;如果过于强调个人建构就会导致对知识没有正确认识;甚至会全盘否定行为主义学习(初级阶段),教学会引起混乱。,思考1.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是怎样形成的?(例如:个人的吸烟行为),思考2.试根据以下“盲人摸象”的故事,分析“盲人”的学习过程。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应该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策略?,大象是:(1)绳子(2)扇子(3)柱子(4)萝卜 ?,思考3.某国教育部在全国各地一百多所试验学校开展南瓜生长模式研究项目。该项目要求所有学校同时播种南瓜,学生们每天仔

13、细观察当地南瓜种子的生长情况,并将南瓜的生长情况发布到网上的特定地方,学生们可以通过 Internet 与其他地区试验学校所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了解在不同气候与地理条件下南瓜的生长情况,最后由学生来总结出南瓜的生长模式,以及地理和气候条件对南瓜生长的影响。 针对该项目所进行的活动,你认为: (1)是不是可以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来解释学生的活动?为什么? (2)如何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解释学生的活动?对我国学校教育有什么启示?,主要教学理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而时习之”,”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等(符合哪些学习理论?)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近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十

14、九世纪德国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理论(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被称为传统教育杜威的教学理论,极力反对传统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提出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即实用主义教学,被称为“现代教育”二十世纪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加以改造,提出一种新的五段教学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赞可夫的“发展观”(认为教学不仅应当为掌握知识和技能服务,而且应当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即儿童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出发,确定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

15、,选定最佳教学方案,按照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以期达到最大效益,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美国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或“学科结构论”(认为不应强调增加教材的量,而应按照学科内容自身的体系结构即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学必须采用发现式。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绝大多数甚至90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加涅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和他的“九段教学法”,称为指导教学模式。二十世纪后半叶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动机理论”

16、 )教学“传递接受”式。,传播(Communication)就是利用媒体把信息从信源传递给受信者的过程。 教育传播是一种有组织的、以培养和训练人为目的的、特殊的认识活动。,传播学理论基础,教育传播过程模式: 拉斯韦尔(H.Lasswell)的5W模型,香农-韦弗模型:,贝罗传播模式(SMCR),教师课业手段学生,教学信息传播模式:,教育教学传播的特征?,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共同经验原理 教师与学生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要使学生了解一件事物,教师必须用学生经验范围内能够理解的比喻,引导他们进入新的知识领域。教育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抽象层次原理 传播的内容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抽象范围上进行,并且要在这个范围内的各抽象层次上下移动;既要说出抽象要点,又要用具体事物来支持;讲了熟悉的具体事物,又要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得出抽象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