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7008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4 4 课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用三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 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教材一方面系统介绍了各项政策的的发展演变历程;另一方面介 绍中国古代政策对近代社会的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重农抑商” 、 “海禁” 、 “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

2、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 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这些政 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 原因之一。 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 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土地 制度、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3、 (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 “海禁” “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3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 (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 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 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 (5)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农、工、商的关系,认识国家政策对

4、社会发展的 影响,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局面,对新生先进生产力及新生事物要呵护、宽容,并自觉促进 新生事物的发展。 (6)以史为鉴,在国家独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融入 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富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海 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 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四、学情分析四、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课学生虽然有所了解,但是知识专业性很强,因此应该把降低知识

5、的难度作为我们授课的重点。 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 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各项政策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 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练习。七、课时安排:七、课时安排:1 1 课时 八、教学过程八、教学过程( (一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2004 年农民阿牛在承包的 10

6、亩土地上种植玉米,总产量约 3000 公斤。它认为种玉米无利 可图,2005 年他把土地卖给小强建房子。 教师可以设问:阿牛收获的玉米将如何分配?试评价阿牛的卖地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 了解土地所有的几种形式(国家的还是集体的,或是个人的) ,区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从而导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氏族公社所有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 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7、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井田制 (1)含义: 井田制形成于商代;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制与分封制密切相 关。夏、商、周时期,国君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 要向国君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井田” (又称公田)里集体劳作。 井田制的实质就是王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 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君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 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 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

8、,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 (2)瓦解: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 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 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 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 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1)形成: 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战国

9、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2)分类: 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一般认为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如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作为征收赋税、 增加国家收入或壮大军队、维护统治的依据。 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 农民土地。其特点是个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由此,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不可避免也 无法根除的现象。 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其中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 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措施: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

10、农经济,巩 固统治。 北魏至隋唐的“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二、二、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1、原因: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 政权统治等问题。 (商农争劳力) 2、目的: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 ,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 收。 (维护基础,征收赋税) 3、演变: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措施: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农本商 末) 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

11、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 作用: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同 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西汉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促进西汉国力的强盛。 (3)明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明清固守) 内容:明太祖和雍正帝沿袭“重本轻末”治国理财思想; 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常经营。 影响: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

12、封建统治; “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压制 了工商业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4、评价: 积极作用: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过巨大作用,比如商鞅变法时期秦发展最为强大,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都与此项政策有关。消极作用: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也受到限制;从政府行为与经济自身规律来看,抑商政策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 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生 产

13、关系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 三、 “海禁海禁”和和“闭关锁国闭关锁国”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并从积极和消极正反两 方面对闭关锁国政策予以评价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频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 寇,郡县以闻。遂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二:顺治二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 ,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 华里,并且将所有海船悉行烧毁,寸板不准下海。凡溪河装栅栏,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 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

14、12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 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材料四:1793 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 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 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 海关志卷 23 “海禁”和“闭关锁国”: 1、明代的“海禁”: (1)原因:倭患 日本武士流为浪人,他们与走私商人勾结,在中国沿海进行走私、抢劫。倭寇与东南 沿海当地土豪、奸商、海盗勾结,构成倭患,危及到明朝统治。因此,明太祖下令实行 “海禁” 。 (2)内

15、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实质:闭关锁国。 2、清初厉行“海禁”: (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内容: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3、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2)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并不是禁绝海外贸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 洋贸易;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管理对外贸易。 (3)后果: 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

16、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拓展提高:拓展提高: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前三课的内容,分析一下古代的经济政策对资本主 义萌芽的作用。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需要的条件有资金、市场、劳动力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封建社 会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都限制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这些条 件。 (2)教师还可以情境设置:夕阳与曙光 。引导学生进行 17-18 世纪中西方比较。 比较一:政治方面 比较二:经济方面比较三:文化方面教师可以设置问题:17-18 世纪中国显露出哪些危机?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当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