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张甸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6218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堰张甸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姜堰张甸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姜堰张甸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姜堰张甸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姜堰张甸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堰张甸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张甸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张甸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3333)课题:种群和群落课题:种群和群落【考试说明考试说明】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B B描述种群的概念、种群密度的概念。描述种群的概念、种群密度的概念。 举例说出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举例说出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 描述出生率和死亡率,举例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描述出生率和死亡率,举例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J”“J”型曲线和型曲线和“S”“S”型曲线产生的条件、特型曲线产生的条件、特 点、量的计算等。点、量的计算等。 区别种群增长的区别种群增

2、长的“J”“J”型曲线和型曲线和“S”“S”型曲线。型曲线。 解释种群数量的波动类型及其原因。解释种群数量的波动类型及其原因。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群落的结构和演替B B简述生物群落的概念,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简述生物群落的概念,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举例说出种间关系,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举例说出种间关系,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确立可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3、退牧还草的政策,确立可 持续发展的思想。持续发展的思想。考点一: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考点一: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 , 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 法和 法。2、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联系:*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种群虽然是有同种个体组成,但不等于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生物物种的生存、发展和进化都是

4、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因此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例题例题 1】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例题例题 2】2】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第 18 周X2- 2 -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根据数据,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对事物的性质进行

5、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校验或修正。2、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1)在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J”型曲线含义:种群在“无限”环境中,即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因而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这类增长通常呈指数增长,又称为“J”型增长。(2)在有限环境下的种群增长“S”型曲线含义: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在一定时间内种群的增长大致符合“J”型曲线,随着生活时间的延续,环境条件限制作用愈加明显,逐渐接近环境的负载量,即 K 值,数量就会停止增长,呈现“S”型曲线。特点:种群数量由 0K/2 时,增长率增大,种群数量为 K/2 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 时,增长

6、率不断降低。3、画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以及相应的增长率变化曲线【例题例题】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 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 B. C. D.考点三: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见课本)考点三: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见课本)* *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血球计数板的使用: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

7、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方格网上刻有 9 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 1mm,深度为 0.1mm,其容积为 0.1mm3,即 1mm1mm0.1mm 方格的计数板;大方格的长和宽各 2mm,深度为 0.1mm,其容积为 0.4mm3,即 2mm2mm0.1mm 方格的计数板。- 3 -在血球计数板上,刻有一些符号和数字(见图一),其含义是:XB-K-25 为计数板的型号和规格,表示此计数板分 25 个中格;0.1mm 为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高;1/400mm2表示计数室面积是 1mm2,分 400 个小格,每小格面积是 1/40

8、0 mm2。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 1625 型,即大方格内分为 16 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 25 小格。一般取四个角的四个中方格(100 个小方格)计数。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酵母细胞个数1mL=1001mL=100 个小方格细胞总数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 100100 4001000040010000稀释倍数稀释倍数另一种是 2516 型,即大方格内分为 25 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 16 小格。一般取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80 个小方格)计数。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酵母细胞个数1mL1mL8080 个小方格细胞总数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 8080 40010

9、00040010000稀释倍数稀释倍数【例题例题】检测员将 1mL 酵母菌培养液稀释 10 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 2516400 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 01 mm3。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 a、b、c、d、e 5 个中格 80 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 n 个,则上述稀 释前的培养液中约有酵母菌 个mL。 考点四: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四: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群落及其组成(1)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的集合。(2)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3

10、)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个体数量差别很大。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例题例题】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蝗虫和跳蝻 B.一棵枯树及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C.一个湖中的全部鱼 D.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细菌以及其他生物- 4 -2、种间关系组成群落的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按性质可以分为 、 、和 等类型。【例题例题】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互利共生、竞争、捕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3、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

11、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 现象。(2)水平结构是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型。【例题例题】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4、演替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 代替的过程,称为演替。(2)演替的类型:(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会使演替按照 进行。【例题例题】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很多植物B.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C.河流因为堵塞而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砍伐后,很快长出新的植物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时间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实例实例裸岩上、冰川泥上的演替弃耕的农田、火灾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