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726183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5.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 与治理进展,12级植物保护三班 廖安琪 120710105,一、地下害虫 soil insect,定义: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植物地下部 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杂食性昆虫。,2.分布:各地均有分布,且在旱作地区普遍发生。,3.为害特点:,地下害虫种类繁多,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拟地甲、蟋蟀、根叶甲、根天牛、根象甲和白蚁等。,二、蛴 螬,铜绿丽金龟,大黑鳃金龟,幼 虫: 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型 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 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 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

2、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成 虫:成虫触角鳃叶状前足呈半开掘式,体近椭圆形,略扁。体壁及翅鞘高度角质化,坚硬。,成虫有假死性,性诱现象明显,雄虫具趋光性,雌虫趋光性不强 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可招致其产卵,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植 被 非耕地虫口密度明显高于耕地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温度、湿度、类型气 候 主要影响成虫出土活动,同时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天 敌 已知的有白僵菌、绿僵菌、乳状菌、寄生蝇、土蜂等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因素?,11, 成虫:主要为害各类植物的地上部,如叶、花、果 等器官, 造成孔洞或缺刻; 幼虫:为害各类植物的地下部,造成各种的坑道或虫洞或断根

3、,引起植株死亡。断口整齐平截。,蛴螬可为害多种农作物,蔬菜、果树、林木等。如大黑鳃金龟为害大豆、玉米、小麦、高粱、甘薯、甜菜等。蛴螬对作物的为害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蛴螬咬食幼苗嫩茎,薯芋类块根被钻成孔眼,当植株枯黄而死时,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此外,因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花生蛴螬,萝卜被害状,甘薯被害状,15,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生活史较长,一般一年一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 如大黑鳃金龟两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一年1代,如何防

4、治?蛴螬种类多,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块,常为几种蛴螬混合发生,世代重叠,发生和危害时期很不一致,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灯光诱杀,三、金针虫,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宽背金针虫,卵 乳白色 近椭圆形 长 0.5-0.7mm,产于土中。,幼 虫 老龄幼虫体长32mm,宽约1.5mm。体细长圆筒形,淡黄色有光泽,头部扁平。口器深褐色第1胸节较第2-3胸节稍短。 1-8 腹节略等长。尾节圆锥形。近基部两侧各有1个褐色圆斑和4条褐色纵纹。顶 端具1个圆形突起。蛹 裸蛹细长,近似长纺锤形,黄褐色。蛹化于土中,成 虫 雄成虫体长8.08 mm, 宽2.17mm。触角超过前胸背板后缘, 略短于后缘角。前胸背板后缘角

5、上的隆起线不明显,翅鞘与前胸背 板均为暗褐色。雌成虫略大于雄虫,体长 9.04 mm 宽2.57mm。触角仅及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暗褐色,其后缘角有明显隆起线。,以沟金针虫为例:约三年发生一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土层内越冬。来年3月中旬当l0厘米土层土温达到48时幼虫开始上升活动;3月下旬土温为8l2 时上升到小麦根际进行危害;4月中旬左右危害最重;5月中旬土温升高,幼虫向l3l7厘米土层深处移动,土温为2l一22时停止危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表土温度渐低(610厘米土层土温约18)时幼虫又回升到13厘米以上的土层活动,危害秋播麦苗。沟金针虫适宜有机质少疏松沙质土壤中,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

6、 ,较能适应干燥,主要发生在旱地麦田。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夜晚活动,雌性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有假死性,没有趋光性,雄虫飞翔较强,卵产于土中37cm深处,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为害作物。,毒粪毒肥,四、蝼 蛄,多食性害虫,喜食各种蔬菜,对蔬菜苗床和移栽后的菜苗为害尤为严重,华北蝼蛄、东方蝼蛄、普通蝼蛄、台湾蝼蛄,东方蝼蛄,华北蝼蛄,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6-50mm,黄褐色(雌大雄小),腹部颜色较浅全身被褐色细毛,头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暗红斑点,前翅长1416mm,覆盖腹部不到一半;后翅长3O35mm 附于前翅之下。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0-2个刺,多为1个东方蝼蛄:

7、成虫体型较华北蝼蛄小,约30-35mm(雌大雄小) 灰褐色,全身生有细毛,头暗褐色,前翅灰褐色长约12mm,覆盖腹部达一半;后翅长25-28mm,超过腹部末端。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后内侧有34个刺,华北蝼蛄成虫前足腿节外下方弯曲,后足胫节近端部有刺02个。东方蝼蛄成虫前足腿节外下方平直,后足胫节近端部有刺34个。,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盛,特别在气温高、湿度大、闷热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 早春或晚秋因气候凉爽,仅在表土层活动,不到地面上,在炎热的中午常潜至深土层。 蝼蛄具趋光性,并对香甜物质,如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麦麸以及马粪等有机肥,具有强烈趋性。 成、若虫均喜松软潮湿的

8、壤土或沙壤土,20cm表土层含水量20%以上最适宜,小于15%时活动减弱。当气温在12.518,20cm土温为15.2时,对蝼蛄最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则潜入深层土中。,蝼蛄在地下咬刚播下的种子或发芽的种子,并取食嫩茎、根。危害特点是咬成乱麻状。蝼蛄在地表层活动,形成隧道,使幼苗根与土壤分离,造成细幼苗吊枯死亡,谷子受害较重。,华北蝼蛄:约三年一代,以成虫若虫在土内越冬,入土可达70mm 左右。第二年春天开始活动,在地表形成长约10mm松土隧道,此时为调查虫口的有利时机,4月份是危害高峰期,月下旬为第二次危害高峰。秋末以若虫越冬。若虫3龄开始分散危害,如此循环,第三年8月份羽化为成虫,进入越

9、冬期。食性很杂,危害盛期在春秋两季。 东方蝼蛄:多数12年一代,以成虫若虫在土下3070mm越冬。3月份越冬虫开始活动危害,在地面上形成一堆松土堆,4月份是危害高峰,地面可出现纵横隧道,其若虫孵化3d即开始分散危害,秋季形成第二个危害高峰,严重危害秋播作物。在秋末冬初部分羽化为成虫,而后成若虫同时入土越冬。,发生规律比较,37,概 述 地老虎是一类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在我国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小地老虎在全国各省(区)均有要布,其中以沿海、沿湖、沿河及低洼内、土壤湿润、杂草多的旱作区和粮棉夹种地区发生最重,其它旱作区、蔬菜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大地老虎分布比较普遍,常与小地老

10、虎混合发生。但仅在长江沿岸部分地区发生较多。 黄地老虎国内主要分布于北方,在南方也有少量发生。近年来在淮北及东部沿海棉区,如山东、江苏等地,有逐年严重的趋势。,形态特征,以小地老虎为例 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雌蛾触角蛾丝状,雄蛾触角双栉齿状。 前翅黑褐色,亚基线、内横线、外横线及亚缘线均为双条曲线。肾形斑外侧有一明显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亚缘线上有两个尖端向内的黑褐色楔形斑。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4-47mm,头宽3-3.5mm。体表粗糙,密布大小颗粒。头部后唇基等边三角形,额区直达颅顶,顶单峰。腹部背面各有4个毛片,后两个比前两个大1倍以上。臀板有两条深褐色纵纹。,发生规律

11、,一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一般愈往南,年发生代数愈多。从地理区域来看,长城以北,一般1年2-3代;长城以南,黄河以北1年3代;黄河以南至长江沿岸,1年4代;长江以南1年4-5代;南亚热带地区,1年6-7代。 在长江以南以蛹及幼虫越冬。南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温暖冬季无休眠现象,各虫态都能正常活动。 长江流域到华北广大地区,均以第一代幼虫严重为害春播作物的幼苗,其他各代数量很少。发蛾盛期在3-4月间。,生活习性,成虫 羽化时间多在下午3时至晚上10时。具强烈趋化性,对香、甜等物质特别嗜好,故可利用糖、醋、酒混合液进行诱杀。具趋光性,对黑光灯有强趋性。 成虫羽化后经3-5天交尾,第二天开始产

12、卵,卵多散产于低矮(多3cm以下)叶密的杂草上,卵期随分布地区及世代不同而异,这主要是由于温度高低不同所致。,生活习性,幼虫共6龄,个别7-8龄,3龄前昼夜均可危害,群集在幼苗茎叶间取食幼苗嫩叶,3龄以后分散活动;白天潜伏于表土的干湿层之间,夜晚出土危害,从地面将幼苗植株咬断,拖入土穴中,或咬食未出土的种子。幼苗主茎硬化后,也能危害生长点,也有在白天迁移危害的。成长幼虫行动敏捷,具假死习性,遇惊缩成环形。有相互残杀习性有迁移习性。幼虫老熟后多在苜蓿、蔬菜或杂草根际等处,潜伏于5cm左右深土中筑土室化蛹,蛹期约9d-19d。,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温度:高温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雨量:雨量充沛的地方,

13、发生较多。 地势和土壤:地势低、水位高的砂质壤土 食料: 蜜源充足产卵多,缺乏时甚至不产卵。 天敌捕食性天敌有:各种鸟类、蟾蜍、鼬鼠、步甲虫、草蛉蜘蛛等。寄生性性天敌:姬蜂、寄生蝇、线虫、各种病原菌等。,地下害虫防治措施,农业防治 深翻土壤蛴 螬:对于蛴螬发生严重的田块,在深秋或初冬进行深耕翻土,不仅能直接消灭部分蛴螬,还可将其暴露于地表,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天敌啄食、寄生,能有效地降低越冬虫量,明显减轻第二年为害麦收后及时伏耕,破坏蛹室及蛰后成虫的土室,并将部分成虫幼虫、蛹翻至地表,使其遭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和天敌的杀害,增加死亡率。蝼 蛄:精耕细作造成不利蝼蛄生存的环境,减轻为害;夏收后及时翻

14、地破坏蝼蛄的产卵场所。实行轮作蛴 螬:合理安排茬口,有条件的地区实行与水稻2-3年的水旱轮作,避免与花生、豆类、甘薯和玉米等作物连作。通过减少食源,提高蛴螬的死亡率。蝼 蛄:实行合理轮作,改良盐碱地,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可消灭大量蝼蛄、减轻为害 合理灌溉蛴 螬: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灌溉或及时灌溉。通过调节土壤的干湿度,可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蔬菜最易受害时期。,金针虫:当麦田发生金针虫危害时,适时浇水,可减轻金针虫危害。 蝼 蛄:秋收后进行大水灌地,使向深层迁移的蝼蛄被迫向上迁移。 除草灭虫 地老虎:杂草是地老虎早春产卵的主要场所,是幼虫向作物迁移为害的桥梁因此,在

15、春播前,进行春耕、细耙的整地工作,可消灭部分虫卵。在作物幼苗期或幼虫1-2龄时结合松土清除田间杂草,可消灭大量卵和幼虫。 诱杀、捕捉幼虫 地老虎:可利用黑光灯、糖、醋、酒诱蛾液,或用苦楝子发酵或泡桐叶来诱杀地老虎幼虫。对3龄以上的地老虎幼虫,可在每天早晨到田间,扒开新被害植株周围的表土,捕捉幼虫并将其杀死。 性诱剂诱蛾 地老虎:人工合成的仿生性诱剂或者采集地老虎越冬代蛹令其羽化,将羽化的雌蛾,装入圆形铁纱笼内,在发蛾盛期,每天傍晚挂在田间接虫盆上,可以诱得一定数量的雄蛾。 合理施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不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在蝼蛄为害期,追施碳酸氢铵等化肥,散出的氨气对蝼蛄有一定驱避作用;,化学防

16、治毒土防治地老虎:75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适量水,喷拌于125-175千克细土上,在傍晚顺烟垄撒施,使烟苗周围形成一保护带。每亩施毒土20kg。蝼 蛄:可用50%辛硫磷或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1%-0.2%用药剂并与种子重量的水对匀,均匀地喷拌在种子上,闷种412min再播种。金针虫:小麦返青后有金针虫危害时,每亩用2.5敌百虫粉1.5-2千克,加细土75千克拌匀,在麦垄旁开沟,并顺沟均匀施入地下。毒饵防治:地老虎:用90晶体敌百虫0.5加水2.5-5喷在50碾碎炒香的棉籽饼、豆饼或菜籽饮料上。将毒饵于栽烟时撒于根际周围蝼 蛄:每667m2 用上述拌种药剂250300mL,对水稀释1000倍左右,拌细土2530kg制成毒土,或用辛硫磷颗粒剂拌土,每隔数米挖一坑,坑内放入毒土再覆盖好。也可用炒好的谷子、麦麸、谷糠等,制成毒饵,于苗期撒施田间进行诱杀,并要及时清理死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