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5046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和浩特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和浩特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精编语文(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精编word 版版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2考生必须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本试卷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 分)1在第一个括号中填上一个字,使每项成为一个成语;接着在第二个括号中解释所填的字。(4 分) (1)惟妙惟( ) ( ) (2)不( ) ( )无术 (3)相形见( ) ( ) (4)不( ) ( )之客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2 分)A斑羚们发现自己被狩猎队逼到了悬崖边上,焦急之时,老斑羚发现侧面有一条小路能通到悬崖对面,真是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B村里出现了一个大洞,有人说,咱们把它填起来;有人说,在上面盖一座庙;有人说,卖给填洞公司。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C横跨在洨河上的赵州桥非常雄伟,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全长 5082 米;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全长 265 米,卢沟桥的长度比赵州桥略胜一筹。D 命运交响曲节奏铿锵,气势雄浑,大家不由得被它的旋律所感染,每次听到,它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人叹为观止。3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你只修改病句。 (2 分)(1)他对工

3、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2)看到他被雨水浇得像个落汤鸡,大家都忍俊不禁。(3)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4)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4名著阅读。 (4 分)(1)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历时三年才写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的? (2 分)(2) 下列选项是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相关的内容,其中两项有错误,请你找出来。 (在答题卡选择题处填涂答案) (2 分)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B书中的故事取材于俄

4、罗斯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小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C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科托夫斯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D在课本选取的一个精彩片段中,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保尔战胜软弱自我的全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5默写。 将相关的诗文名句用正楷字写在答题卡上面的田字格中。 (8 分)(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王纳谏后的结果是 , 。(3)写出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的颔联 , 。(4) “左牵黄,右擎苍”的后两句是 , 。二、综合性学习(5 分)6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5、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承习俗(1)古代诗歌中, “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在答题卡选择题处填涂答案) (1 分)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 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2 分)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 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

6、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活动二:学对联(3)对联的基本要求: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 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 “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2 分)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

7、读尽人间书。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711 题。 (14 分)【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8、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此燕国之城。 ”其人变容。 指社(祭祀的神社) 曰:“此若里之社。 ”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此先人之庐。 ”乃涓然而泣。 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

9、。 ”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 ”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C微斯人,吾谁与归 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8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 “应当” “探求” “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2分)9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停数日,辞去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C此先人之庐 D咨臣以当世之事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6 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指城曰:“此燕国之城。 ”其人变容。11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 (2 分)四、现代文阅读(31 分)(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7 题。 (14 分)忆读书冰心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 4 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 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 三国演义 ,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

11、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 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 ,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谈到 三国演义 ,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 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

12、作文课很有帮助。 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因为看 三国演义 ,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 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 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

13、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10)我自 1986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 “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 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 封神传 ,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 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 荡寇志 ,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

14、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11)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2)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节选自冰心 忆读书 ,略有改动)12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真正开始读书是几岁? (1 分)13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

15、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B “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 ,把“诸”念作“者” ,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岂”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D读过 聊斋志异 ,对作者写作很有帮助。 作文老师曾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批语,其中的“柳”与“长吉”是指柳宗元和李贺。14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2 分)(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2)我决定咬了牙15根据作者的本意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读 水浒传? 为什么不喜欢读 荡寇志? 为什么喜欢读 西游记? 为什么不喜欢读 封神传? (4 分)16 三国演义 聊斋志异 水浒传 红楼梦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 从它们的体裁上看, 聊斋志异与其他三部书有何不同? (3 分)17马南邨在 不求甚解一文中谈到的读书方法与冰心的读书实践不谋而合。 结合冰心的读书经历,说说你对马南邨文章中“读书不求甚解”这个观点的理解。 (2 分)(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