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八)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886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八)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八)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八)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八)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八)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八)(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同步测试卷高中同步测试卷(八八) 寻觅文言津梁寻觅文言津梁(B 卷卷)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经典重探对当前创作的挑战和意义 创造经典离不开对于传统经典的弘扬和学习,离不开对于经典精神的敬畏和尊崇,离 不开对于经典意义和价值的重新探究和挖掘。经典时刻在影响着作家,但是如果只在一些 当代作品中寻找经典的影子或者作家摹写的痕迹,还不足以阐明经典所应产生的意义,还 不足以开掘出经典爆发性或强力影响一个新时代的巨大能

2、量。 从当前文艺创作的实际情形来看,市场经济总在发掘着文艺作品的娱乐性和一次性消 费价值,网络文学和“肥皂剧”的快速发展与膨胀已发誓要将快餐文学进行到底。一些写 实性作品只着重写实,既缺乏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又欠缺性格和风格上的多样性、 深刻性与审美性。传统经典精神在这个时代的文学“写手”那里常常是被解构的,而非被 建构的;常常是被戏谑调侃的,而非充满敬意的。所以,传统经典在当前面临的挑战,是 一些读者欣赏趣味的下滑和不少创作者耐心的极端弱化。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经典重探将给当前创作带来挑战。民族复兴既要有坚 实的物质基础,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加快,一

3、场发生于 中国大地上的新的文艺复兴必将来临,这又将是一个经典涌现的时代,将是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体现。 经典重探应着重于经典对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经典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 其核心或根本的基质在于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经典虽是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创造,但它 日后成为经典,则是历代广大读者选择的结果。所以,经典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与广大读者 的价值取向相呼应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民族经典对于民族价值取向的确立具有不 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言,经典的存在就是其文 明的标志,没有经典就没有文明。重探经典就是对文明的核心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探。 经典重探

4、还应着重于人的建设。经典是人的创造,也显示着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 度与成熟程度。同时,经典也影响人、创造人。一部经典往往会影响一代、甚至数代人的 成长。因此,重探经典还应当关注经典育人、经典立人的方面。时代前进需要怎样的人, 社会进步呼唤怎样的人,我们应该从经典中获取更多的启示。人应该怎样生存?是走向崇 高,还是走向粗鄙?是追求精神的独立,还是陷入物欲的深渊?传统经典都给予过深刻的 回答。站在前人的肩上,站在经典的高峰之上,我们会看得更远、更清晰。 当前文艺创作上的消费主义倾向,使文化和思想流失严重,使人的精神面貌脆弱而苍 白。我们的时代显然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给文艺补充更多的钙质,滋养人的心灵

5、,强壮人的 精神。而实现这一文艺使命,以蓬勃的时代精神重探经典、重释传统,将使当前文艺创作 面临新的挑战。当然,这个挑战之后,将由新的经典来书写文艺存续的新的合法性。我们 有理由期待着。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前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造经典,要弘扬和学习传统经典,要敬畏和尊崇经典精神,要重新探究和挖掘 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B经典影响着作家,但阐明经典的意义和开掘其影响力不能只在一些当代作品中寻 找经典的影子或作家摹写的痕迹。 C当前文艺创作中,娱乐性和一次性消费价值因市场经济的引导而充斥文艺作品, 网络文学和“肥皂剧”就是明证。 D当前,传统经典精神常常被解构和戏谑调侃

6、,传统经典面临一些读者欣赏趣味下 滑和不少创作者耐心极端弱化的时代挑战。 2下列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正在加快,新的文艺复兴必将来临,将要不断涌现的经典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体现。 B若作家、艺术家个人创造的作品日后成为经典,那么这些作品的价值取向应该是 与广大读者的价值取向相呼应的。 C经典是人创造的,同时也影响人,它的影响可能是久远的,故重探经典时,我们 还要关注经典在育人、立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D由于我们的时代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给文艺补充更多的钙质,滋养人的心灵,强壮 人的精神,当前文艺创作出现消费主义倾向。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7、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而经典重探将带来 中国新的文艺复兴。 B经典的核心或根本的基质在于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重探经典就是对文明的核心 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探。 C经典能显示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度与成熟程度,它还可以启示我们,让我们 明白时代和社会的前进需要怎样的人。 D重探经典、重释传统将使当前文艺创作面临新的挑战,但我们有理由期待新的经 典来书写文艺存续的新的合法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也。少机警,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戏之曰:“汝既姓何,

8、是荷叶之荷,为是河水之河?”应声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是新故之故?”众 咸异之。十七,湘东王召为诵书左右。江陵陷,周武帝尤重之,授太学博士。 高祖受禅,除国子博士,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妥性劲急,有口才,好是非人 物。时纳言苏威尝言于上曰:“臣先人每诫臣云,唯读孝经一卷,足可立身治国,何 用多为!”上亦然之。妥进曰:“苏威所学,非止孝经 。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 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且夫子有云:不读 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 岂容苏绰教子独反圣人之训乎?”威时兼领五职,上 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又以掌天文律度,皆不称职,妥又上八事以

9、谏。 时苏威权兼数司,先尝隐武功,故妥言自负傅岩、滋水之气,以此激上。书奏,威大 衔之。十二年,威定考文学,又与妥更相诃诋。威勃然曰:“无何妥,不虑无博士!”妥 应声曰:“无苏威,亦何忧无执事!”由是与威有隙。 其后上令妥考定钟律,妥又上表,别敕太常取妥节度。先是,太常所传宗庙雅乐,数 十年唯作大吕,废黄钟。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请用黄钟。诏下公卿议,从之。 六年,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 ,勒于州门 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时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有所建议,朝 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 政损

10、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卒官。谥曰肃。 (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 ,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 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B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 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C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 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

11、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D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 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助教,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至宋废止。 B 孝经 ,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C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以及大臣们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称朝廷和国家政权。 D大吕,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六阴皆称吕,其四为大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2、)( ) A何妥少时机警聪明,长大后很受器重。何妥八岁游国子学,顾良戏弄他问他姓哪 个“何” ,他十分机智地反问;江陵沦陷后被周武帝任命为太学博士。 B何妥口才好,喜欢评议人物。何妥不认同纳言苏威只要通读一本孝经就能立 身治国的说法,就向皇上进言说苏威言语虚假,不能信任苏威。 C何妥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惧权贵。苏威一身兼任五职,深受皇上器重,但何妥并 不惧怕苏威,上书弹劾苏威在掌管天文、律度中不称职。 D何妥关心游学的人,亲自给他们讲课。何妥曾出任龙州刺史,当时有很多背着书 箱四处求学的人,何妥就召集他们并亲自讲解刺史箴的内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厥父若信有

13、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 译文: _ (2)时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 译文: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满江红暮春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 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 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绿云注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 碧。 【注】 绿云:代指美人,古人常以美人代指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8这首词的下阕假托所思美人不得相见而抒写内心的愁苦,

14、结合词人的生平,可推测 “闲愁极”指的是 _ _。 (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句子作答)(5 分) 9请分析本词上下阕的情景关系。(6 分) 答: _ 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情形的句子是 “_,_” 。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 子是“_,_” 。 (3)雁门太守行中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激战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 “_,_”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父亲的旧怀表 美萨里娜迈勒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 待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 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一个破旧的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