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884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同步测试卷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十五) 模块综合检测模块综合检测(B 卷卷)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未来新闻的知识形态 王晨瑶 毫无疑问,新闻首先得是“新”的。在大多数语言中,新闻一词都有“新”(new)这样 的基础性词义。新闻如何才能是“新”的?现代新闻业对此的回答是:时间轴上的新近是 新闻之所以“新”的首要考量,离“现在”越近,就越“新” 。陆定一所作的“新闻是对新 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定义精准地概括了现

2、代新闻在知识形态上的本质特征,即新闻是 在时间上关于现在的事实性知识。 以时间性的“新近”作为新闻之为“新”的标准,看上去天经地义,但从某种意义上 说,这种在知识形态上对“新”的界定是建构的产物。为了向受众稳定地提供新闻产品, 新闻界不得不以对线性时间的恪守来彰显“新” ,即便有些事件在社会层面没有什么“新意” ,但它是“新近”发生的,也就具有了成为新闻的合法性。正如研究者 TerhiRantanen 所说, “很有可能,事件有时是旧的,但是出版商和叙述行为使得它新了,成了新闻” 。 新闻在时间上的紧迫性不仅塑造了现代新闻的文本形式,而且塑造了现代新闻业和新闻从 业者的一些结构性特征。 现代新

3、闻在知识形态上与线性时间赛跑的特征,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结构性的转变。未 来新闻中的时间将超越单一的线性时间标准,变成非线性时间。首先,传播技术的进步, 使得新闻可以轻松满足线性时间的要求。在“直播”技术普及之后,新闻报道与事件在时 间上同步已经不再是梦想。仅以时间性为“新” ,不能满足未来新闻的需要。其次,受众的 受行为不再受制于线性时间。对于受众来说,新闻从河流变成了海洋。网络永远都“开着” , 用户不再需要跟随广播或电视的播出时间或日报的发行时间,他们可以从任何时间开始阅 读网络上的新闻。新闻变得没有时间性了,因为它适用于所有的时间。最后,也是最重要 的,网络的海量空间和超文本链接,赋予了新

4、闻超越线性时间的可能。比如一起新近发生 的校园投毒案可能会勾连起二十年前发生的另一起投毒案,并使后者成为新闻。网络的非 线性在于它更容易打捞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更容易穿越时间并在事件与事件之间形 成互文关系,这就使得未来新闻有能力把不同时间的事实性知识“结构”成新闻,以满足 当下社会对真相的需要。 当然,传统新闻并没有完全忽略这一点,但正如前所说,在与线性时间的赛跑中,很 多新闻最终成了有头无尾的“断头新闻” 。新闻业不断产生热点,但对社会关于这一时代的 事实性知识的需求反倒无法很好地满足,而超越了线性时间的未来新闻,在这一领域会有 更大的作为。 (选自新华文摘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

5、对第二段画线句子意义与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版商和叙述行为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把陈年旧事当作新闻再次报道出来。 B出版商出于商业考虑,叙述行为调整,都可能使社会意义不大的事件成为新闻。 C本句紧承前句,论证现代新闻追求新闻发生时间的“新” ,有时会忽略新闻的意义。 D本句照应开头,论证现代新闻坚守时间性原则,更注重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2下列对未来新闻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来新闻超越了对线性时间的追逐,能更从容地提供时代所需要的事实性知识。 B二十年前发生的投毒案同样能成为新闻,使得未来新闻可不受制于事件的“突发” 。 C由于线性时间不再制约受众的接受行为,未来

6、新闻适用于受众的所有的时间。 D网络的海量空间和超文本链接,使未来新闻能把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结构成新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新闻讲究时效性,首要特征是“新” ,时间轴上的新近是评价现代新闻质量的 首要标准。 B现代新闻在知识形态上是受到线性时间严格制约的事实性知识,它要恪守线性时 间以彰显“新” 。 C新闻在时间上的紧迫性和现代新闻的文本形式塑造了现代新闻业和新闻从业者的 一些结构性特征。 D传统新闻忽略了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的关系,只一味跟随时间追踪热点,使得新 闻缺乏连续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7、完成 47 题。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学, 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 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 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 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 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 公当与我俱死。 ”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去” 。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 进直徽猷阁,帅维

8、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 力招辑,按堵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 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 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 ”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 带。临安驻跸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 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 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周淙传 ,有删改) 【注】 按堵:安居。湫(jio)隘:低洼狭

9、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B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C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D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进士” ,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礼部组织的会试者,称为进士。 B “保伍” ,古代百姓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 “保伍”泛称基

10、层户籍编制。 C “驻跸” ,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跸” ,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D “修撰” ,官职名。唐代史官有修撰,掌修国史。宋、元、明、清皆有修撰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周淙为政有方。金国人挑起边境战事,守帅选择的官员都不愿前往边境任职,周 淙前往任职,他利用当地防守有利的条件,组建保伍,使百姓得保平安。 B周淙忠于国家。张浚视察部队时称赞周淙的谋略,并要周淙在危急时和自己一起 赴难,周淙表达了准备牺牲的决心,张浚把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称赞周淙。 C周淙深得上司和皇帝的信任。尚书钱端礼推荐过他;他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 开垦屯田

11、,皇帝赐给他亲笔书札;他上奏禁止十五件事,得到皇帝的奖赏。 D周淙关心民生。两淮地区经战火破坏,很多百姓逃亡,他全力招纳安抚,百姓安 居乐业;皇帝在临安暂住久了,居民日益增加,河流低洼变窄,他请求疏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 译文: _ _ (2)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 译文: 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临江仙】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注 元好问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

12、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 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作 者写此词前三年曾与李辅之两次畅游济南大明湖。 8上片是如何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的?请作简要分析。(5 分) 答: _ _ 9从上下片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6 分) 答: 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溥五人墓碑记中交代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 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 。 (2)烛之武退秦师中, “_,_”两句表明了秦晋 围郑的原因。 (3)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君主

13、“念高危,_;惧满溢, _”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透 明 纳兰妙殊 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 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 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 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六个外 孙,孙女、外孙女,都经她的手抚养。于是她是有实质的,有威信,说话一句算

14、一句,小 辈们都不敢不认真听,稍有点嬉皮笑脸,姥姥脸色一沉,扬起一只大手, “打你!”喉咙里 冒出不大不小的一个霹雳,威风凛凛。不听话者难免心头一凛,收敛起嬉皮笑脸,承认错 误。 后来她越来越老了,城池一座一座失守,守军一舍一舍败退,退至膏肓之中。她不能 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她的 威严熄灭了,儿女们上门的脚踪逐渐稀了,孙儿辈异口同声地说工作忙,好像都在同一家 公司。春节团聚的时候,敷衍地拎一箱牛奶,进来叫一声姥姥或奶奶,这就算交差。她记 忆漫漶得很了,一个孙女站在眼前,她要把所有孙女的名字都叫一遍,才牵带得出正确的 那个。 除了行动能力,在最后十年中,她也渐渐失掉正常交流谈话的智力。与人说话,一句 起,一句应,一句止,她就很满足了,慢慢点着头,像回味这次对话似的,眼睛若有所思 地转向别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