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837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内容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2)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过程与方法】(1)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2)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3)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

2、康有序的发展。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二知识结构:二知识结构:原因 大众报业的发展 过程:广播 广播影视的普及 电影大众传媒的更新电视历程: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评价三知识导学三知识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大众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大众报业的发展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 887 年的唐代邸报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1.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1)进入 ,单一的

3、 与落后的 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 需要的大众报纸的产生。(2) 办报潮流的推动。2.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1) 年, ,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 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 、 、 等3.通俗性报刊的发展 特点:(1)采用 的语言,取材 ,运笔 ,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2) 成立后,根据的 与 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探究探究 1 1:阅读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19 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 ,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

4、国内始于 19世纪 70 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 、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 、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 、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 、 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 1895 年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 120 种,其中 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醍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 ,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 、 时务报在澳门创办知新报 ,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 、 湘学报和湘

5、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1 分)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 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4分)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道路;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 分)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3分

6、)核心内容:救亡圈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综上材料,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4 分)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启蒙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事业迅猛发展。知识点二知识点二-广播影视的普及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1)产生:_(2)发展:近代:第一座广播台:1923 年,由 报商创办 公司广播台” ,在 正式开播。 年, 支持下,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年, 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 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现代

7、: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 。 以后,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广播节目内容日益丰富多彩。(3)地位: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为人们获取 、接受教育、 和其他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2、电影(1)中国电影发展的过程:从 到 ,从 到 ,从 到 。(2)概况:第一次电影放映:时间 地点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时间 创办人 主演 片名 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优秀影片: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孤儿救祖记 、 火烧红莲寺 、 姊妹花 、 、 ;抗战结束后: 、 一江春水向东流 、 、 小城之春 、 万家灯火 、 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8、。但电影创作中过分强调 和 。改革开放后, 、 、 、 、 等相继问世,激活了 。3、电视 (1)问世: (2)概况: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 年 5 月 1 日, 电视台开始试播。1978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 。到 1978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 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2008 年 6 月 9 号, 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 工程和 直播领域,解决了 和 看电视难的问题。现状:中国已经建成了从 到 、从 到 的多系列、 、多语种、 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

9、丰富多彩。探究探究 2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4:00 合唱东方红 ,预报节目4:15 革命文艺5:30 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6:00 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6:20 革命文艺6:30 新闻和报纸摘要8:00 体育节目 8:15 革命文艺 8:30 新闻和报纸摘要11:00 国际时事11:30 人民解放军节目12:00 对工人广播12:30 新闻13:00 教唱革命现代京剧、革命歌曲;革命文艺15:40 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16:00 红小兵节目16:20 红卫兵节材料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表(节选)周一至五逢整点安排

10、l0 分钟整点新闻 ,逢半点安排 5 分钟半点新闻和 5 分钟气象生活周六、日0:30 午夜剧1:30 怀旧影院场2:30 夜读心灵5:3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5:00 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7:20 知天下8:00 体育直播间8:20 做客中央台l 8:40 财经在线11:10 法治中国12:35 体彩时间12:40 中国质量报道(含整点新。闻)19:20 城乡纪实 20:30 天天福彩20:35 小喇叭22:30 神州夜航(含整点新闻)0:10 生活资讯l 4:3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5:00 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8:35 流行经典9:30 娱乐周报12:00 天天体彩20:30 天天福彩2

11、0:35 体育沙龙请回答:(1)判断材料一、二分别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电台广播节目表,简要说明你判断的理由。材料一:文革时期。 理由:节目表中出现红小兵、红卫兵;节目大多冠以“革命”名称材料二:改革开放后。 依据:出现了关于彩票的节目;宣传法治;节目名称更加人性化。(2)依据上述节目表,分别指出这两个时期电台节目的特点。材料一:特点:为工农兵服务;左倾色彩浓;节目形式少、相对单调;革命色彩浓。材料二:特点:节目相对丰富多彩;生活气息浓;注重时尚。(3)你如何认识广播媒体的社会功能?(2 分)社会教化;丰富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舆论监督;信息传递。知识点三知识点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互联网与民

12、众生活的渐变 1、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 时代向 时代的巨变 2、历程:(1) ,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截至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226%。3、功能:(1)政治: 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经济: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如 、 。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 。其他: 、 、博客、论坛、 、网络游戏、网上远程教育等,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4、评价(1)性质:互联网是一种 、 、 。(2)消极:存在着 与 较低、 情况。(3)积极:改变着人们的 、 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 新观念与新模式。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网络?

13、互联网作为现代传媒手段,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具有极大优势,我们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互联网有着有可消除的弊端,如不良网站、不良信息的存在,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的冲击,因此,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努力引导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规避其弊端。五整理总结:五整理总结:六课堂反馈六课堂反馈:1.1909 年初, 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 C报纸报纸 D广播2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