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514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浦东新区 2016 年度初三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题 2015-12(满分:150 分,完成时间:100 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1、本卷共 27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一、文言文(3939 分)分) (一)默写(一)默写(1515 分)分) 1、风劲角弓鸣, 。 (观猎 )2、 ,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 二) ) 3、小桥流水人家, 。 (天净沙秋思 ) 4、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 学 ) 5、青山绿水, 。 (天净 沙秋 )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 6-7 题。 (4 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

2、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 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 “梁州”和“天山”都代指 。 (2 分) 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觅封侯”写出了诗人当年建功立业的抱负。 B、 “尘暗旧貂裘”流露出诗人消极颓废的情绪。 C、 “胡未灭”三句写出诗人悲愤、不甘等复杂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三)阅读下文,完成(三)阅读下文,完成 8 89 9 题。题。 (8 8 分)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3、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 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完成下列基础题。 (5 分) 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作者是 ;乙文选自 一文。 (2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 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文作者“处江湖之远”不忧其民;B、乙文作者“以物喜,以己悲” 。 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以百姓之乐为乐;

4、D、两段选文中加点词“归”的意思相同。(四)阅读下文,完成(四)阅读下文,完成 10-1310-13 题(题(1212 分)分) 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幸无使王烈闻 之。 ”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 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 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问姓名,不以告。翌日,老父失剑于 路。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烈遂使人推之,乃昔 时盗牛者也。 【注】宥:原谅、赦罪。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端:古布帛长度 名。闲年:隔年。推:推举,

5、褒奖。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 分) (1)盗者自言改过( ) (2)幸无使王烈闻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12、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 (2 分) 王烈嘉奖知耻恶者盗牛者行善 受人敬。13、下列启示与选文无关的两项是( ) ( )(4 分) A、要充分相信别人。 B、知耻恶者能从善。 C、要勇于改正错误。 D、行善意在图回报。 E、要宽恕他人的过错。 二、 现代文(共 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4-18 题。(19 分) 灶头画 灶头画是民间艺人用水彩、水粉等颜料绘制在农家柴火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花边 纹样,又称“灶画” 、 “

6、灶壁画” 。 据资料记载,灶头画大约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距今将近 1500 年了。在江南 农村, “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 。 灶头画主要绘制在灶身、烟箱、灶山、灶帽上。灶头画相传与供奉、祭祀灶神有联 系,一般以吉祥喜庆为主题,主要有神像、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动物植物等题材,常见 的图案有“迎财神” 、 “拜灶君” 、 “松鹤延龄” 、 “鲤鱼跳龙门” 。民间艺人依灶而画,适形造型,随笔运行,一气呵成,不讲究所绘景物的造型是否准确,只求大红大绿、大吉大利, 以寄托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灶头画结构主次分明。主体画面有单幅和多幅之分,单幅灶画构图完整、造型简单; 多幅画面组合时,大小有别,

7、错落有致,图文并茂。灶头画的花边纹样也很有特点,它既 是单幅的边饰,又是多幅画面组合的通联图案,尤其是通过各种回纹式的、水波式的、竹 节式的装饰,将不同内容的画面衬托得鲜艳夺目,一眼望去像是多景式集中展示的壁画。 灶头画( )特殊的文化表征, ( )有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 在颜料调制上,灶头画大多使用水粉或水彩,基本色为红、黄、蓝三原色。为使颜 色鲜艳且能渗入灶壁不流滴,嘉兴民间艺人摸索出一种特殊的颜料调制方法,即在各色颜 料中掺入白酒进行调制。作画时颜料因酒精的挥发,很快渗入石灰灶壁。这种在水粉或水 彩中调入白酒的技法,已广泛运用于灶头绘画中。 在绘画技法上,灶头画通常采用湿壁作画,就是在灶

8、壁石灰尚未全干的时候开始作 画。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灶壁,色彩与壁面混在一起,日后随着灶火的烘烤 加热及自然挥发,灶壁面渐干,灶上所绘的图画、纹样历经十载二十载不脱落、不褪色。 这种画法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一种壁画画法“湿壁法”十分相近,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灶头画是江南民间壁画艺术中的瑰宝,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煤气灶逐渐取代了传统柴火灶,灶头画逐渐被印有吉祥图案的现代瓷 砖所取代,灶头画艺人也越来越少。政府与民间正在积极行动,采取一系列措施,抢救与 保护灶头画艺术。如今,灶头画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海盐博物馆 “泥香室”陈 列的灶头

9、画图片,成了对当地青少年进行民间艺术教育的活教材。 14、灶头画“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具体是指(1) ; (2) 。(4 分) 15、第段括号内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之所以 是因为 B、只要 就 C、除了 还 D、虽然 但是 16、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 分) 17、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 分) A、灶头画历史悠久,在江南农村流传很广。 B、灶头画依灶而画,题材单一而内容丰富。C、花边纹样是灶头画的次要部分。 D、灶头画艺术体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E、灶头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得到很好的保护。 18、

10、把下面这段蚊子插入选文段之间,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5 分) 江南农家灶头的形状有三类:一是花篮形,人称“花篮灶”;二是长方形,人称 “小方灶” ;三是书桌形,人称“桌灶” 。灶的大小按家庭人口的数量和需要,砌成两眼灶、 三眼灶、四眼灶。灶头看似简单,但构造极其复杂,灶的正面有灶脚、灶身、灶台、烟箱、 灶山和灶帽等;背面由下灶山、烧火口、出灰口等几个部分组成。 (二)阅读下文,完成 19-23 题(21 分) 心守一事人生在世,能够结识几个隐藏民间的高手,是福气,也是运气。 三月份的时候,我随朋友去普洱澜沧,专程采访做了一辈子茶的茶妈妈。第一眼见 到茶妈妈,觉得她真年轻,完全看不出她已经六十

11、多岁了。茶妈妈穿戴着布朗族的传统服 饰,站在茶树林小路旁的一棵树下,双手交叠在身前,面带笑容,欢迎每一个前来参加茶 祖祭祀的客人。 祭茶祖仪式那一整天,茶妈妈都很忙,我只有短暂的机会与她面对面聊天。从十六 岁开始,她就在景迈山上学习制茶,一做就是四十多年,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做到古茶公司 的老总。她把这片高原深山上的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浑然不觉劳累寂寞。 她清楚地记得景迈山有多少棵古茶树,也清楚地知道,熟茶发酵时,应该洒多少水、开多 大窗、盖多厚的被子。直至现在,她年纪大了,依旧会亲自去茶园采摘茶叶、制茶。她不 是茶商,而是茶人。我问她:“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梦想?毕生追求?”她看着

12、我, 笑着摆了摆手:“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喜欢茶。 ” 我还认识几个一辈子坚守一件事的人,他们都鲜为人知。 老鲁,他在街上摆一个水果摊,就养活了全家老少,儿子还是研究生毕业。平时, 像老鲁这样的人,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你根本不会发现他这人有啥不平凡的地方,更 不知道他有绝技在身。正月里的一天,老鲁邀我上山,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始模仿马 在奔跑,受惊、疲惫时的不同叫声,简直惟妙惟肖,让我叫绝。老鲁说他还会模仿虎 xio 猿 t、虫鸣鸟叫、雨打风吹等各种声音,这是他从小开始独自一人在山上练成的。我问老 鲁:“你的口技这么好,为啥不去星光大道表演?”他嘿嘿一笑说: “没啥意思没啥意思,我也就是找

13、个乐。 ”老朱个能在在米粒上刻字的人。他用一把小钳子夹住一粒大米,用一支缝衣针大 小的特制刻字笔,几分钟就能把“粒粒皆辛苦”五个字刻在了米粒上,当然,要用放大镜 看。老朱是十多年前练就这个绝活的,我建议他用这门绝活去挣点钱,他笑着说:“我这 活,是用来养心的。 ”我曾经想找他学学,老朱摆摆手对我说:“这活可不容易练,要耐得 住寂寞。 ” 老柏是一个诗人,早年写了很多诗,但名声不大。过了六十岁,他开始惜墨如金, 一年也就写十多首,读他诗的人更少。有一年秋天,他一个人在巫峡,满山红叶如霞,他 在诗里写道:“黄昏时分热烈的峡谷,像为人布置的新房,而我只在幽暗处,静静守 望”他的诗句,仿佛在沸水里滚煮

14、过, 拎出来却又平和冷静,像是自言自语。我看见平时的老柏,大多是紧闭嘴唇,有时刚 一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了,让你感觉是早期无声黑白电影里的一个人物。在这个崇尚物 质的时代,像他这样追求精神享受的诗人是稀缺的,也注定是寂寞的。 还有我认识的纺棉花的吴大爷、做传统老秤的张胡子、在屋顶上顶一锅盖唱京剧的 宋二宝我偶尔与这样的寂寞高手相处,感觉自己平淡的日子,也涌动着热烈的人间烟 火。 心守一事,一生专注。当一件事情成为你生命中心甘情愿的必须时,你就能忍受寂 寞和艰辛;有了这样的态度,在任何领域,不管做什么事,都可能成为高手。 19、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虎 xio 猿 t( ) 。(2 分) 20、第段加点词“茶人”的意思是 (3 分)2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