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2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724449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9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2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2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2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2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2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魏晋诗三首,制作者 艾惠,教学目标,1、了解汉魏晋诗的基本特征,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掌握诵读与背诵古典诗歌的技巧,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在美的熏陶下,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层次,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导入新课,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我们学过“初七及下九”这个文化知识,其中“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之为“七夕”(乞巧)。“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牵涉到一个美丽传说,它就是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那么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诗作是什么呢?那就是最早见于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

2、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南北朝时南朝四个小朝代“宋、齐、梁、陈”)萧统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因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所以一般就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书法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缠绵悱恻,委婉动人,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

3、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面前,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它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

4、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牛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他高高兴兴地赶着十头牛回了家。,牛郎织女的传说,回家后,嫂子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地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听老牛的话,去银河窃得织女天衣,织女不能离去。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两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

5、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双儿女,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了。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他,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

6、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也形成了七夕节(乞巧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民间故事天仙配,两星现状,-织女的相思,分离的痛苦,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用叠字“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这是诗人遥望银河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从远景写起。,诗人视线移到织女星,写织女织布。“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

7、。擢,引、伸出。杼,梭。一状形,一摹声,由远及近,先人后物,形声生情。,赏析诗文内容,Tiotio,jiojio,Xin,Zho,Zhzh,Zh,牛郎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织女织成布,才能同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布,直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水清又浅,又能相隔多远呢?可是却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和愿望的矛盾。这里由事(不成章)而人(零如雨),再到人之忧思。,“盈盈”写水之物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之情貌,含情的样子。 “盈盈”和“脉脉”,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只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哀怨动人。这两句诗

8、揭示矛盾之鲜明,表情之深切,景情之交融,声情之并茂,雅俗之兼得,堪为诗歌中上乘之作。,织女星,曹操,短歌行,简介作者,曹操 (155220) 字 孟德, 又名 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 三国时魏国的真正创业者,他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控制东汉王朝,为其子曹丕代汉建魏,最终平蜀灭吴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是卓有成就的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外,其书法、音乐、围棋技艺也接近国手水平。做人也有以权谋、奸诈、残暴闻名的一面。二十岁举为孝廉,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逐步扩展了实力。在董卓之乱引发的豪强割据势力的大混战中,他逢迎汉献帝定都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了吕布

9、、袁术等豪强,统一了北方。 三国志武帝纪称其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位至丞相、大将军、封魏王。赤壁之战中,曹操被 孙刘联军击败,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曹操“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精神,用乐府旧题写诗,留下了二十多首乐府诗,反映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表达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抒发顽强进取的思想感情,语言质朴,形象鲜明,具有激昂慷慨的悲壮风格。,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

10、瑟吹笙。,一开头,诗人就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开去,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易逝。从表面看似乎提出了一个“应及时行乐”的消极主题,实际全诗则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应及时努力、建功立业的思想。“朝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原句意为: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在这里,诗人用这古诗句,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用“比”)。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11、,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赏析诗文内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八句是对前两节的强调和照应。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若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这一

12、节,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运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心情。,鉴赏品味全诗,一、深刻的意蕴,诚挚、宽广的胸怀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像作者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诗中抒发了思贤若渴的心情和对人才的尊重,表现了他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二、艺术特色 1、诗人把这种政治性的理想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

13、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 2、用四言体写,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 整首诗的基调是慷慨激昂的。,归园田居,陶渊明,简介作者,陶渊明(365427),一说名潜,字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出身于仕宦家庭,家境较贫寒。少时虽有“大济苍生”之志,然家道的没落、社会的动荡,注定他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他29岁才出仕,在官场中降志辱身的周旋,使他早年就有的爱慕自然、企慕隐逸的思想每每滋生,致使他几,次自解职归。到了39岁时,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决定走上归田的道路。,赏析诗文内容,1、找出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14、,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是写陶渊明的居所空旷而简陋。“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描写出浓阴密盖,桃李飘香,色彩与味道于一体的田园景象。这是近景,更是作者为之陶醉的乡村逍遥所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出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的氛围。就是这美似仙境的田园,使作者弃官归隐,留连忘返。“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雅趣、激情、诗意全在这“狗吠”、“鸡鸣”的声响中,这里是作者的精神寄托,是作者的生命所在。,2、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 美而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意象之一: 意象之二: 意象之三: 意象之四:,空园旷野,任作者尽写纵横驰骋之情思,过无拘无束生活的情趣。,田园背

15、景下点缀着的茅屋,熔铸着作者的自得之情。,榆柳馥郁,桃李飘香,人间真情,全在字里行间。,炊烟袅袅,弥漫飘渺,胜似仙境,美似神仙。,意境:作者在这恬淡、幽雅的田园风光中俯仰开合, 任性率真,全然是乡村老汉沉醉图。,3、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他回归自然,是因为官场龌龊,混不下去了,还是其他原因?哪些诗句表现出他对官场的厌恶?,明确:陶渊明厌恶官场生活。“误落尘网中”说明他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陶渊明归隐田园,固然有仕途坎坷之故,但主要缘由,还是他自己决意归隐田园的志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复”相对道出,足见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不是冲动,而是久蕴心中。 “

1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比喻手法言其厌恶官场。“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几多后悔,几多怅惘,足见官场不可久留之意。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归后的喜悦难以掩饰,自然率真地表述出来,这些均源自其对官场的厌恶。,感受诗歌语言艺术之美,1、极尽笔墨渲染田园风光中的优美,色彩的点染与层次的 铺排造成了意境的立体感。 2、巧用比喻,使情意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恋”“思”是人情的流淌,更是人性的暴露;“旧林”“故渊”的比喻更 是传神地写出渴望率真、渴望自由的天性。 3、巧用对比,使诗中景由萧索而丰盈,由单调而繁复。 原:“樊笼”制约,是被束缚之身;现:自由之身,自由之心。 4、语言纯朴自然,使诗中的泥土气息浓烈。 狗吠 鸡鸣,让人耳听其声而忘情;目睹其形而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