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讲练结教学法】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4《古代的经济政策》预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403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讲练结教学法】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4《古代的经济政策》预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预讲练结教学法】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4《古代的经济政策》预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预讲练结教学法】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4《古代的经济政策》预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预讲练结教学法】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4《古代的经济政策》预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预讲练结教学法】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4《古代的经济政策》预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讲练结教学法】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4《古代的经济政策》预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讲练结教学法】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4《古代的经济政策》预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第 4 4 课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习目标】 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3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重点难点】 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闭关锁国政策 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难点: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学习过程】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

2、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 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 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 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 (1)基本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 土地所有者。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 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

3、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所有制关系) 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 主要原因。(劳动方式和产品分配) 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形状)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可以参 看本课第 16 页的甲骨文图)。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含义: 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 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

4、除在外。 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 土地私有制了。 (2)瓦解 A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 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 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 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B 井田制瓦解的过程:以公元前 594 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 税。其

5、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 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 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 其中,最典型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也较为彻底。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2)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封建国家、农民控制土地 数量急剧减少,造成社会两极

6、分化。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 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3)抑制土地兼并 历朝政府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 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所以土地制度往往和赋税制度相结合,政府往往把土地作为收 税的依据之一。 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来源:学科网 ZXXK 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均田制。 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 兵役,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 卖的

7、频繁,均田制逐渐瓦解。 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两个特点:即土地私人所有(区别与西欧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土 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因为这个特点,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成为中国封 建社会不可根治的弊病,封建政府的各种措施都不能真正抑制兼并。 【合作探究】1: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类型与变动趋势 (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 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 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

8、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2)变动趋势 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 地;农民无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 朝往往迅速溃灭。 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 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 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 就难以避免。 【合作探究 】2:中国古代有哪些

9、主要的土地制度?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 A 主要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实质上属于国王私有,这样的土地制度称 为井田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有土地国有制、地主所有制、农民土地所 有制,而封建土地国有制度中的典型土地制度是均田制。 B 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二、二、“重农抑商重农抑商” 1、原因 (1)根本原因: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巩

10、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2、含义: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 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4、主要表现: (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合作探究】3:阅读 P17【学思之窗】,思考 (1)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2)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 (1)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

11、秦国的封建制度。 (2)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为保障农业生 产劳动力,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 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限制 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 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 商税。阻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评价 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

12、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 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 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 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合作探究】4: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商业还会有较高的 发展水平? (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农业

13、、手工业发展 (2)统治者为了满足豪奢的生活,需要商品经济; (3)广大农民、手工业者极端贫困,为了谋生也 (4)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实施的某些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秦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历代统治者对外实施开放政策(汉、唐、宋、元) 历代统治者重视水陆交通的修建 北宋政府对“市”的不限制政策 唐宋以后的赋税制度改革 三、三、“海禁海禁”与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 1、含义: 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 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 “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2、原因 (1)根本

14、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 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3、表现 (1)明朝:明太祖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 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闭关锁国”。 (3)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实行闭关政策。 4、评价 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 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

15、,曾起到过一定的民 族自卫作用。 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 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5、启示: 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知识链接】 一、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一、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响?(1)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 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

16、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这些都不利 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影响社会进步。 (2)“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 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在封建社会晚期造成中国 的落后。二、学习延伸: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展开长期的争论。二、学习延伸: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展开长期的争论。 (观点略)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观点略)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 (1)如果选择观点一,可以举例说明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 素,如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再例举传统儒家思想中阻碍资本主义 萌芽的相关内容;最后说明为什么儒家思想的阻碍作用居上风。(2)如果选择观点二,可以列举明清封建专制政权的具体政策是如何阻碍资本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