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310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 1 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1教材第 29 页活动 (1)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用“大气保 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 (2)因为月球没有大气,白天月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 地球上因为有大气存在,在白天,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使白天地面的气温不会过高;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 使夜间地面气温不会降得过低,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 2教材第 2930 页活动 本“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2、通过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流动的方向,帮助同 学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及流动方向。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烟雾在玻璃缸内先由小洞向下,然后由装冰块的盆飘向装热水的盆, 由装热水的盆向上,后又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闭合的一圈。烟雾飘动代表了空气 流动,由实验可知,地面冷热不均可引起空气环流。 3教材第 3031 页活动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相当于白天陆地受热,海洋冷却;晚上相反。 (1)图略。(提示: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上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 压。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 (2)一天之内,海岸边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 (3)画

3、图略。(提示:白天顺时针,夜间逆时针。) (4)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夜间,陆地气温低,海洋 气温高。因此,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调节作用。白天海滨地区受海风的影响气温不 是太高,夜间海滨地区受陆风的影响虽然温度下降,但海洋热容量大,气温高,受其影响, 海滨地区气温降得又不是太低,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气温年较差也较小。 课堂小结学业达标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 12 题。2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 B C D 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A B C D 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被近地

4、面大气吸收而增温。越靠近地面,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 答案:1.B 2.B 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 回答 34 题。3关于图中 a、c、d 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c 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a、c、d 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 cPb;Ta Tb BPa Pb;Ta Tb DPa Pb,气温 Ta Tb。 答案:B 14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 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6(1)描述图中气

5、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 ,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 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从图中气温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由市中心向郊区气温呈波浪式下降,植被 覆盖好的地区气温较低。第(2)题,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中 心,高空风由市中心吹向郊区。第(3)题,绿色植物吸热增温较慢,它的蒸腾吸收热量,再 加上它吸收 CO2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少,从而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第(4)题,乙处 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会对市区造成污染,故不合理。 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 的地方,气温较低。 (2)略。 (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被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 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 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 用。 (4)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 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