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心身疾病走出亚健康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24253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7.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心身疾病走出亚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认识心身疾病走出亚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认识心身疾病走出亚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认识心身疾病走出亚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认识心身疾病走出亚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心身疾病走出亚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心身疾病走出亚健康(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认识心身疾病 走出亚健康,李广智 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报告结构图,认识心身疾病,走出亚健康,健康新概念,要想心身松 “四乐存心中”,3,报告结构图,认识心身疾病,走出亚健康,健康新概念,要想心身松 “四乐存心中”,4,疾病与心身,心身疾病 概念,心身疾病 发病机制,常见 心身疾病,医学临床普遍存在着心理行为因素和躯体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患者因紧张和压力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可能直接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和呼吸加快。而躯体疾病也会造成心理反应,如癌症患者的恐惧情绪,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出现类躁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倾向等。,5,疾

2、病与心身,心身疾病 概念,心身疾病 发病机制,常见 心身疾病,心身或身心问题在临床上具有普遍性,6,疾病与心身,心身疾病 概念,心身疾病 发病机制,常见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 physiological diseases),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凡是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各环节有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者,都属心身疾病。”,7,疾病与心身,心身疾病 概念,心身疾病 发病机制,常见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8,心身症:只是躯体功能性改变。 心身病:发生了躯体器质性病变。

3、,9,疾病与心身,心身疾病 概念,心身疾病 发病机制,常见 心身疾病,10,疾病与心身,心身疾病 概念,心身疾病 发病机制,常见 心身疾病,心理动力理论,11,心理动力理论,12,交 感 神 经 功 能 亢 进,13,疾病与心身,心身疾病 概念,心身疾病 发病机制,常见 心身疾病,心理生理学理论,神经系统 Neural system,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社 会 心 理 因 素,心 身 疾 病,14,心理生理学理论,15,皮质类固醇 肾上腺素,血压,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免疫,性欲,大麻酚系统,紧张(忧虑、烦躁、恐慌、贪求、妒忌、憎

4、恨),大脑皮质,下丘脑,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素,交感神经,16,疾病与心身,心身疾病 概念,心身疾病 发病机制,常见 心身疾病,消化性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发性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神经性皮炎,亚历山大(F. Alexander)提出的经典七类,17,疾病与心身,心身疾病 概念,心身疾病 发病机制,常见 心身疾病,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肿瘤 哮踹 溃疡病 失眠症,目前影响白领健康 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18,心理因素引发高血压的机制,不良刺激因素STRESSOR,心理应激反应STRESS,性格,下丘恼内分泌失调,交感作用,垂体作用,肾上腺髓质分泌,心输出量,

5、小动脉痉孪,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容量,血压升高,不良习惯与行为,缺乏运动,过食,高盐等,19,心理因素所致冠心病的机制,心理刺激,情绪的波动(焦虑, 怨恨,挫折感等),植物神经系统,心率,心律,冠状动脉,血压,代谢紊乱,血小板机能,瘁死,心肌梗塞,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20,慢性心理紧张条件下的溃疡病发生,精神紧张压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胃的防御能力下降: 胃粘液的分泌被抑制 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 修复能力下降,溃疡发生,垂体前叶分泌增加,皮质醇,损害因素增强: 胃酸分泌增加 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加,21,急性STRESS状态下末稍器官及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

6、1. 胃. 十二指肠溃疡,2. 胸腺. 淋巴节的萎缩,3. 肾上腺肥大化( 皮质增生 ),4. 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22,急性STRESSOR,急性神经递质变化,( 多为一过性 ),精神的变化,情绪的变化,植物神经系的反应,内分泌系的反应,免疫系的反应,精神情绪 的波动,多为一过性,急剧的身体变化,功能行与适应性,一过性的STRESS反应,持续或反复出现,慢性STRESSOR,持续或反复出现,神经递质的慢性变化 受体的慢性变化 神经回路网的变化 其他中枢神经系的慢性变化,精神的变化,情绪的变化,植物神经系的反应,内分泌系的反应,免疫系的反应,精神情绪 的波动,多为一过性,急剧的身体变化,

7、功能行与适应性,慢性的STRESS反应,持续或反复出现,持续或反复出现,失眠症等,各类心身症,23,常见的心身疾病,肿瘤,原发性 高血压,遗传,肥胖,吸烟,酗酒,精神紧张,过度摄盐,胰岛素抵抗,血管紧张素II异常增多,多因素致病。公认血管紧张素II异常增多会直接导致。,24,症状识别,肿瘤,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约l/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一般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25,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肿瘤,遗传,高血压,高

8、血脂,吸烟,肥胖,缺少活动,A型行为,人际关系紧张,焦虑抑郁,26,A性行为与冠心病,肿瘤,与之对应的是B型行为表现为按部就班、不加班加点、双手不颤动、放松地坐着谈话、把生活看做是某种享受而不是战斗。,A型行为指具有好胜心强、雄心勃勃、努力工作而又急躁易怒的行为特点,概括为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敌意倾向。,27,冠心病的症状识别,28,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是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引起体内代谢失调及高血糖。,全球糖尿病人已超过1.9亿,糖尿病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其次是中国,第三是美国(6%)。发病率最高的是南太平洋岛国瑙

9、鲁, 50岁以上的人群几乎2个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糖尿病,29,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2011年11月14日是第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专家报道: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二糖尿病大国。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约有患者9240万。,糖尿病的流行病学,30,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糖尿病并发症,31,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

10、与发展中作用,糖尿病的发生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有一定关系。急性应激可使正常人在饱餐后血糖反应峰值延迟。地震、重大火灾后,糖尿病的发病率较灾前明显增加。心理应激可使正常人显示糖尿病的某些症状(如血糖升高、尿中糖和酮体含量增多)。 一些患者由于生活事件的突然袭击,病情迅速加剧,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32,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与发展中作用,“糖尿病人格”:Dunbar (1936) 认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性格不成熟,具有被动依赖、做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常有不安全感。这些人格特点被称作糖尿病人格。,大量研究表明,糖尿

11、病患者具有内倾型、不稳定型及掩饰型个性特征。,33,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应,青少年患者常见激动、愤怒、抑郁与失望的情绪反应,也可见到孤僻和不成熟的性格特点。成年期发病者常会感到失望、无依无靠、无所适从、悲哀、忧愁、苦闷,对未来失去信心,对付外界挑战和适应生活的能力下降,甚至导致自杀行为,自杀意念的发生与抑郁严重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差相关。血糖的波动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注意、定向力、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进而严重影响社会功能。,34,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糖尿病与

12、抑郁,抑郁并发率25,并发现抑郁和高血糖显著相关。(Lustman等(2000) )高血糖可引起血浆皮质醇、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的增多,长期高血糖可能引发皮质醇活性改变,从而导致抑郁。( Lustmen等(1992) )糖尿病和抑郁症都有生长激素过度分泌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功能失调,皮质醇分泌紊乱、胰岛素抵抗。皮质醇分泌紊乱可致使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发生情绪障碍。,35,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糖尿病与抑郁,抑郁也可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重度抑郁增加了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抑郁可使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

13、降低,有证实2型糖尿病的临床抑郁症的发生早于糖尿病的发生。 ( Eaton等(1996) )抑郁引起糖尿病的机制不明,可能是抑郁时皮质醇分泌,葡萄糖利用,糖异生;拮抗胰岛素抑制血糖的利用,使血糖。情绪障碍可引起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糖尿病。,36,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心理社会干预,1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教育 2改变生活方式3治疗不良情绪 4对出现复杂并 发症、病情反复者应 当及时向患者提供心 理支持和有效的药物 治疗。,37,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纠正不

14、良生活习惯; 保持合理体重范围; 戒烟限酒低盐常素; 豁达开朗积极向上; 严密观察随遇而安。,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心理社会干预,38,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预防糖尿病五个要点,对糖尿病无知: 多懂点儿。 热量摄取过多: 少吃点儿。体力活动减少: 勤动点儿。 心理应激增多: 放松点儿。在必要的时候: 药用点儿。,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39,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心理因素可以诱发和加重哮喘发作。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多种细胞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

15、。,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40,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哮喘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患。全球有一亿五千万哮喘病患者。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病患者。哮喘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平均患病率 0.5%1.0%, 儿童多,男女相近,约40%患者有家族史。,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41,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心理社会因素是重要触发因素之一。1.人格特征:有报道认为哮喘患者过分依赖、幼稚、敏感和过于被动,强烈需求别人照顾和关心,有些人有神经质。但一直未发现有特异性人格类型特征。 2.心理应激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哮喘症状,暗示和条件反射也可影响气管阻力增减。3.行为治疗有疗效。,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42,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冠 心 病三.糖 尿 病四.哮 喘五.溃 疡 病六.经前综合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