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山西省高二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154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山西省高二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高二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高二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高二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高二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东教育】山西省高二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东教育】山西省高二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1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 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3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 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俄国农奴制改革:(1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评价。 2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历史影响。 3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内容及影响;(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3)戊戌变法失败 的原因;(4)戊戌变法的启示。对应学生用书P232,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工人农民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1855 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 5危机面前沙皇

3、亚历山大二世选择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改革具体内容及评价改革领域改革内容改革影响农民获得法律上的人身 自由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可通过赎买获得一份土 地农奴获得了解放;同时农民代价沉重,引发严 重暴动废除旧的等级法院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 法体系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 审制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仍保留农奴 制的烙印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地方自治选举产生城市建立城市杜马保证资产阶级在地方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促 进发展(三)评价 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 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4、。 3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统治地位,幕府面临统治 危机。 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 4前提: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等为主体的倒幕派与部分大名废除幕府体制,建 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 (二)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 1政治:彻底废除旧政治体制 (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3)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

5、义制度。 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先是大力创办官营企业,后又扶植私人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2)培养高级军事人才。 (3)建立近代化海军。 (4)扶植军事工业。 (5)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4实行文明开化,用西方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1)教育改革:整顿旧的教育机构,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创立专业技术学校,推行军国主义教育。(2)传播改革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 (3)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进行“欧化”运动。 (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 (1)使日本走上迅速发展

6、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2)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政体。 2消极影响 (1)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成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天皇制。 (2)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巨大损失。),戊戌变法(一)历史背景 1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2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1)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2)康梁维新思想 主张内容:呼吁

7、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 “公车上书” ,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 等报刊。 (二)百日维新 1施政纲领:1898 年 1 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 纲领。 2开始变法: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 3主要内容 (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3)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 (4)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 4结果:失败 (1)标志:1898 年 9 月,慈禧太后发动“

8、戊戌政变” 。 (2)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 5历史影响 (1)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对应学生用书P233,俄国农奴制改革19 世纪中叶,实行农奴制的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国内矛盾丛生且不断激化。为缓解统治危机, 缓和矛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 1861 年颁布“二一九法令” ,废除农奴制,从而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 的道路,推动了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的近代化历程,但同时也保留了大 量封建残余。角度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与评价 提示:(1

9、)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评价 进步性:a.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农民获得一块 份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改革后 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带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局限性:a.不彻底性: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 还被束缚在土地上。b.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c.欺骗性:改革后 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角度 俄

10、国农奴制改革(2011山东文综,33)下列是一组与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 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1876 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 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点拨 第(1)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教材内容回答即可

11、;第(2)问则体现一定的探究性学习的 特点,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自然有所区别,农民“愁容满面” “怨声”不断,地主则认 为农民不再受奴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剥夺。 答案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 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 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 ,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 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

12、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1阅读图片,回答问题。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 。这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在“文明”的口号下, 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 (1)图片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涉及到哪些领域? (2)图中“文明的火炬”指的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又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答案 (1)现象:政治的缓慢变革。领域: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2)“文明的火炬”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 “到西伯利亚”说明沙俄仍是君主专制的 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对沙

13、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会受到压制,形象地说明了改革不 彻底,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3)1861 年改革是由农奴主阶级进行的,所以很不彻底。它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后,俄国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由于农奴制残余,经济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阻 碍,劳动人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日本的明治维新从过程上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的倒幕派推翻幕府封建统治,为改革扫除障碍; 后一阶段,在天皇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扶植保护下,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求知识于世界” ,除旧布 新,倡导“文明开化” 。角度 1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提示:(

14、1)内因 直接原因是幕藩体制的腐败。在幕藩体制下,内部等级森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下层武士日益 贫困,这些都发展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决定性的原因是封建社会内部离心力量日益强大。 根本原因是执行了符合国情和时代潮流的政策,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故改革取得了成功。(2)外因 良好的国际环境。当时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反封建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牵制和削弱了西方殖 民主义者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使明治维新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加快了明治 维新成功的步伐。 角度 2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提示:(1)进步性:经济方面: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日本经济的

15、近代 化,日本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政治方面:1889 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 法 ,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文化方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近代化军队,军事实力得到增强,为摆脱民族危机和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对外方面: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 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并跻身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行列。(2)局限性: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成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天皇制。日本竭力推行 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角度 日本和欧洲改革的差异

16、 (2011福建文综,41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 年) 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 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 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点拨 该题考查不同国家相同政体间的差异。第(1)问主要内容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