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1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041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1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1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1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1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1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1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1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3 讲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考纲要求 1.细胞的减数分裂()。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3.动物的受精过程()。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重要程度: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分裂发生的场所:动物精子形成在睾丸,卵细胞形成在卵巢。3分裂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4分裂结果: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一半。二、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的主要特点连线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比较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 细胞质分裂方式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结果一个精原

2、细胞4 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1 个卵细胞、3 个极体三、受精作用1 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 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 结果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1减和减过程的不同点(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 2N)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间期是否复制复制不复制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着丝点变化不分裂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2NN(减半)N2NNDNA 数目变化2N4N2N2NN(减半)染色体主要行为有联会

3、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无(0)有(4N)有(2N)有(2N)无(0)同源染色体有(N 对)无2 减数分裂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和 DNA 数量变化(1)DNA 数目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NA 因复制而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使细胞中 DNA 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DNA数目再减半。(2)染色体数目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因着丝点分裂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随后又分配

4、到两个子细胞中,最终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正常体细胞减少一半。(3)染色体/DNA 变化规律及原因:111211DNA复制间期着丝点分裂减后期3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种类(1)1 个含 n 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 4 个精子,2 种类型。(2)1 个含 n 对等位基因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 1 个卵细胞,1 种类型。(3)1 个含 n 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经过减数分裂能形成 2n种精子或卵细胞。易错警示 减数分裂中的三组概念辨析(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右图中的

5、1 和 2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 和 4 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如图中的 1 和 3、1 和 4、2 和 3、2 和 4 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2)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上图中的 a 和 a、b 和 b、c和 c、d 和 d。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上图中的 a 和 b(b)、a和 b(b)等。(3)联会和四分体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低,观察不到。四分体:联会后的每

6、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一个四分体1 对同源染色体2 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4 个 DNA 分子8 条脱氧核苷酸链。1 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 10 个 DNA 分子,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是 5 条或 10 条答案 B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染色单体,不可能含有 10 个DNA 分子。2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 DNA

7、变化相对值。下列有关 ac 段(不含 a、c 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B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染色体和核 DNA 数之比由 12 变为 11D此时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答案 A解析 据图可知,图中虚线数目加倍一次,但连续减半两次,因此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的变化相对值,实线表示染色体的变化相对值,其中 Oa 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c 段中 b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的终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中,bc 段无同源染色体,故 B 错误;c 点为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形成子染色体的过程,ac 段(不含 a、c 点)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

8、,细胞中染色体和核 DNA 数之比一直为 12,故 A 正确,C 错误;ac 段中,一般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可进行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而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基因突变,故 D 错误。3 与精子的形成相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卵原细胞先进行减数分裂,再通过变形形成成熟卵细胞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C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D减数分裂结束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答案 A解析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

9、级卵母细胞都进行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需经过变形。4 如图 1 表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由该细胞形成的精子染色体的类型可能是图 2 中的( )答案 B解析 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如果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会产生四个染色体各不相同的精子,选项 C 中的四个精子染色体没有发生互换;选项 A、D 中互换的染色体找不到互换部分的来源。配子来源的判断方法(1)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2)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

10、体恰好“互补” ,则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3)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重要程度:1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比较(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果:A 为有丝分裂前期,B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果:A 为有丝分裂中期,B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果:A 为有丝分裂后期,B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 判断下面的细

11、胞名称(针对减数分裂,以二倍体生物 2N4 为例)3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 DNA 数量变化(1)模型(2)判断4 每条染色体中 DNA 含量的变化根据上面的曲线填写下表ABBCCDDE减数分裂对应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有丝分裂对应时期间期前期和中期后期末期1 如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一定存在两条 Y 染色体B图中染色体数DNA 数12C图中有两个染色体组D图中一定存在两条 Y 染色体答案 D解析 由图像分析可知,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细胞处于

1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细胞可能含有两条 X 染色体,也可能含有两条 Y 染色体。2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 DNA 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a 阶段为有丝分裂、b 阶段为减数分裂 L 点M 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GH 段和 OP 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MN 段发生了核 DNA 含量的加倍A BC D答案 A解析 图中 a 段是有丝分裂过程,b 段是减数分裂过程,LM 段是受精作用过程,c 段是有丝分裂过程。在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和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MN 段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前

13、期、中期。OP 段是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是 GH 段染色体数目的 2 倍。解本题时,应注意两个指标(核 DNA 含量、染色体数目)是不对称的。3 从蛙的精巢中提取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乙组中部分细胞在进行 DNA 复制B丙组中部分细胞在进行联会C乙组中部分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用药物阻断 DNA 复制会减少甲组细胞生成答案 B解析 动物精巢中既有有丝分裂又有减数分裂,甲组中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乙组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各时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丙组细胞分

14、别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不会发生联会,故 B 错误。4 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某基因型为 AaBbdd 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基因示意图和配子形成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依据图乙,写出该种生物细胞分裂时,DNA 数目的变化规律:_。(2)图甲所示细胞名称为_。该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分别为_对。若 1 号染色体表示 X 染色体,则 2 号和 4 号染色体分别叫做_。(3)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_来实现的。(4)图乙中的横坐标各数字中,_表示基因 b 与 b 的分开时期。(5)请绘出与图甲的发生相对应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

15、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细胞时期图像和其产生的配子示意图。答案 (1)61263(2)第一极体 0、0 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3)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89 (5)如图所示解析 (1)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据此分析可确定 DNA 数目变化规律为 61263。(2)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为第一极体,该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1 号和 4 号染色体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若 1 号染色体表示 X 染色体,则 2 号和 4 号染色体分别为常染色体和X 染色体。(3)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来实现的。(4)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 89 时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与细胞变化的对应图解解读 (1)该对应图解中的这三种图经常结合在一起作为命题的素材。其中两种坐标图的纵坐标都是指核中的相关物质结构的相对数量,直方坐标图实际是坐标曲线图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