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五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998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五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五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五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五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五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五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五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合单元整合通史概览历史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两极格局形成发展时期(二战后20世纪 70 年代)(1)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出现了“冷战”局面(2)“杜鲁门主义” 、 “马歇尔计划”相继出笼,1949 年北约成立,1955 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并相互对峙(1)以美苏两国为主导,世界一分为二(2)“冷战”与“热战”并存,世界不安宁(3)战后初期美苏对抗至 50年代演变为美苏争霸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快趋势(20世纪 70 年代至今)(1)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

2、、中国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2)20 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1)多极化趋势出现并逐步加强;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处于新旧交替时期(2)“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现代中国的外交(1949 年至今)(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出三大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50 年代,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展现大国风采(2)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

3、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3)新时期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务,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70 年代,中美都面临苏联的威胁,中国领导人抓住机会,促成外交突破(3)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任务是维护世界和平,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专题线索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1)从战后雅尔塔体制确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阵营对峙、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

4、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 60 年代解体;资本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第三世界崛起并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3)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到 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4)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5)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加强。横向链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时期外交政策外交成就世界格

5、局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确定了“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外交政策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美苏两极“冷战”对峙,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对抗;局部“热战”20 世纪70 年代改善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改革开放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例 1 战后国际格局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

6、特殊性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欧洲联盟的东扩,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在扩大。但这两个东扩还不太一样。前者是战略性的,后者更加偏重于制度性,欧洲人的脑子里还有罗马帝国的影子。这主要反映了( )A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B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强化C西欧实现欧洲统一的历史情结D西方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答案 D解析 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1991 年苏联解体,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结束,而欧盟正式成立于 1993 年,故排除 A 项;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强化只能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东扩”这一信息反映出来,具有片面性,故排除 B 项;西欧实现欧洲统一的历史情结只能由“欧洲联盟的东扩”这一信息来反映,具有片面性,故

7、排除 C 项;由“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欧洲联盟的东扩,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在扩大”可知,西方文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故 D 项符合题意。例 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承认多极化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20 世纪 6070 年代是美苏争霸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对抗事件。美苏争霸态势因双方战略力量的升降而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并由此而导致了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下列图示能够准确反映当时国际战略格局的是( )答案 B解析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走向联合;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这些因素推动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 B项符合题意。A、C 两项皆表现得不

8、够全面,故排除;D 项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例 3 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国际关系的必然趋势两极格局瓦解后,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相伴随的,还有“非极化”趋势“极”以外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导致“极”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下降、影响减弱的过程。这是因为( )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中小国家的发展 新的科技革命给中小国家带来的机遇 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发展A B C D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三世界兴起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间不符,排除;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排除,故选 B 项。例 4 世界格

9、局的趋向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关于未来多极化格局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美、日、欧、俄、中、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B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美国实力的衰弱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答案 B解析 之所以会有“三极论” “五极论” “六极论”这样的分歧和争论,是因为世界政治格局仍然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新的政治格局依然没有形成,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C 两项只是出现多极化的原因之一,都不是题干反映的本质问题;D 项是错误的,不符合事实。B 项符合题意。非选择题

10、的设问句式对答题思路有重要引导作用。常见的设问句式有如下几种:1 根据材料指出(说明、分析、归纳)实例 1:2013 年广东卷第 38 题第(2)问:“根据材料,13 到 18 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实例 2:2013 年安徽卷第 36 题第(1)问:“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x点问题。 ”实例 3:2013 年山东卷第 28 题第(1)问:“据表一,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审题思路 凡设问中只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问题,思考答案时主要关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答案。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1、指出实例 4:2013 年全国卷第 40 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海洋利用的特点。 ”实例 5:2013 年全国卷第 47 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实例 6:2013 年全国卷第 40 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审题思路 凡是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的设问,在思考答题方向时,一定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材料中的信息往往是教材知识的补充,而所学知识往往比材料中的要点还多。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要点才会完整。3 结合史实说明实例 7:2013 年山东卷

12、第 36 题第(2)问:“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 ”实例 8:2013 年山东卷第 37 题第(1)问:“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实例 9:2013 年广东卷第 38 题第(3)问:“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审题思路 凡这类设问,要说明的问题(论点)往往体现在材料中,需要借用的史实,多在材料之外,大多在所学知识中,要注意调动所学教材中的知识来回答。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实例 10:2013 年天津卷第 14 题第(3)问:“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对当前

13、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实例 11:2013 年江苏卷第 24B 题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实例 12:2013 年福建卷第 38 题第(4)问: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审题思路 凡这类设问,试题都不是一段材料,而是多段材料或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凡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的设问,一定要注意采用每个材料的有效信息。凡是另加“结合所学知识”的设问,一定要注意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这类设问往往放在试题的最后一问,多是考查综合能力。5 先铺

14、设答题条件,再提问题的设问形式实例 13:2013 年浙江卷第 39 题第(2)问: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实例 14:2013 年江苏卷第 21 题第(2)问: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实例 15:2013 年江苏卷第 23 题第(3)问: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与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审题思路 例 13 中的“五位一体”角度成为答题的一个限定思路,即从五个方面概括特征。例 14 只是为设问做了一个铺垫,对答题思路无意义。例 15 是一种新表现形式,实质是考查史论结合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