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992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5 讲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考纲要求 1.商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考点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Error!Error!2 “市”的发展Error!Error!3商业城市Error!Error!思维发散 丝绸之路史观结论文明史观沟通了西汉与西域各国人民的友谊和联系,成为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纽带和桥梁,起到连接东西方文明纽带的作用,它曾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社会史观促使东西方物种的交流,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汗血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思维导图 古代“市” “坊”

2、发展演变图史料一 明醒世词:“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有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史料二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 ;“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解读 史料表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数量巨大,商人地位有所提高,社会拜金风气盛行。史料三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解读 史料反映出随着商品贸易的扩大,纸币出现,宋代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史料四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史料五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

3、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解读 史料表明在唐代政府对市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到宋代贸易场所则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也表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功能进步具有促进作用。史论 1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中的四大变化(1)商业场所: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3)交易媒介: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

4、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史论 2 古代中国商业都市发展的五大特点(1)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市场不断繁荣。汉唐时期对“市”有严格的时

5、间、空间限制,唐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繁盛。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4)对外贸易发达。明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史论 3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西周“工商食官”(官府控制商业)春秋战国(商品市场和商人大量出现)秦汉隋唐(政府抑制政策,坊市分区制度,农产品进入市场)宋元(坊市分区制度被打破,纸币出现并广泛流通)明清(市镇商业兴

6、盛,商帮出现,对外“闭关锁国”)。1 (2013新课标全国卷)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答案 D解析 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材料着重说明的是“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 ,“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 ,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故 D 项符合题意。2 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

7、,千钱贯之。 ”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答案 B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乾隆三十七年” “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 “台地多用宋钱” ,说明清朝时期宋代的钱币在台湾地区仍在流通,由此可知清朝前期海峡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故答案为 B 项。3 (2013江苏高考)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答案 B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

8、侨寓扬州的大商人,在经营盐业和典当业获得巨额财富后,他们不仅购买豪华的园林,还捐钱买官,成为“仕而商”的官商,说明商业发展改变了社会风气。由题干材料不能断定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也不能说明当时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排除 A、C 两项。清朝仍然推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 项。答案为 B 项。4 201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 699 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 )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B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C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D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答案 C解析 珐琅彩瓷始现于清代,不可能

9、在明代烧制出,故选 C。5 2013 年 7 月 9 日数字中国网:“宋代江浙地区出现 71 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8 个,清代(1840 年前)增加到 487 个” 。就明清时期而言,与这些市镇不相符的说法是( )A是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分工扩大的产物B位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要冲C城市存在使用雇工生产的手工工场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高度繁荣答案 D解析 结合明清时期的“海禁” 、 “闭关锁国”政策即可知 D 项错误。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Error!Error!2 “海禁”政策Error!Error!Error!Error!思维导图 三种基本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3

10、资本主义萌芽的缓 慢发展古代中国这三种经济政策都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衍生物,因此说,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史料一 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读 史料表明早在商鞅变法时期中国就已形成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史料二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清世宗实录解读 史料反映了历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理由,雍正帝同样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本业,而工商业是末业。具体原因他认

11、为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而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面对工商业比农业获利多,百姓争相从事工商业的情况,主张采取措施,使百姓回归农业。史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解读 闭关锁国给沿海人民带来了困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史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

12、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岳麓版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解读 史料反映出在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工商业市镇;经济有明显的区域性特色;存在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但不含有资本主义萌芽。史料五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解读 “机户”和“机工”之间, “店主”和“居民”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的典型现象。史论 1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

13、策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实施时期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封建社会相同点维护封建统治 目的不同点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相同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内容不同点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相同点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不同点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史论 2 近代前夜中国存在的危机从外部来说,西方各国相继完成工

14、业革命,疯狂地对外侵略,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从内部来说,重农抑商、 “海禁”等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模式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而康乾盛世以来的愚昧自大、故步自封使中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结果中西方国力兴衰易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 (2013大纲全国卷)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答案 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户役制度的历史作用。明代根据职业将全国百姓划分为若干种类,其中主要为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等,并严禁更换户

15、别。明朝实行这样的户役制度,主要目的不是缓和土地兼并、促成社会分化和发展商品经济,而是强化社会控制,强制民户为封建国家交纳赋税,提供劳役。故答案为 C 项。2 (2013山东高考)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材料并未体现限制商人经营何种行业,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强对商人的管理,与增加税收相反,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出严令商人不能有土地,目的是为了抑制商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从事农业,故 C 项错误;小

16、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以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3 2012 年 10 月人民网:“中国在北宋神宗年间,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 30%以上,在后世“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 9%,新中国在 21 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高度。 ”下列与宋代城市化增长无关的因素是( )A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B不抑土地兼并的政策推动C农业、手工业的快速发展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扶植答案 D解析 城市化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重农抑商政策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故选 D。4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A工商皆本 B海禁和闭关锁国C重农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