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专题回顾: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985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专题回顾: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专题回顾: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专题回顾: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专题回顾: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专题回顾: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专题回顾: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专题回顾: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整合专题整合通史概览国家通史线索历史特征西方国家(1)19291933 年经济危机重创了资本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效仿(2)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一些新变化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调整,促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苏联十月革命后,苏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再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俄)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过程充满复杂性、艰

2、巨性和曲折性,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专题线索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1)演变过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随着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面对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初为克服经

3、济危机,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2)影响因素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因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内在需要。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横向链接斯大林体制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1)相同之处: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2)不同之处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目的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克服经济危机效果存在很多弊端,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国家干预经济为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带来了战后资本

4、主义经济大发展,但也带来经济的“滞胀”实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例 1 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改造模式的多样性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 ”后来他又说:“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为此,列宁在农业方面制定的正确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C建立集体农庄 D对农产品实行征购制答案 B解析 本题学生易误选 A,原因是认为“在夺取政权时”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本题考查学生对 20 世纪 20 年代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

5、解。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利用商品、货币、市场的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题目限定在“在农业方面” ,即实行粮食税,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逐步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例 2 斯大林体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极端的年代一书在介绍大萧条时宣称:“苏联,却仿佛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累最保守的估计,从 1929 年开始,一直到 1940 年,苏联工业产量便增加了 3 倍。”苏联取得如此成就的内因在于( )A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热情B资本主义的危机带来了发展机会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推动D国营企业的自主权扩大答案 C解析 19291940 年,苏联工业产量的迅速增

6、长得益于五年计划的实行,得益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推动,故选 C 项。新经济政策于 1928 年逐渐被取消,排除 A 项;B项与“内因”不符;D 项与史实不符。例 3 赫鲁晓夫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艰难性、多样性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他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体制。以下言论或行为符合该领导人的是( )A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B “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C “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D “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谴责了独裁” “抛弃了个人崇拜”等信息可知,该领导人

7、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顺应时势,大胆否定和清算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专制集权方式,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他执政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玉米种植运动,故 C 项正确。A 项符合斯大林,B 项符合勃列日涅夫,D 项符合戈尔巴乔夫。例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自我改革“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 ”材料中的“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 )A放弃自由市场体制 B第

8、三次科技革命C发展“混合经济”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 D解析 通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 “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 ,可知这与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有关,故“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项正确。A 项“放弃”不符合实际;材料说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改革,故 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混合经济”出现在 20 世纪 80年代后,而材料所给的时间是二战胜利后,故 C 项不正确。例 5 “福利国家”福利制度并非尽善尽美2012 年 3 月, 欧洲时报报道称,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连番袭击,高福利社会显露出难以持续的迹象。北欧国家纷纷削

9、减福利,改革高福利模式以应对欧债危机。下列有关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B福利范围仅限于社会低收入人群C实施目的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答案 A解析 “福利国家”制度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它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A 项正确;福利范围覆盖社会多方面,不仅仅是社会低收入人群,排除 B 项;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实施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排除 C 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是由制度本身造成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就不会消除,因此“福利国家”制度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

10、的弊端,排除 D 项。例 6 以sO唯物史观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质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该政策。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 世纪 70 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 ,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答案 B解析 无论是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还是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都是为了适应生产力水平而进行的生产关系的调整

11、,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与“本质问题”不相符,可直接排除;C、D 两项在材料中得不到体现。排除法是各科解答选择题的通用方法。它可以做为一种基本的审题方法,从排除的思维去得出答案,亦可做为一种验证方法,反证一下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例题 (2013全国卷)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审题思路第 1 步:先排除最明显错误的选项:C 选项是列强侵华战争,与现代化无关。D 选项,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都是旧式的农民运动,不合乎现代化潮流。首先

12、排除 C、D 两项。第 2 步:排除易混易错的选项:A 选项中的戊戌政变在概念上与戊戌变法不同,易被误认为戊戌变法,它不是现代化的表现。清末新政有现代化的气息,但三者构不成一个现代化进程。A 项可排除。第 3 步:确定答案项,B 选项为正确答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映了中国现代化从经济到政治、从工业化到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答案 B针对性训练 1 1933 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包括( )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实行“福利国

13、家”政策 第三产业的兴起 知识经济的出现A B C D审题 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同时建立“福利国家” ,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符合题意。第三产业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而出现的;知识经济是 20 世纪 90年代初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二者都不属于“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 ,排除。故选 C 项。答案 C针对性训练 2 2013 年 4 月 15 日,英国开始实行被称为“数十年来最大福利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英国就业适龄人员领取的救济金额度不得超过普通工薪家庭的平均收入。据估计,大约 5 万家庭将受到这项改革的影响。这一系列举措引发强烈争议。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A英国政府要激励人们的进取心B英国社会存在失业问题C英国政府要解决贫富分化问题D英国政府存在财政负担审题 英国政府减少长年依赖“低保”度日的懒汉们的津贴福利,目的是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激励人们的进取心,自食其力;“5 万家庭将受到这项改革的影响”表明英国社会存在失业问题,因此 A、B、D 三项都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但材料体现不出要解决贫富分化问题,所以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