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三章学案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954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三章学案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三章学案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三章学案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三章学案6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三章学案6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三章学案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三章学案6(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学案 6 善用五个善用五个“抓手抓手” ,做好情感分析题,做好情感分析题学案略语 高考考查古诗鉴赏的重中之重是对所给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其角度有二:一是直陈式,要求直接答出某句(某联、某片等)或全篇的思想感情;二是分析式,要求不仅要答出其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而后者恰恰是考生的软肋,不少考生感到无从下手。二轮复习,就要“救弱补长” ,要学会找到“抓手” ,切实练就情感分析题的硬功夫。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寻梅乔 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注 两履霜:一双鞋

2、沾满了白霜。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答: 答案 先写寻梅时的急切之情,再写遇梅时的惊喜(欣喜)之情,最后写酒醒后的失落(惆怅、怅悯)情绪。解析 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要抓住全曲第一大句中的“两履霜” ,第二大句中的“忽相逢” ,第三大句中的“酒醒寒惊梦”和“笛凄春断肠” 。赏析 此曲前三句写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过程。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 ,终达彼岸的愉悦。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

3、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结尾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描写梅花的神韵,自然带出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此曲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赠程处士王 绩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礼乐囚姬旦注,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注 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 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的思想感情。首联写人生百年世事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颔

4、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 , “诗书”缚住“孔丘” ,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最后一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酒消愁,表达其忘怀世俗、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解析 该答案采用的是先总后分、逐联分析的思路;也可以不按照这样的格式答题,只要能结合诗句把其中的情感分析出来,言之成理即可。赏析 此诗题为赠人,实为叙志咏怀。首二句,先写“百年” ,次写“万事” ,以“百”“万”两个约数接“扰扰” “悠悠” ,且以表示内在感情的“长” “悉”相衔接,概括了时间、空间和人事的纷繁,显示出诗人厌烦尘嚣、追求解脱的心理。由于诗人在现实中到处

5、碰壁,郁郁不得志,以致“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自撰墓志)。因此,他不得不对自己原先以正统儒者自居,以周公、孔子为楷模,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反思。反思的结果,使他觉悟到:正是“礼乐”囚禁了“姬旦” ,“诗书”缚住了“孔丘” 。囚禁、束缚二句,在前两句的映衬对比下,显得分外强烈、沉痛。“日光” “河水”一联,诗人以自然的景象与不自由的自我进行对比,至“礼乐” “诗书”一联发而为愤激语。诗人决心皈依自然,过清静无为的生活。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睡,代表不以世事为念的生活;醉,意味着对社会的消极反抗。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汉宫春梅晁冲

6、之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注 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东君:司春之神。玉堂:华贵的宫殿。下片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 “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对孤芳、分付他谁” ,借林逋去世之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对无人赏识

7、自己的忧愤;“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解析 此词咏梅之孤高与环境冷落而有所寄意。词人选择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词,刻画梅与周围环境,宛若一幅水墨画,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给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上片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衬,极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两句,极写梅的孤洁瘦淡。芳洁固然堪赏,孤瘦则似须扶持,以下两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 ”梅花是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轻失花期” 。因燕子在仲春社日归来,其时梅的花时已过,故云。一言“东君不爱惜” ,再言燕子“无情”

8、 ,是双倍的遗憾。 “惟是有”一转,说毕竟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其词若自慰,其时无非憾意,从“惟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这几句,挥洒自如,灵动飞扬,笔力不凡。下片化用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写在野“江梅”的风流与冷落。下片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 ,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在村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 “伤心”两句感叹“梅妻鹤子”的诗人林逋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 “微云”三句,以问句的形式言林逋逝世后,即使有“微云淡月” ,暗香浮动,也无人能赏,只不过是孤芳自赏罢了。结尾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标格推向

9、高潮,从而收束全篇,造成余韵深长、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梅词,寄托官场失意、故人之思。首句“潇洒”二字状梅的清高,概尽全篇。 “江梅”可见是野梅。又以修竹陪衬写出。盖竹之为物有虚心、有劲节,与梅一向被称为“岁寒之友” 。 “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极写梅孤洁瘦淡。芳洁固然堪赏,孤瘦则似须扶持,以下二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梅花是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轻失花期” 。因燕子在仲春社日归来,其时梅的花时已过,故云。一言“东君也不爱惜” ,再言燕子“无情” ,是双倍的遗憾。 “惟是有”一转,说毕竟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其词若

10、自慰,其实无非憾意,从“惟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林逋咏梅名句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下片则化用以写在野的“江梅”的风流与冷落。下片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 ,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在村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以问句提唱,紧接又一叹:“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 “故人”即指林逋,此谓“梅妻鹤子”的诗人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 “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即有“微云淡月” 、暗香浮动,也无人赏,只不过孤芳自赏而已。仍以问句提唱,启发末二句,言孤芳自赏就孤芳自赏罢:“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这里“空自倚”三字回应篇首,暗用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

11、竹”(佳人)句意,将梅拟人化,意味自深。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 分)答: 问题反思1你认为情感概括题与情感分析题在答题上有何异同?答: 2对于情感分析题中的“分析” ,你是如何进行的?“分析”的“抓手”有哪些?答: 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题目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 分) 原诗见“自我诊断”第4 题得分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1 分该答案答出了“对友人来访的喜悦”一层感情,勉强可以得 1 分。所谓“分析” ,分开而析。原题要求分析三、

12、四两句,应将三、四两句各自分析,这样的分析,才叫“分析” 。而该答案只是整体打包,从表面看有分析,实则分析太笼统。剖析现场失分答案2 分该答案通过对诗人动作的分析得出了蕴含的两种感情。虽说对第四句有点分析的意味,但从该诗主旨看,未免离题太远,缺少紧扣主旨分析的意识。3 分分析,必须结合语言进行。该答案能抓住“欲扫” “贫”等词语来分析,且三点情感都分析出来了,显示了较强的分析意识。只是在抓住显性情语(“贫”)的同时,也要抓住隐性情语,甚至较含蓄的写景语言分析。如第四句中的“青苔” “黄叶” ,院子里长满了青苔,落满了黄叶,这不是描述其家的贫穷,而是隐指平时少有人来,透露出诗人平时的寂寞,在此情

13、景下有人不远千里而至能不惊喜吗?可惜该答案未能在此展开深入分析。得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解读现场满分答案满分4 分该答案先是对三、四两句分别分析。对第三句的分析指出了“扫柴门”这一即将发生的动作,对蕴含的情感作了全面分析;对第四句的分析,通过转述方式对蕴含的情感作了深入的扣住题旨的分析。完善你的答案参考答案 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 “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平时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赏析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 “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 “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

14、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 ,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 “路更赊” ,赊,即远,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 “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

15、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 “青苔黄叶满贫家” ,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一、把握情感分析的原则1紧扣主旨,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更不可一知半解,就句论句。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先对全诗的主旨情感基调有个大致的把握,在这样的前提下方能展开分析。分析时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紧紧扣住语言作具体分析,不可空泛、笼统,套用一两个术语。边

16、练边悟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喜 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诗题为“喜雨” ,尾联却写“愁”情,这是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 尾联之愁,正是反衬出对雨的喜爱。尾联写了两种愁,往年愁没有粮食和酒,是真愁;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是“假愁” ,是以愁反写喜。因此,尾联先以真愁衬假愁,再以假愁衬喜悦,从而更突出对雨能带来丰收、丰年的喜爱。赏析 此诗描绘了雨中(后)万顷田地的庄稼郁郁葱葱,风吹过,绿浪翻滚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颈联中, “遥” ,生动描绘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但人们仍然兴奋不已,隔河大声互语的情形;“忽” ,生动描绘雨后树枝积水很多,而鹭却习惯性立于其上,终至树枝折断,鹭惊惧而飞的情状。诗题为“喜雨” ,尾联却写“愁情” ,主要意图在于:以愁衬愁,往年愁没有粮食与酒,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