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0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930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0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0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0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0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0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学案 50 分析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一一) 题型与方法题型与方法学案目标 掌握表现手法的设题形式和解答技巧,重点掌握景物描写技巧。一、表达方式 1知识梳理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五种。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考查的内 容有: 描写:重点是景物描写。 记叙人称:重点是第二人称的运用。有时考查整篇人称的运用,有时是局部人称的改 变。 整篇文章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于这类题目,做时首先应确认指定句段或全篇的表 达方式,然后依据所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并结合文句作答。 2演练体悟 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 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

2、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 沸扬扬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 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拨云 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 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 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 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

3、,愧然愀然。我以 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 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 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选自灯花带梦红 ,有删节) (1)最后两段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 答:_ _ _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 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答:_ _ _ 二、表现手法 1知识梳理 散文最

4、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衬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对上述七种表现手法,要找到对应的例文例段,仔细揣摩其特征,做到快速、准确地辨 认出。 答题时应掌握两点:确认篇章或文段所用的表现手法,依据所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并 结合文句作答。 2演练体悟(1)简要分析荷塘月色主要的表现手法。 答:_ _ _ (2)阅读下面的文段,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该段进行赏析。 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 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 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

5、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 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 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节选自 2010 年上海卷天目山第段) 答:_ _ _ 三、修辞手法 1知识梳理 修辞手法是表达技巧鉴赏中的重点,常见常考的修辞手法共九种。一般说来,描绘类的 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 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 问。 修辞手法考查有这样三个特点:综合考查,一句或一段综合运用了好几种修辞手法; 确认

6、手法和作用效果一块考,它很少单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般都要求有作用效 果分析;一般为局部考查(句段),很少整篇考查。 做修辞题的重点与难点是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一般分析要将其本身作用与所 要表达的内容效果结合起来。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 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 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 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 比,

7、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节选自 2009 年全国卷岳桦)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 _ _ 四、语言表达 1知识梳理 语言赏析是平时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高考中一般不涉及这块,如若考查这块内 容,就会在题干中说明,如“请从语言表达角度”或“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角度加以赏析” 等,语言表达赏析的角度一般是从词语的选用(选用什么样的词语,如口语、叠字等)、词语 的锤炼(精心炼字)、句式的选用、修辞手法四个角度赏析。 2演练体悟 (1)下面文段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试举例分析。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

8、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 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 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 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 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 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

9、大陆分担。不能 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节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答:_ _ _ (2)试从词语选用、句式选择、修辞手法三个方面对下面文段加以简要赏析。 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 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 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 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 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 “残夜水明楼

10、”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节选自 2009 年 湖北卷书房的窗子) 答:_ _ _景物描写描写是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高考考表达技巧考得最多的一种。描写不仅是一种 表达方式,它所运用的技巧也往往与“表现手法”相交错。因此,在复习表达技巧时一定要 突破“描写”这一重点。 1知识梳理 (1)描写技巧 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语言特点(2)写景角度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听课记录: 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11、外内结合 (3)景物、环境描写作用 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为下文作铺垫 推动情节发展 2.题型特点 (1)试题示例 文章某段描写了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描写了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写出了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试题特点 所赏析的是一段景物。 题干一般出现“描写”字样。 3演练体悟 (1)画线句子描写了树的多种姿态,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至于画中的树,我常常把它们当做一个个人物。它们或是一大片肃然站在那里,庄重而 阴沉,气势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态,各不相同,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 从画面的森林中发现一棵婆娑而轻盈的小白桦树。它娇小,宁静,含蓄;那叶子稀少的树冠 是薄薄的衣衫。作画时我并没有着意地刻画它,但此时,它仿佛从森林中走出来了。我忽然 很想把一直藏在心里的一个少女写出来。 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