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928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文学类文本阅读学案5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学案 54 探究题探究题学案目标 1.了解探究题的题型,掌握山东特色探究题拓展探究题的题型特点 和探究方法。2.重点掌握社会拓展类探究题和文学拓展类探究题的做题方法。一、社会拓展类探究题 高考探究题根据探究与文本的关系可分为两大类:思辨类和拓展类。 (一)思辨类探究题 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深入思考和仔细辨析的意思。这种题型主要体现在考试说明中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或文本)进行“发掘” “探讨”的精神。换句话说,它主要着眼 于作品(或文本)本身,与一般的简答题的区别就是难度系数不同,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综合 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对疑点、难点展开分析。做这类试题,要立足文本,对文本读深读透

2、, 作答时思考角度广一点,或深一点。 (二)拓展类探究题 题型特点和探究方法 所谓“拓展” ,就是题目把涉及的内容向文本外扩大、延伸。要求学生从文本出发,按 照题目设定的某种拓展方向去思考、回答。它也可以看做是阅读延伸题,是目前高考广泛采 用的一种探究题型。其特点是: (1)能对文本作出深层赏析。 (2)能应用所读知识,解决新问题。 (3)能让学生的阅读不只是局限于文内,而是拓展发散,从而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其实,这种题型是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解释、启示, 具有更鲜明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这种题型按拓展的方向又分为社会拓展类和文学拓展类。这 里先重点介绍社会拓展类探究

3、题。 社会拓展类探究题是根据文本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回答问题。这类题的主要特点是将对文 本阅读后得到的收获拓展到社会,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它涉及社会人生、历 史文化、民族心理、时代精神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的人文本质。这类题目涉及社会 各领域和各学科,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探究这类试题的方法主要是内外勾连法,类似于读书中的“出入法” ,既要深入文本, 读出自己的体会,又要联系生活、社会及自己的知识积累有所拓展,有所联系,有所发现。 不可无“内” ,也不可无“外” 。这类试题多要求“谈谈你的看法或理解” 。因此,这里的 “内” “外”关系可发展为“作者”与“我”的关系。探究应尊重作者,

4、这叫“目中有作者” ; 题目要求说出“你(我)”的看法,必须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叫“手下有自己” 。总之,要做到 “内” “外”结合,作者与自我相结合。 二、文学拓展类探究题 1试题特点 依据文本涉及的语言文学知识、写作艺术、作家作品,分析探究文本外的阅读与写作。 例如 2008 年江西模拟卷第 12 题: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往往通过借物寄情的方式来抒写心境,请你联系一作品加以简述。(提 示:归有光项脊轩志 、陶渊明归园田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曹操观沧 海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回答这种题目,不但要用到一般的文学常识,还可能涉及中西方文化、民族心理、社会 文化、时代精神等因素。 依

5、据文本内外联系的不同,一般有下面几种类型: 阅读阅读型:依据文本内的文艺观点要求联系所学课文加以阐发印证。如上例。 阅读写作型:依据文本的写作特色谈对自己写作的启发。这其实就是一种读写结合 型。如 2008 年山东卷第 22 题。 阅读作家型:依据文本或文本内涉及的作家去探究作家作品的风格特点等。如 2006年山东卷第 19 题。 2做题方法 同社会拓展探究题一样,依然使用“内外结合法” 。不过,这时的“外”多指课本内的 阅读或写作积累,也可指课外的文艺审美类积累。因此,真正答好这种题,除要深入研究文 本外,课外的阅读、写作方向的积累至关重要。一、做社会拓展类探究题应注意的问题 12007 年

6、山东卷灯火的温情 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 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现场答案:我不赞成这种消极的态度。如果我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会毫不消沉、气馁, 应积极乐观进取,以豁达的心态去对待它,并努力走出这种困境。听课记录: 探究问题: _ 正确答案: _ 22009 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 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 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请结合全文, 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现场答案一:我的启发是

7、:人应该保持对外开放,但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抛下自己的锚, 泊好自己的船。 探究问题:_ 现场答案二:我的启发是:人总是要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建设好心灵停泊的港湾。因 为这个世界节奏太快,诱惑太多。而且,人有时需要自己的心灵驿站,调整身心,积蓄能量, 重新启程。 探究问题:_ 正确答案:_ 因为山东卷探究题多是就文中内容、观点或情境要求写出自己的启示或做法,所以也可 称作“启示(发)式”探究题。这种“启示式”探究题答题关键是:缘自文本。启示式探究题 重在提出自己的见解,前提是由文本而发。无论是感悟还是体验,必须立足于自我,见解独 特。解答时必须注意限制性条件,围绕限制性的内容指向,联系文本进行分

8、析阐述。 二、做文学类拓展探究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1(2008 年山东卷歌德之勺第 22 题)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现场答案: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托物言志。作者借歌德的炊勺表达对歌德的认识。 这给我的启示是:写人时应选最能体现人物品格的事物;要把这个事物作为中心去评写。探究问题:_ 探究方法:_ 正确答案:_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小小说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花,本色、天然。小小说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菜,不能把一个短篇小说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变成一篇小小说。小小说 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

9、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 “微型小说” 。小小说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小说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 竞渡图一样,用笔虽极工细,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小 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计白当黑” 。因为注意“留白” , 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 ,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 制住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节选自 2008 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作者在本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 ,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 ”请以莫泊桑的 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 现场答案一:莫泊

10、桑的项链很好地运用了“留白”的手法,他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 了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想了一想,做到了句有余意,篇有余味,使读者在读完后回味无 穷,产生了无限的联想。 探究问题:_ 探究方法:_ 现场答案二:留白,是一种很重要的艺术手法。画家用它,咫幅之内而有千里之势,书 法家用它,字外有情。当然,作家更常用, 项链的结尾就是成功的一例。 探究问题:_ 探究方法:_ 正确答案:_ 听课记录: 1审题 拓展类探究题审题要审清三点: (1)探究点,即要弄清探究的立足点。如 2009 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第 22 题,探究 的立足点是原文中那句话。 写给戈壁的探究点是文中人物形象“我” 。(2)拓展方向

11、,即题干要求你朝哪个方向拓展、探究。如谈“现实生活中的启示” ,或 “人生的启发”等等。 (3)限制要求,即探究题的限制性要求。如拓展类题多要求是“联系全文” “结合本文” , 这就要求答案中必须有对原文的分析内容。 2答题 (1)要求 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充分展现探究过程);分析要紧扣文本;表达要清晰, 有层次。 (2)答题的一般思路 明确观点陈述理由结合文本分析得出结论。 说明:“结合文本分析”一步要看题干的具体要求(是结合文本还是来自文外)。 b “陈述理由”与“结合文本分析”在部分题型中可以合二为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百合献谁 刘心武 看芭蕾舞剧天鹅湖 ,用望远镜

12、细观台上,不是紧盯着“王子”和“白天鹅” ,而是逐 个地扫描那些配舞的天鹅,除了“三大天鹅” “四小天鹅”外,还有若干丝毫不能令观众瞩 目的“众天鹅” ,而在她们当中,当舞姿“凝固”时,也还有排在前列与隐在后面的区别。 于是从望远镜中看到,在最后面,一位“天鹅”双腿优雅地分立,头颈微偏,双手兰花般交 错于翘起的裙裾上,身影与其他“天鹅”同样美丽,在耐心地做暗景中的“绿叶” ,以衬托 主角“王子”与“白天鹅”在追光中的“红花”怒绽。随着舞曲的流动,众“天鹅”也开始 缓缓变换姿势,于是我从望远镜中,清晰地看到排列在最后的“天鹅”的细部。她的眉目, 精心化妆后依然掩饰不了岁月的风霜,转动时,显露出锐

13、瘦的锁骨,以及背后同样“锋利” 的肩胛;可是,她虽隐于最后,却也满脸凄恻,浑身是戏。乐音陡变,众“天鹅”如风中白 莲般翕张旋舞,转瞬间,我已不能再找到那位资深注的舞娘 我的思绪,飘出了天鹅湖 ,飘出了王子与白天鹅悲欢离合的故事。我在猜想,那位 资深的舞娘,她有着怎样的个人命运?当年她献身芭蕾这一“残酷的艺术” ,不惜脚趾流血, 苦练到虚脱,一定怀着充当舞台追光灯下的“白天鹅”的美梦,她曾圆过这个梦吗?也许, 若干年前,她确曾是众星所捧的那个“月” 。可是,时光无情,后生可畏,她渐渐地,先是 让出“白天鹅”这个位置,再让出“三大天鹅”之一的位置,在演员表上,从“挂头牌”到 名字列于后面,到隐于“本院演员”的模糊概念中也许,更残酷的是,她竟从未跳过主 角,终其一生,也只是充当“绿叶” ,并且总在“亮相”时,隐于最后一列,双手兰花般交 错于翘起的裙裾上每当那个时刻,她都能化入剧情之中,而不“走神”于自身命运的吟 唱吗? 给整台演出所献的花篮,虽然也含有她的一份,但那整把的鲜花,是只献给主角的。我 心中有个冲动,演出结束后,单给她,这资深的舞娘,献上一大束百合花。我把望远镜递给 旁座的朋友,请他注意那位旋转于舞台暗区的资深舞娘。他先是莫名惊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