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导学案】:古诗文阅读27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9061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导学案】:古诗文阅读27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步步高】2015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导学案】:古诗文阅读27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步步高】2015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导学案】:古诗文阅读27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步步高】2015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导学案】:古诗文阅读27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步步高】2015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导学案】:古诗文阅读27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导学案】:古诗文阅读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导学案】:古诗文阅读27(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学案 27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学案目标 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 的一般步骤。考点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考点样题 1(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 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 商风:秋风。怆悢(lin):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 的品性? 答:_ 2(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画

2、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 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撚(nin):持取,捻弄。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 3(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_ 4(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3、 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_ 命题探讨 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高考考查重 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 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从山东卷命题特点看,诗歌形象虽不是 必考点,但也是重要考点。考查重点是意象,而且每考一次都寻求考查角度的微妙变化。从 2008 年的辨析意象到 2010 年的把握意象特征,皆说明了这一点。 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不过从近两年的命题看,考得很浅,多是要求分析景象 (画面)特征或气氛特点。山东卷未曾在

4、此命题,应引起注意。一、意象类 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 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 是多个的。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 1知识梳理 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 ,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 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 记

5、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 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 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 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_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

6、请具体分析。 答:_ (二)鉴赏景物形象 1知识梳理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即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所谓“意象”主要指的是这类形象,因 而也是高考重点。高考设题,一般考查景象(意象)的含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鉴赏景物形象,首先要感知景象特征,它的形、声、色、动、静,进而体会深层含义; 其次要与感情结合分析。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 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 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 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7、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_ (三)鉴赏事物形象 1知识梳理 诗歌的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 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 物的特点。高考设题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鉴赏物象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句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分析诗中的描写,再联系作者 的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深层分析。 做题的思路为: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 的“契合点” ,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

8、情为何端。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 花 陈 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 陈亮:南宋爱国诗人。东君:司春之神。 (1)这首诗着重表现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你认为诗中梅花的形象和作者本人有着怎样的联 系? 答:_(2)“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已成为千古名句。在本诗里,这一联写的是什么意思? 后人引用这一联,可用来表达什么意思? 答:_ 二、意境类 1知识梳理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因此,情 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抽象的意和情,不能构成意

9、境;孤立的纯客观的景物, 也不能构成意境。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 谐”的艺术境界才是创作诗的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 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 与全篇对应。 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 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鉴于意境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高考诗歌鉴赏很少涉及。即便涉及,多简单考之,如 只要求描述一下画面特点,或者分开考查,如把境(画面)与情分成几问考,以降低难度。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

10、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 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_ 如何分析意象含义和作用鉴赏诗歌形象的要点和重点在于鉴赏意象。高考考查意象往往从三个方面入手:找意象,析意象(含义),品意象(作用)。重点在后两者。 1如何分析意象含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 秋 (南宋)黄公度注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 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 庆府通判。 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请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 指哪类人。 答:_ 2如何分析意象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上 董 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董颖: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的妙处何在? 答:_听课记录: 1审题 (1)注意提问方式,明确答题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