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微专题回扣与规范讲义:第三章 熟读阅读核心知识 微专题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801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1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微专题回扣与规范讲义:第三章 熟读阅读核心知识 微专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微专题回扣与规范讲义:第三章 熟读阅读核心知识 微专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微专题回扣与规范讲义:第三章 熟读阅读核心知识 微专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微专题回扣与规范讲义:第三章 熟读阅读核心知识 微专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微专题回扣与规范讲义:第三章 熟读阅读核心知识 微专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微专题回扣与规范讲义:第三章 熟读阅读核心知识 微专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微专题回扣与规范讲义:第三章 熟读阅读核心知识 微专题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寄语 语文知识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几乎所有的语文试题都要靠语文知识来帮助解决,因此考前莫忘对语文知识进行再回顾。这里,只是借核心知识的回顾触发你对语文知识的回忆和整理。微专题一微专题一 熟读古诗核心知识熟读古诗核心知识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抒情方式说 明示 例赏 析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借景抒情借助于客观

2、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绝句二首(其一)(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与抒怀合二为一。蝉(虞世南)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借古讽今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

3、,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用典有时增加了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有时则是为了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

4、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注 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城南行刘 攽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

5、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结合全诗,说说后两联是如何表达“凄恻”之情的。答: 答案 颈联是以点代面,表现幸存者生活的艰辛。渡头老翁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蛟龙蜿蜒”的河上摆渡挣钱,说明洪水泛滥后幸存者生活的艰难。尾联上句直接写百姓被水淹死的凄惨结局,下句写买鱼时想到死于水中的百姓,直接抒发“凄恻”之情。解析 注意题干的问法,答题时应写出抒情方式。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注 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的抒情特点。答: 答案 诗歌借景物描写

6、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和黯淡、伤感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浓重的思念之情。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解析 首句写竹坞、水槛,环境清幽雅洁,作者倍感孤寂,自然引发思念友人之情。阴霾欲雨、四望迷蒙的天色,使诗人的心情更加黯淡,增加了相思的浓度。而雨打枯荷的声韵似乎让诗人略慰相思,稍解寂寥,但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增加了环境的寂寥,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读一读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览表表现手法说 明示 例赏 析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要塑造的人物形象

7、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词人心中的主要地位。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突出强调。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涵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象 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有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处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

8、害的景况,抒写思归不得的忧伤。起 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借雎鸟一声声的互相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联 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想 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选择月

9、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渲 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该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白 描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抓住所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田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幅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回忆)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感情,拓展意境,表情更为深远。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

10、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有花有人,实景空余桃花,以虚衬实,意境凄美。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漫成一首(杜甫)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第二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一句景物的“静” 。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前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天姥山的高峻奇伟之势;后两句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细节描写

11、用极细腻的笔法,精细地描绘人或事。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显示出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注 描写是古诗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许多方法与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除这里介绍的“白描”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正侧结合” “细节描写”外,描写还有“观察角度多变” “声形色描写”及“多种感官描写”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既是抒情方式,也是表现手法,两者重合,参见前面“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12、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最后一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 借景抒情、对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万里路上,同情对方更不幸的遭遇。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 红蓼: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词的下阕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答: 答案 动静结合。一个“明”字,突出划破水面之鱼尾夺人眼球,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比喻、对比。将白鱼的双尾比作“玉刀” ,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

13、彩感。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任选其二即可) 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一览表类 别术 语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思想内容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屈、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惜花伤春、悲秋悯己、热爱自然、思乡怀亲、赠人送友、富含哲理、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

14、今、坚守节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仗、借代、双关、起兴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想象和联想、渲染衬托、正面和侧面、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白描、象征、用典、意象(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意境(诗人抒的情和诗中绘的景合二为一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语 言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民歌风味、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瑰丽意 境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幽静、宁谧、苍莽、深远、热烈、高昂、壮阔、悠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婉转、空寂寥落、萧条荒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