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4.1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795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4.1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4.1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4.1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4.1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4.1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4.1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4.1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学案 1 1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要点晨背1.识记物质定义。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探究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物质概念(1

2、)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提醒: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3)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探究升华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版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费米伽马射线天文望远镜以最新数据证实了宇宙存在着反物质。无独有偶,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首次发现了一种可能大量存在于宇宙“婴儿期”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氚核,这打开了物质元素世界“立体几何”

3、研究的大门。(1)从哲学的角度看,反物质和山川湖海、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事物有什么共性呢?(2)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 (1)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承认、是否喜欢、是否感受得到,反物质都是客观存在的。名师点拨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1)区别: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存在状态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具体的物质形态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是

4、有生有灭。(2)联系: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典例 1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答案 D解析 荀子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B 两项表述不符合题意,C 项体现的是唯心主义的

5、观点,引文内容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体现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D 项符合题意。方法指导:引文型选择题一般是以名人名言、成语、俗语、经典著作中的著名论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为素材,要求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道理。引文型选择题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引文为题干,题肢为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种是题干规定了基本理论知识,题肢为成语、俗语等引文;第三种是题干和题肢都是名言、成语和俗语等引文,要求学生找出与题干包含的道理相同或不同的题肢。适用这种方法的引文型选择题一般是以引文为题干,题肢为基本理论知识。解答时,需提炼引文的中心意思,并分析各个题肢,

6、选出相符合的题肢;针对题干中的名言警句等引文,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和说法绝对化的题肢加以排除;以引文为背景材料,根据设问规定的行为主体,选择与其行为相符合的题肢,排除不符合行为主体的职能或行为以及说法错误的题肢。探究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

7、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提醒: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探究升华材料一 据科学发现,自然界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空间,即使是真空,也并非空无一物。真空中,即使没有实物粒子,也存在引力场和充满热辐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天文观测发现,在整个宇宙空间(包括真空)始终存在着 3K 微波背景辐射。材料二 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地发展到哺乳动物,进而又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

8、产生了人类社会。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材料二中人类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答案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名师点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

9、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关于世界的物质性还有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典例 2 (2012浙江高考)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 B C D答案 A解析 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法错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

10、,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错误,答案选 A。新闻播报十八大报告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 。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

11、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深度思考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答案 (1)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依据是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决定。依据的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物质 B意识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A 符合题意。219 世纪

12、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最高峰的时候,珠峰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蓝色星球上。这说明物质(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C是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 D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材料强调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故选 A。C 项表述不准确;B、D 两项不符合题意。3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这段论述说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可知性 B客观实在性C运动 D物质答案 B解析 材料体现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选 B。4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已

13、经登上月球、绕地球飞行、建成载人空间站。宇航员在茫茫太空中发现的只有物质。这表明( )神创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A B C D答案 C解析 与题干毫无关系,舍去;选,即 C。5在一次大型科普展览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 “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 “保护环境的应该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这一巧妙的设计给我们什么启示?试用世界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答案 (1)这一巧妙的设计启示我们: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

14、(2)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所以,人类只能根据自然界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基础自测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1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D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相处答案 B解析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是客观的,是因为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故选 B 项;A 说法错误,C、D

15、 两项与题意无关,舍去。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答案 B解析 物质不同于物质具体形态,排除 A;C 缩小了物质的外延;D 扩大了物质外延。知识点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据此回答 34 题。3下列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汉语言文学 抗震救灾精神 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A B C D答案 B解析 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属于意识范畴。4下列能

16、够说明材料中观点的是(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A B C D答案 A解析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说法错误;应选,即 A。综合提升5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是一致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的意识的参与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A B C D答案 B解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主要表明人类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