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二《政 治生活》-2.1民 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791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二《政 治生活》-2.1民 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学案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整合】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二《政 治生活》-2.1民 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学案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整合】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二《政 治生活》-2.1民 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学案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整合】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二《政 治生活》-2.1民 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学案 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整合】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二《政 治生活》-2.1民 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学案 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合】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二《政 治生活》-2.1民 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学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二《政 治生活》-2.1民 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学案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第一框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学案学案 【课前预习案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比较,知道不同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明确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说明公民如何行使选举权。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重难点重难点】选举方式的区别、我国选举方式及

2、原因。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选举方式的选择1选举方式的多样性阅读教材 P16,明确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并完成下表。角角 度度选举选举 方式方式含义含义优点优点局限性局限性直接 选举由选民 投票选举 被选举人的方式。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 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 家人。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 的情况下不适用。选选民民 角角 度度间接 选举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 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 选举方式。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 选举自己心目中最值得 信赖的当家人。等额 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 额 的选举方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 者结构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 的自由选择。被被 选选 举举 者

3、者 角角 度度差额 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 名额。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 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 举权提供了余地。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 合理性;被选举人之间 的竞争易导致虚假宣传、 金钱交易。思维拓展:思维拓展:海选,是指当选人数固定,候选人数不固定的选举。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村官直选”。现在, “海选”已不仅仅限于村委会选举。其最大特点是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意愿的机会。2选举方式的选择 阅读教材 P1617,归纳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目前采取的选举方式是 什么?(1)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 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

4、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 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2)我国目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温馨提示:温馨提示:直接选举在国家事务方面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在社会事务方面适用于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的选举;间接选举适用于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乡以上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选举。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行使民主选举的权 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

5、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 现。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要求 (1)公民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管理好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2)不断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3)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同时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 础上审慎投票。思考:思考:作为我国的公民,应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预习自测预习自测】 1你所了解的选举方式有哪些? 2我国当前采用的选举方式是什么?理由有哪些? 3公民应当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课堂探究案课堂探究案】

6、【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判断并说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1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 ,不如差额选举民主。 2 “选举与我无关” , “选谁都可以” 。 3间接选举只适用于乡及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4.我国目前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5.间接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6.等额选举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7.直接选举使每位公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8.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物质生活条件。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写出要点;合作讨论,完善要点;点评点拨,总结规律方法)2016 年春,某村的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没有按照程序逐户进行无记名投票,绝大部分选票都是原村干

7、部及其家属代填的。村民认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于是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并要求重新选举。县人大表示,该村这次选举违反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责令重新选举。结果,在上次选举中落选的原村委会主任再次当选。(1)该村村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政治现象?(2)作为公民,应该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相信自己,力争全对!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在某省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实行指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指定候选人的选举)。与差额选举相比, “海选”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增加了选举成本 加剧了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不利于选民意愿

8、的集中 不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A B C D2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是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方式。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_条件来确定。社会经济制度 物质生活条件 候选人的结构构成 选民的文化水平A B C D3某村在进行村民委员会主任选举时,选民们都投出了自己的一票,但对这一票投给谁,选民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假如你是这个村的村民,在投票的时候,你应当首先考虑的是A当选者的人缘,不得罪人B当选者为人老实、心眼好、诚实肯干C当选者为人正直,能为大家办实事D当选者有社会关系4在参加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有人认为“选举与我无关” 、 “选谁都可以” 。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是公民正确行

9、使自己的选举权的表现B是错误的,没有看到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C是正确的,说明国家给公民充分的选举权D是错误的,说明该选民的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目前,山东 M 县乡镇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据此回答56 题。5该县乡镇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部署方案规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候选人人数应当分别比应选名额多 1 人。这体现的选举方式是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差额选举 D等额选举 【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构建】【课后拓展案课后拓展案】1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 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 “三不选”表明A选举权是公民的

10、基本政治权利 B选民的民主意识显著增强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 D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2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高,越来越意识到公民的选举权神圣不可侵犯,要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选出德才兼备的代表人民意志的代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 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权利 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 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A B C D3漫画投老张一票给十元!主要告诉我们 A我国目前的选举尚无法可依 B我国要禁止一切竞选活动C公民是否积极参加民主选举影响选举结果D应提高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4.某县在人大代表的选

11、举中,组织各选区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让每位候选人“登台亮相” ,发表“竞选演说” ,与选民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可见,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提高选举积极性 是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有利于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A B C D5. 下列说法中对我国民主选举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我国的选举方式有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有利于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差别在于是否确定候选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差别在于是否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A B C D第二课第二课 第一框第一框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合作探究】 (1)说明我国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在不断提高;我国村民珍惜自己的民主权 利,认真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2)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 公民应积极参与选举,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与责任感。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 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当堂检测】15 D D C D C 【课后拓展】15 B D D C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