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23784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杨孝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之一 “糖水浓度与数学发现”系列活动课,道 具:一缸清水 一罐白糖大大小小的玻璃杯若干个,大家都知道:,活动课之一等比定理的发现,分成三小杯,请问:三小杯糖水的浓度有何关系?,由于三小杯的糖水都是由大杯倒出的,显然有:,现在把三小杯糖水倒入一个空的大杯子:,倒入一个大杯,请问:混合后糖水的浓度与原三个小杯糖水的浓度有何关系?,学生1:混合后的糖水浓度为,由生活常识知,三小杯糖水的浓度与混合后的糖水浓度相等,即是:,这就是等比定理: 若 即 .,

2、从“糖水情境”到“等比定理”,这中间有一个从具体事实到形式化抽象的数学过程,前者是“具体的模型”,后者是“抽象的模式”,两者之间有“质”的区别. 把糖放进水里,把糖水倒来倒去,这是数学吗?不是!但是,我们一旦舍去糖、水、浓度等的具体性质,抽象出本质属性的数量关系等比定理,这就是数学了. 这中间的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问题: “糖水情境”中的 与“等比定理”中的 有区别吗?,学生2: “糖水情境”中的 只能是正数,并且 . 而“等比定理”中的 不需要这么多限制,只要有 就够了.,老师转问学生1:为什么说式是混合后的浓度?,学生1:,学生3:,老师问学生3:为什么?有何依据?,学生3:在

3、计算小杯糖水的浓度时,分子分母可能有约分,比如:21克糖水中有3克糖,其浓度是 .,老师:,学生4:还是!,老师问:,学生4:此时式子虽然不是混合糖水浓度定义的直接式子,但在数值上并没有变!,学生4:这是因为,学生5:,学生6:,于是我们一共得到了等比定理的三种等价形式!,大家都知道,在糖水未达到饱和之前,给糖水加糖,糖水就会变甜!,活动课之二真分数不等式的发现,老师问:加糖后糖水就会变甜,能不能一个不等式来表达这个结论?,学生:,老师问:很好!但是这个式子没有反映出加糖来.,学生:,老师问:很好!这里的c 表示什么?,学生:表示加糖了!,老师问:c 表示所加的糖的质量吗?浓度与质量可以直接相

4、加吗?,学生:c不是糖的质量,而是浓度的增加量.,老师问:那你这个式子只是反映了浓度的增加,并没有反映出浓度增加的原因糖的增加.那么如何把“因为糖的增加而使糖水浓度增加”这个事实反映出来呢?,学生:老师,我明白了!,学生:同样可以考虑约分的情形 !,学生10:由于我们这里都是讨论的真分数,于是又有:,新的发现:,关于糖水的浓度问题,我们还可以从中发现“中间不等式”并由此得出“定比分点公式”,并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很有意义的数学模型.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参阅中学数学课例分析 (罗增儒 著 陕西师大出版社 2001.7出版),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之二 一个不等式的证明与变式,例:设 ,求证:, ,思路分析:不

5、等式的证明用常规方法似乎难以奏效.仔细观察上式中三个根式的结构特征,可以发现:,所以, 可以看作以为边夹角为 的三角形的第三边.另两个根式类似地可视为一个三角形的第三边.于是可构造满足条件的三棱锥帮助证明此题.,构造相应的几何图形:,证明:如图.构造三棱锥S-ABC,,依余弦定理得:,因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在ABC中,有,很显然,同样有下面两个不等式成立:, , ,到这里不仅要想,我们适当增大最后一个根号内的值,不等式是否成立?即是下述不等式是否成立?, ,受前面数形结合证法的启示,我们作类似的处理.,这次作出的图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一共有几种情形呢?,由以上三图知,不等式应修正

6、为:, ,同理有类似的结论:, , ,我们现在把不等式前面的两个根号的值变大,显然有以下三个不等式成立:, , , ,现在以x、y、z为边的三个夹角都是120, 恰好拼成一个周角,作图如下:,同样我们有与 类似的共9个不等式(即“前两个根式中有一个的交叉项为负、其余为正”或者“前两个根式中有一个的交叉项为正、其余为负”)成立.那么,如果要仿上作出图形利用“余弦定理”和“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证明它们,所作的图形又是怎么样的呢? 请大家仔细思考这个问题!,1. 问题的提出 已知图形如下:,请记住这道题目,并根据排列组合的知识推算这样的不同图形共有多少个?,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之三 一道有趣的开

7、放题,现保持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该图形可以变化为如下一系列图形:,假设规定正方形的边长不变,相应地,圆的半径(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也不变,同时规定只能用半圆和圆心角为90的扇形去分割这个正方形并保持阴影部分的面积不变.画出尽可能多的不同分法,选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2. 问题解决的思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到最初的图形.先将原图分成四部分,如下:,思路一:将上图沿虚线剪开,该问题则转化为用以下的四个小正方形去填充一个空白正方形的问题.,a b c d,事实上,上面的四个小正方形(通过旋转后)是完全一样的.但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将它们的位置固定下来,看作四个不同的图形,分别记为

8、a,b,c,d ,现在用这四个小正方形去填充,考虑一共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图案.,由排列组合的知识知道,这是一个可重复排列的问题,应有44= 256种不同的情形.,是不是有这么多呢?这256个不同的图案中有没有重复的呢?为了说明问题,再来看思路二.,思路二:(1)如下图,先将三个小正方形的位置固定,旋转带*的小正方形.这样就得到三个不同于初始图案的图案.,(2)那么,运用排列组合的知识,如果有两个小正方形同时按不同方向(旋转方向互不关联)分别旋转(为避免重复,只考虑两个都旋转的情形.否则回到(1).这里分为同时旋转两个相邻的小正方形和同时旋转两个对角的小正方形两种情形,共有332 = 18种不同

9、的图案.,(3)类似的,固定一个同时旋转另三个小正方形,又可以得到33= 27种不同的图案.(4)现在让四个小正方形同时旋转(旋转方向互不关联),都不保持原来的位置,又可以得到34= 81种不同的图案.加上原来的初始图案,则共有13182781 = 130种不同的图案.由此可见,思路一中的256个图案中有很多是重复的.,接下来的问题是:这130种图案中有没有重复的?如果有,重复了几种?这个问题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多少种不同的图案?请读者自行解决.,3. 教学与反思,笔者曾经在小学4、5、6年级的数学课外活动中运用该题进行过数学活动课教学,让学生用制作好的四块小正方形卡片来拼图,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

10、,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既动脑又动手,同时还需要用眼观察,用嘴讨论,用心体会,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欣赏到几何图形的美.,相信经历过这样的数学活动的学生,等到他将来长大以后购买地板砖准备家庭装修时仍然能够清楚的回忆起当年他在这堂课中所设计的美丽图案.如果是这样的话,作为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开心微笑了.,以下是一些学生自己画出的并且是他们最喜欢的图案:,笔者也曾在初二的数学课外活动中运用过该题,并试图把排列组合的知识以及化归思想渗透给他们.事实证明,如果处理得当,教学中深入浅出,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思考领会,初二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接受这些知识的.当然,

11、这道开放题如果给高中生来解答,尤其是刚刚学完排列组合知识的学生,不论他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最起码,对于他们对排列组合知识的理解是大有益处的.,同时,这道题目还可以扩展为:(1)如果用9块 拼成33的大正方形情形又是怎样的?(2)如果用6块 作为正方体的6个侧面,那么围成的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有多少种不同的图案?(3)用正多边形地板砖铺满房间,有哪些不同的铺设方案?,An Interesting Open-end Problem YANG Xiao-bi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China ,637002) Abstract:Through an open-end problem ,we find that mathematics open-end problem studying and mathematics activities teaching beneficial to students mathematics studying. Key words: mathematics; open-end problem; mathematics activities,谢谢大家!请多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