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723515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概述 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三、失业的影响,四、通货膨胀概述 五、通货膨胀的成因 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七、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2008年城市登记失业率4.2%,登记失业人数886万。 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与前两个季度和去年底持平,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是83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5万人,与去年底持平。,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的华尔街,火爆的人才市场,2008年全球金融危

2、机带来的失业问题,就业形势相继恶化。 美国失业率从08年1月份的4.9%持续上升至12月份的7.2%,为1993年1月份以来的最高点。今年以来,失业率继续攀升。美国失业率由1月份的7.6%上升到3月份的8.5%、4月份的8.9%,5月份的9.4%,连续12个月持平或上升,为1983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创25年来美国失业率的新高。 今年5月份,欧元区失业率由2月的8.7%增至9.2%,为2005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日本4月份失业率为5%,为200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4月份俄罗斯失业率已上升到10.2%,为近10年最高。5月份俄罗斯失业率比4月份降低2.6%,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降低。

3、发展中国家总体失业上升,但地区间存在差异,拉美失业率下降,如巴西4月份的失业率为8.9%,略低于3月份的9%。部分亚洲国家稳定,如韩国4月份失业率为3.7%,与3月份持平(但5月下降到3.9%) 在我国,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外贸需求锐减,股市下挫,房价走低,财富缩水引起投资、消费需求减弱,企业开工不足甚至部分倒闭,也正引发失业现象增多。,一、失业概述 Unemployment,1.失业: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我国歧视性的劳动年龄范围: 下限16岁,上限为男60,女55。,2.周期性失业: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非自愿失业。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

4、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一、失业的统计,在劳动年龄人口中除去不愿工作的人,再除去已经就业的人,剩下的就是一国的失业人口。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统计失业率时通常把劳动年龄人口分为: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人口三类。,就业者:有收入来源,工作时间可灵活,全日制,临时、个体、私营国企等 失业者:已离开工作岗位。 非劳动人口:全日制学生、家务劳动者、退休者、不能劳动的残疾人、在监狱服刑的人等。 失业率是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劳动参工率: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失

5、业人口在总人口结构中的位置,总人口,总人口,一定年龄以外人口,一定年龄以内人口,军用人口,非军用人口,非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我国失业率的计算:,2006年城市登记失业率4.1%,登记失业人数847万。我国劳动力总数8.1亿其中城市2.1亿。乡村6.0亿 当年新增城市劳动力(1200万)和上年结转下来未能就业的人员共2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800万,每年城镇就业岗位12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亿。城市实际失业率=城市失业人口/城市劳动力=2000万/ 2.1亿=9.6% 农村实际失业率=农村失业人口/农村劳动力=1.42亿/6.0亿 =23.7% 全国实际失业率

6、=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1.7亿/8.1亿=21% 这么高的失业率为什么社会没有出现强烈的动荡? 因为我国失业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隐蔽性失业拉动的,这种失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较小,另外政府主动出面采取再就业培训等。,隐蔽性失业,隐蔽性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无贡献。(用劳动的边际产量来衡量。把富余的工人解雇并不影响其总产量。) 为什么在市场经济国家没有隐蔽性失业,在发展中国家却大量存在? 市场经济以私有产权为强调效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发展中国家公有制,并不强调唯一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多元(重就业,重稳定,平均主义),如:美国某年劳动年龄人口1.986亿,就业者1.249亿,失业者740万,非劳

7、动人口6630万。其中,就业者+失业者=劳动力(1.32亿) 劳动力=1.249+0.074=1.323 失业率=0.074/1.323*100%=5.6% 劳动参工率=1.323/1.986*100%=66.6% 数据表明:在该年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劳动年龄人口参与了劳动市场,这些劳动市场的参与者中有5.6的人没有工作。,(2)自然失业:由于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自然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由各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断上升趋势,(1)充分就业 Full employment :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充分就业并

8、非人人都有工作,是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3.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3、自然失业率 定 义: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指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无货币因素干扰)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失业率 与自然就业率相对应,自然失业率表达式,如果失业率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即劳动市场处于稳定状态,那么,找到工作的人数就必定等于失去工作的人数。f U=l E 又因为 E=N-U,上式变为f U=l ( N-U ) 解得U/N=l /( l + f ) (N:劳动力,E:就业者人数,U:失业者人数,失业率:U/N l 代表离职率,即每个月失

9、去自己工作的就业者比例 f 代表就职率,即每个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比例)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离职率和就业率。 自然就业率:充分就业量除以劳动力总量所得到的比率.自然失业率+自然就业率=1,4.源于劳动市场供求双方的失业,(1)摩擦性失业: 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对于家庭和个人,是过渡性的。,(2)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通常起源于需求方。,季节性失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随天气的变化而产生的失业。(农场主在收获季节,滑雪场工人在冬天,以及圣诞节期间都是就业的高峰) 摩擦性失业是指具

10、有市场所需要的技能的人在换工作、初次进入劳动力或重新进入劳动力时,由于正常的找工作时间而引起的失业。是短期的。 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不是由于更换新工作需要时间,就是由于找工作者与合适的工作空缺之间缺乏信息。(即变换工作和缺乏工作信息) 如:建筑工人在两个项目之间的空闲时期会经历短暂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失业工人的技能与现有工作机会所需要的技能不匹配而导致的失业。是长期的。失业者需要培训或重新接受教育。 原因:当工人缺乏相关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新技术采用,比较差的学校,新产品,国际竞争、地理差异、参加工作的限制、政府给予的特权的变化等。 周期性失业:在经济衰退

11、时,由于绝对的工作缺乏导致的失业。当GDP下降,公司倒闭、工作消失时工人争夺越来越少的工作机会,与抢椅子的游戏类似。,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1.古典失业: 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工资调整遇到不可下降的下界,出现失业。 把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古典失业,即可以用古典理论来解释的失业现象。,一般的,古典理论中,真实工资完全富有弹性,能够随时调整,劳动力市场始终出清。 但是,为了解释广泛存在的失业现象,古典理论作出部分调整,认为非市场因素(法律、制度)阻止了真实工资的调整,从而导致失业。,2.凯恩斯的解释,以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规律说明消费需求不足 用资本边际效率MEC递减规律说明投资需求不足

12、,消费、投资需求的不足 总需求不足 周期性失业,凯恩斯对需求不足的失业的解释:,),450,失业,AD1,AD,0,N,N2,N1,AD2,Y,Y2,Y1,Y=f(N,K),(3)流动偏好。总把一定货币保持在手里。,3.失业的供求分析,(1)失业解释:出清、竞争性劳动力市场。,N,D,S,W,W*,NE,N*,就业,自愿 失业,出清的劳动力市场中的失业,E,劳动供求曲线的均衡点在E 厂商愿意雇用的接受工资水平W *的工人数量NE。,此时,另有数量为N * -NE的工人,虽然愿意工作,但要求的工资较高。 是自愿失业。,(2)失业解释: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在无弹性工资的劳动力市场上。,N,D,S,

13、W,WE,NE,N*,就业,非自愿 失业,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失业,E,一次经济波动使得劳动工资过高W *。 寻找这个高工资的劳动力N2但是企业愿意雇用的只有N1 。,出现劳动过剩N2 N1 。 为非自愿失业。,N2,W*,N1,三、失业的影响,1.失业的损失 收入、生活水平下降; 影响社会稳定,增加政府福利支出; 国民收入减少。 等等。,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erOKun), 在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分析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发现, 失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降低3个百分点。 后来经济增长率修改为2个百分点或者2.5个百分点。,2.奥肯定理(定律 ) 失业率每高于自

14、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反之亦然。,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增长,以防止失业率上升。,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对就业的影响,2007年经济增长率为11.4%, 明年确保8%。 下降3.4% ,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会如何变动?,五、当前中国的失业状况及原因分析,(一)、失业问题的现状 据资料统计,1992年中国城镇失业登记率为2.3%,到了2002年为4%,2003年为4.3%,而2004预计4.7%。截至2008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从缓解就业压力和降低失业率的角度看,第三产业本来是大量吸纳劳动力的主

15、渠道,但我国目前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只占总从业人员的26.8%,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5O%的水平。因此,今后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第二产业的失业、下岗人员大部分向第三产业转移,少部分还应当向第一产业回流。 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尤其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乃至民营经济作为为我国劳动力的就业重要去向,对吸纳劳动力,舒缓就业压力的帮助足不可估量的。如科技型的民营企业需要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则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而且对劳动力的水平要求不高。 适当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但是,随着技术含量和投资的增加,技术和资本

16、比劳动以更快的比例增加,从而使得城镇工业部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不断变小。根据我国人口总量多、人口质量不高的现实国情我国应当适当保持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以利于增加就业,减少失业。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我国华西村、大邱庄等地农村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本地工业化水平大大提高,不仅没有出现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反而逆向吸纳了不少的城镇劳动力,也是有力的例证。 培育发展教育产业和教育市场 随着社会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是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比如,美国教育产业的产值日前已处于所有产业中的第3位。 积极转变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 下岗职工尤其是国企下岗职工必须彻底改变就业观念,抛弃等靠要的思想,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四、通货膨胀概述,1.通货膨胀: 信用货币制度下, 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超过经济实际需要, 而引起的货币贬值, 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 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 指全面、持续的上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