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39讲中国的地理分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277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39讲中国的地理分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39讲中国的地理分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39讲中国的地理分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39讲中国的地理分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39讲中国的地理分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39讲中国的地理分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39讲中国的地理分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十九讲 中国的地理分区 考纲点击考情预报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 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线,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形成因素,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珠江三角洲、海南岛、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 环渤海地区等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 自然特征,区域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与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区域 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1.结合四大区域或热点区域(如八大城市 群、西三角、中三角、横琴新区、喀什 经济特区等),考查地形、气候、自然

2、资 源、交通特征及其与人口、农业、工业、 城市等的发展关系是高考的重点。 2.四大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也要 高度关注。 3.省级区域的对比考查比较少。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划分的主导因素Error!Error! 二、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北方地区 (1)地形区:图中的 a 三江平原、b 松嫩平原、c 黄土高原。 (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从温度带来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 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 (3)资源:图中的 d 鞍山铁矿,e 大同煤矿,f 胜利油田,g 大庆油田。 (4)城市:图

3、中的 h 长春,i 太原。 (5)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6)工业:两大工业基地Error!Error! 2南方地区 (1)地形区:图中的 a 南岭(山脉),b 武夷山(山脉)。 (2)河流:图中的 c 汉江,d 澜沧江。 (3)城市:图中的 e 南宁,f 贵阳。 (4)交通:连接上海至昆明的东西方向铁路干线有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昆明至 南宁的铁路干线是南昆线。 (5)工业: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西北地区 (1)地形Error!Error! (2)气候:最典型的特征是干旱

4、。 (3)农业:图中代表的灌溉农业区字母:d 河套平原,内蒙古高原牧场属于温带草原牧 场,新疆牧场属于山地牧场。 (4)资源:本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石油、稀土。 (5)城市:e 乌鲁木齐、f 呼和浩特。 (6)交通: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兰新铁路经过本区。 4青藏地区 (1)地形区:图中的 a 祁连山脉,b 巴颜喀拉山脉,c 唐古拉山脉。 (2)河流:图中的 d 金沙江,e 怒江,f 澜沧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 黄河、澜沧江。 (3)城市:g 拉萨,h 格尔木,i 西宁。 (4)交通: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5)农业:本区种植业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带。 三、不同尺度的区域

5、发展 1台湾省 (1)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图中 a 澎湖列岛、b 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屿。 (2)城市:台湾主要的城市有:c 台北、d 高雄。 (3)地形地质 台湾岛地形 2/3 为山地,岛上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 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岛上多火山、地震。 (4)资源: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 “亚洲天然植物园” 。樟脑产量 居世界首位。 (5)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2珠江三角洲 (1)图中的城市:a 广州,b 深圳,c 珠海,核电站:d 大亚湾。 (2)对外开放的前沿。1985 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

6、外向型的经济。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4)城镇的发展。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土 地利用景观。 3长江沿江地带 (1)图中的河流:a 岷江,b 汉水,c 赣江。 城市:d 攀枝花,e 长沙,f 南京。 (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以 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H”形格局。 (3)沿江地带的工业 工业基地工业部门 沪宁杭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武汉钢铁、轻纺 宜昌、重庆电力、冶金 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 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位置 范围 地形 特征 跨我国地势第二、

7、三级阶梯,平原 面积广阔;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以山地、丘 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主要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 贵高原 河流 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图们江、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主要气象灾害:春季干旱,多风沙, 夏季洪涝,冬季寒潮灾害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 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主要气象灾害:夏 季洪涝,夏秋季节多台风,冬季寒潮、冻害 自然 资源 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 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 煤、石油、天然

8、气常规能源充足,铁 矿丰富 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 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水资源丰 富;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 矿丰富 农业 生产 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 北: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小麦、 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 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我国水 稻、油茶、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 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工业 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以重工 业为主;山西能源基地;纺织业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长三角”沪宁杭地区 和以武汉、湖北西部及湖南中部为中心的长 江中游地区);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 西南地区(重庆、成都、

9、攀枝花等)轻纺工业 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珠三角”工业基地 环境 问题 东北平原:黑土流失; 华北平原:旱涝、风沙、盐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红壤改造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西北地区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下所示: Vr 2青藏地区 高寒是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自然景观的形成及人类活动受其影响较大。如下 所示: 规律整合 青藏高寒区发展条件及其评价 (1)有利条件: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 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

10、;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 是良好的牧场;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2)不利条件: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 寒作物和牧养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绝大部分地方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1省级区域台湾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发展 区域 发展 台湾新疆 优势条件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 富; 西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丰富 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 大; 绿洲地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草场、能源资源丰富; 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便于发展 国际

11、贸易 限制条件 部分工业原料、能源需进口;岛内 市场狭小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资源短缺; 荒漠广布; 交通不便 经济特征 水稻种植业; 盛产甘蔗、茶叶、樟脑及热带、亚热 带水果; 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 出口”型经济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棉花、甜 菜、瓜果为特色农产品; 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能源开发,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 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 “西气东输” 主要气源地 2.我国五大经济圈的发展条件 五大经济圈有利条件不利条件 长三角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发 达,投资环境完善,进出口贸易发达, 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雄 厚的技术力量,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农

12、业基础好,经济腹地广,靠近市场, 浦东开发和世博会拉动 能源、矿产资源缺乏,环境污染,产 业同构,缺乏核心技术 珠三角 靠近港澳、东南亚,交通便利,多侨 乡,利于引进外资及先进的技术和管 理经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 开放的市场观念,产业链、制造业和 外贸发达;CEPA、大珠三角、泛珠 能源、矿产资源不足,水源及用地紧 张,环境污染,缺资本、技术密集型 产业 三角的建立 环渤海 资源丰富,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 靠近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 华北、东北,农业基础好,信息发达, 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奥运拉动 水源紧张,污染严重,市场化程度弱 西三角 能源(水电)、矿产资源丰富,水运便 利,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三峡等工 程建设拉动 交通不便,观念落后,外贸环境差 东北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重工业基础好, 振兴东北的政策 能源、水源供应不足,设备落后,计 划经济思想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