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15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274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15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15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15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15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15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15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讲义:第15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考纲点击考情预报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 发展的意义 2.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 因及危害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3.掌握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开发利用与保护。 4.掌握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5.学会分析 2012 年的一些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灾害成因及 危害。 6.知道人类面对台风、寒潮、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应采取的应 对措施。一、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 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 (1)按自然

2、属性分类: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煤炭资源的利用 时期时间能源利用前煤炭时期(“木柴 时代”)18 世纪中期以前以木柴、水力等作为基本能源,对煤炭的 认识尚处在初级阶段,煤炭的开发利用程 度很低,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居首位煤炭时期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 50 年代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煤炭工业 的建立和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的形成,对 当时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后煤炭时期(“石油 时代”)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石油消费量超过了煤炭,

3、煤炭在世界能源 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 4.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 阶段农业社 会阶段工业社 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对自然 资源依 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起主要 作用的 资源气候、水、 土地、生物矿产资源后天性资源自然资 源对产 业布局 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好、自 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 区,农业文明才得以 发展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 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 重要因素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 中的作用下降,后天 性资源的地位上升, 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 依赖性逐渐减小,自 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 弱化举例地形平坦、气候温暖、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的黄河

4、流域、长江流 域、恒河印度河流 域、两河流域、尼罗 河谷地形成了辉煌的 古代文明矿产开发形成了许多 工业城市,如煤炭 伯明翰、匹兹堡、 淮北;铁矿鞍山、 本溪、攀枝花;有色 金属金昌、铜陵、 个旧;石油大庆、 克拉玛依、东营等以美国“硅谷”为代 表的新兴电子工业主 要分布在高等教育比 较发达的地区二、自然灾害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 件。 2分类: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大致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 灾害、海洋灾害等。 3危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 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4中国的洪涝

5、灾害 (1)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的影 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 不少河流的中下游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特别提示 根据洪灾的定义,洪灾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短时间大量“来水” , 二是无足够空间“容水” ,三是无法及时“去水” 。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 “容水” 、 “去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2)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地区分布时间强降水集中地区原因春夏之交(4、5 月份)华南地区夏季风开始盛行,北方冷空气仍较活 跃,冷暖空气交替,锋面雨带控制, 暴雨

6、时常发生6、7 月份江淮地区随着夏季风的向北推进,锋面雨带在 此徘徊,形成梅雨华北、东北地区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北移,锋面雨带 控制本地,出现盛夏暴雨7、8 月份 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降暴雨8、9 月份东南沿海受热带气旋,尤其是台风影响,形成 狂风暴雨 (3)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 知识拓展 (1)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我国北旱南涝。 (2)分析某流域洪涝灾害特点主要从开始早晚、持续时间、来势、洪峰次数、水位高低 等方面进行 。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关系自然资源能源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 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能够为

7、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的物 质或物质运动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举例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但不是能源汽油、沼气是能源,但不是自然资源图示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类活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 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 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温馨提示 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与分布特点 举例 优

8、点缺点分布水能可再生能源,不污染 环境,为清洁能源修水库会淹没田地, 需迁移居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 中南(长江三峡、珠 江上游)和西北(黄河 上游)地区核能能量集中、巨大,地 区适应性强;运转费 用低,收益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主要分布在能源短缺、 经济发达的地区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清洁无 污染,利用前景广阔能量比较分散;投资 大、效率低、占地广、 储能难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 向西南,经北京西侧、 兰州、昆明,再折向 西藏南部一线以西、 以北地区煤炭分布广、储量大,开 发和利用难度不大非可再生能源,输送 和使用不方便,灰渣、 粉尘多,易污染环境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在山西、内蒙古、陕 西、河南等省

9、区分布 较丰富石油发热量大,运输、使 用方便,属于高质量 的能源非可再生能源,会产 生污染主要分布在东北、华 北和西北地区风能清洁,无污染,可再 生受天气影响大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 内陆和沿海地区dsDl洪灾的成因与防洪措施 1影响洪灾形成的主要因素 洪灾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具体内容如表所示: 因素影响 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 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 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流域状况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加快,有 利于洪水形成支流多少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 河道曲直河道弯曲 河谷坡度纵向坡度小自然 因素水系状况入海口入海口狭窄排水速度减慢,容 易形成洪水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

10、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 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人为 因素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 2.洪灾的防治措施(以长江为例)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类型形成机制灾害特点主要防御办法备注台 风热带、副热带海 区强烈发展起来 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 暴雨、风暴 潮,易引起 洪涝灾害建立台风预 警系统,及 时预报及监 测;加强海 防林建设主要分布于中 低纬海区;在 大西洋和印度 洋海区称为飓 风暴 雨锋面、气旋等天 气系统造成短时 的集中降水过程连续性的暴 雨、短时的 大暴雨易产 生洪涝灾害加强预报、 生态工程和 防洪工程建 设等洪 涝暴雨、大暴雨造 成的地表水泛滥 和

11、滞留水位上涨, 大量、大面 积积水加强防洪工 程建设和生 态工程建设干 旱长时期无降水或 降水异常偏少造 成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大气缺少水 汽、地表少 水、土地干 燥、严重缺 水保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 加强防护林 建设、加强 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干旱、洪涝灾 害是地球上最 主要的自然灾 害,损失最大气 象 灾 害寒 潮冷空气入侵造成 大范围的剧烈降 温降温幅度大、 风力强、影 响范围大气象卫星的监 测与预报; 工程与非工程 措施的结合; 农林牧结合, 开展水利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及时预报、 及早防护春、秋季节对 农作物危害更 大地 震岩石圈在内力作 用下发生断裂或 错位,长期积聚 的能量以地震

12、波 形式释放突发性强, 危害性大, 易引起地面 裂开、房屋 倒塌、人畜 伤亡建立地震预 警系统,及 时预报及监 测;提高建 筑物抗震强 度主要分布于板 块边界,即环 太平洋和地中 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火 山地下岩浆及气体、 碎屑从地壳薄弱 地带喷出突发性强, 危害性大, 火山灰和熔 岩流破坏田 园、建筑, 有时引发地 震,造成人 类灾难加强预报及 监测主要分布于板 块边界,即环 太平洋和地中 海喜马拉雅 火山带地 质 灾 害滑 坡 泥 石 流滑坡指斜坡上的 岩石或土体沿坡 面下滑;泥石流 指山区饱含泥沙、 石块等的特殊洪 流破坏或淹埋 农田、建筑 物、道路, 造成人员伤 亡加强地质灾害 的科学研

13、究,建 立灾情监测预警 系统; 加强地质灾害 的管理,建立健 全减灾工作的政 策法规体系; 实施预防措施, 提高建筑物抗震 强度,实施护坡 工程,开展植树 造林; 开展防灾、减 灾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的环保意 识和减灾意识植树造林, 保护植被, 预报及监测主要分布于湿 润地区的山区海 啸海底地震、火山 活动或水下塌陷、 滑坡引起巨大的 海浪破坏或淹没 农田、建筑 物、道路, 造成人员伤 亡建立海啸预警系统,及时预报及 监测,加强海防林建设其损失与人口 密度、经济发 展水平相关海 洋 灾 害赤 潮海水温度和营养 物质的变化,造水质变坏, 鱼、贝、虾减少污染物质排放,保护海洋生 态;及时预报与监测其发生与海水 温度、海水污成红藻等水生生 物的大量繁生等海洋生物 因缺氧或中 毒大量死亡染、风向、洋 流流向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