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6章章末综合检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095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6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6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6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6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6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6章章末综合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6章章末综合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下图为“北京市 19492009 年人口自然变动折线图” 。读图回答 12 题。1北京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导致人口总量减少 B人口死亡率低导致社会就业压力增大 C人口出生率低导致劳动力资源的短缺 D人口迁入量大导致地理环境问题加重 2要提高北京地区人口的环境承载力,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制定更加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政策 B发展科学技术,扩大工农业生产规模 C降低城市居民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D加强地区开放,增加调入资源的比例 解析:第 1 题,北京市经济发达,人口迁入量大,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大量人口迁入导致地理环境问题加重

2、,故 D 项正确。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虽然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机械增长率高,即人口迁入较多,因此人口总量多,劳动力丰富,社会就业压力大。第 2 题,人口环境承载力主要受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区域开放程度等的影响。加强地区开放程度,增加调入资源的比例,可以提高北京地区人口环境承载力,故 D 项正确。制定更加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政策不是合理措施;发展科学技术,但不应只扩大工农业生产规模,而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各个产业;降低城市居民生产和文化消费水平会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答案:1.D 2.D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完成 3

3、4 题。3甲城市人口开始呈现正增长的时期是( ) A B C D 4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人口数量比时多 B时人口数量比时多 C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解析:第 3 题,由图可知,甲城市在时期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均为负值,人口数量减少;时期时人口迁移率为 0,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仍处于减少时期;时期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但人口迁移率为正值,人口以迁入为主,人口可能开始增长;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但人口迁移率为正值,人口增加明显。故 C 项正确。第 4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等于 0,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时期时人口自然增长率

4、下降为 0,说明该时期人口数量不再增长,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等于 0,人口数量逐渐减少。故 D 项正确。答案:3.C 4.D读 1980 年后不同生育方案下我国老人所占比重示意图,回答 56 题。5据图可知,我国老人所占比重的变化明显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社会保障 B生育意愿 C家庭经济状况 D政策6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有( ) 鼓励生育 放宽户籍管理制度,鼓励地区间的人口迁移 对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进行适当调整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A B C D 解析:第 5 题,读图可知,在不同生育方案下我国老人所占比重和变化趋势存在

5、明显差异,由此可知是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第 6 题,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鼓励生育只会使老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并不会减小,而且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上升,青壮年劳动力的抚养负担会更重;地区间人口迁移并不会对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产生影响。答案:5.D 6.C下图是我国 1953 年和 2010 年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 78 题。7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 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b 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a 图表示 1953 年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 Db 图表示 2010 年的人口结构,014

6、 岁男性多于女性 8从 1953 年到 2010 年,我国( ) A人口增长模式不变 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人口增长加快 D劳动力日益短缺 解析:a 图反映的是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 图是接近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接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a 图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不到 7%,老龄化问题不明显;b 图 04 岁男女人口比例相当,但1014 岁人口比例男性高于女性,总体上 014 岁男性多于女性,因此第 7 题选择 D 项。到2010 年,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但是 2050 岁年龄段人口比重大,劳动力人口多,因此第

7、8 题选择 B 项。答案:7.D 8.B下图是我国人口相关数据统计图。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 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读图回答 910 题。9图示时期,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B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C粮食供应缺口增大 D老龄人口比重增长10图示时期,我国( ) A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 B每年新增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 C2010 年与 2011 年新增人口数相同 D2010 年与 2011 年出生率相同 解析:第 9 题,图示后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 0.5%,为现代型。该时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一般要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故同期人口死

8、亡率上升主要是老龄人口比重大造成的。第 10 题,图中显示性别比为 102 以上,说明新出生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故 B 项正确。图中总人口线持续上升,说明总人口一直在增长。答案:9.D 10.B 11图甲表示 19782008 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 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图乙信息推断,M 地区人口变化情 况符合图甲中的( )A甲线 B乙线 C丙线 D丁线 解析:选 C。M 地区由早期的人口迁入地转变为后来的迁出地,与图中丙曲线一致。二、综合题(共 56 分) 12(28 分)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2006 年2050 年(预计)

9、 国家人口数(百万)国家人口数(百万) 中国1 314印度1 628 印度1 122中国1 437 美国299美国420 印度尼西亚225尼日利亚299 巴西187巴基斯坦295 巴基斯坦166印度尼西亚285 孟加拉国147巴西260 俄罗斯142孟加拉国231 尼日利亚135刚果(民)183 日本128埃塞俄比亚145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1)从表中预测可以看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前十位国家排位提升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哪些地 区?其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 分) (2)2050 年,新增的两个人口大国都在_洲,人口的增长对这两个国家社会经济发 展将产生哪些影响?(至少答出 2 点)(6 分)

10、 (3)2006 年的人口大国在 2050 年排位将跌出前 10 名的两个国家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其主 要原因是什么?(6 分) (4)从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出,2006 年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年龄构成较轻, _ 比重大,_压力巨大,老龄化逐渐显现。(4 分) (5)试根据人口金字塔图分析我国 2006 年至 2050 年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的主要变化; (至少答 2 点)预测 2050 年我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8 分) 答案:(1)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未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2)非 对经济、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加大,导致国家积累的财 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人们

11、的生活水平下降。 (3)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社会保障制度较健 全,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下降。 (4)育龄妇女与劳动适龄人口 生育高峰和劳动就业 (5)老年人口比例明显增加,青少年比重减少。人口严重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 担过重,养老压力大。 13(28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2013 年春运自 1 月 20 日开始,至 3 月 6 日结束,为期 40 天。春运期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 1 972.5 对,同比增加 156 对,全国铁路发送旅客 2.1 亿人次,同比增加 1 820 万人次,增长 9.5%,日均 525 万人次。

12、节前高峰日达 550 万人次,节后高峰日达650 万人次。重点地区节前是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节后是成都、重庆、武汉、南昌、合肥、阜阳和湖南地区。材料 2:下图为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1)据材料 2 所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4 分)( )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东北地区是迁入淄博人口最多的地区 D经济发达地区无人口迁入淄博 (2)结合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12 分) (3)请为解决民工“盲流”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12 分) 解析:第(1)题,据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可知,东北地区是迁入淄博人

13、口最多的地区。第(2)题,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要从流入区和流出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去分析。第(3)题,解决民工“盲流”问题主要从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实行产业化经营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养与提高教育等方面分析。答案:(1)C (2)对流入区的影响: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但会造成交通拥挤、就 业困难等问题。 对流出区的影响: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造成劳动 力流失。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提高科技与机械化水平;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合理、有序引 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养与提高教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