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5章第13讲课后达标检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092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5章第13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5章第13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5章第13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5章第13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5章第13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5章第13讲课后达标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5章第13讲课后达标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下图为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据此回答 12 题。1与图中甲、乙对应的是( )A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 D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 2解决乙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跨流域调水 退耕还林 治沙治水 节约用水 A B C D 解析:第 1 题,甲是大水漫灌和蒸发旺盛的结果,它表示受这两者影响而出现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乙所示的是工农业和人口的需水量大,再加上植被覆盖率低、降水变率大等导致的水资源短缺。第 2 题,解决乙所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从其他地区引水过来,另一方

2、面应节约用水。答案:1.D 2.D读图,回答 34 题。3最适合上图的图名为( )A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 C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 4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 生长期日照时间长 气温日较差大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A B C 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的核心气候特征为干旱,气候干旱主要和深居内陆有关;而气候干旱导致降水稀少、传统民居多土质平顶;降水少,则地表水资源贫乏,所以通过坎儿井引水;气候干旱条件下,风力作用明显,多风成地貌,并且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适宜葡萄种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图体现了区域整体性

3、。答案:3.A 4.B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回答 56 题。5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 B C D 6此图可以说明(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往 往跨越圈层界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 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A B C D 解析:第 5 题,本题考查了碳循环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 CO2浓度增加密切相关。第 6 题,由图可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答案:5.B 6.C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78 题。7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

4、上升 B植被遭到破坏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解析:从图中演化可知该地环境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植被遭到破坏,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7.B 8.B 9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 每年变化不大,但存活率却变化显著。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 解析:选 B。读图可知,藏羚羊的存活率和数量与环境有关,环境影响藏羚羊的数量,藏羚羊的数量也影响环境,它们之间要达到某种平衡。(2014

5、武汉调研测试)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 1990 年和2012 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 1011 题。10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 C植被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 11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水库面积增加 经济林面积增大 灌溉面积增加 A B C D 解析:第 10 题,图中所反映的降雨量及河水流量为某一日的降水量及河水流量,即便两图比较 201

6、2 年比 1990 年降水量增加,也不能反映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故 A 错误。同理也不能说明河流流量是否增加,故 B 错误。从图中两个年份河流含沙量曲线相比较,2012年的含沙量明显下降,故 D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1990 年降水后河流流量立即增大,而 2012 年降水后,流量的增大出现在降水后 6 小时,可见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增强了,由此可以得到该地植被覆盖率上升,故选 C。第 11 题,由上题分析,植被覆盖率升高,故可能发生。耕地面积增加会使植被覆盖率下降和上题分析相矛盾,故不可能发生;灌溉面积增加会使河流流量下降,故不可能发生;由图中可以看出 2012 年与 1990 年相比,

7、河流的流量变化幅度和含沙量变化幅度都在降低,可能是水库对河流流量和泥沙的调节作用的体现,故可能发生。本题选 B。答案:10.C 11.B 二、综合题(共 56 分) 12(28 分)通过 5 年的亲身调查、卫星定位,我国科学家目前得出结论:江苏是湖泊大 省,湖泊拥有率在全国省份中位居第一、拥有湖泊总面积排全国第三;1980 年以来的 30 多年,包括射阳湖、广洋湖、官塘、下淹湖等,江苏一共消失了 11 个湖泊。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述江苏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0 分) (2)试分析江苏省湖泊面积缩小对湖区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8 分) (3)江苏省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

8、主要体现了哪些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10 分) 解析:第(1)题,江苏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应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其对水文、植被、土壤、动物等的影响。第(2)(3)题,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的是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答案:(1)江苏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冬暖夏热、雨热同期,发 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红壤;河网密布,径流丰富且季节变化大;陆生和水生物种丰富。 (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 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等。 (3)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

9、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各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一个要素变化 势必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 13(28 分)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指出各要素的表现。(10 分)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 表形态的形成原因。(8 分)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0 分)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小,降水稀少,气候的大陆性强,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第(2)题,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与植被的破

10、坏有关。第(3)题,第(1)题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第(2)题反映了某一要素变化对整体的影响。答案:(1)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地表水少,地貌多戈壁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 被稀少。 (2)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 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1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 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

11、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选 C。石灰岩广布地区容易发生岩石溶蚀;该区域溶洞、地下暗河发育,地表水缺乏,导致土地生产力退化;人类的不合理性活动可能还会加剧这一现象。(2013高考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 23 题。2曲线、分别代表( ) A 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3风化壳厚度( ) A甲大

12、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气温、降水、蒸发在不同的气候植被带内的数量状况。第 2 题,曲线从降水量来看最高不超过 2 000mm,不可能代表降水;从气温来看最高不超过 20,不可能代表气温,应该代表蒸发量。温带森林带降水大于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因此曲线代表降水量,曲线代表气温。第 3 题,甲地气温不如丁地气温高,热量不如丁地丰富,A 项错误。乙地风化壳厚度大于丙地是因为乙地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 项错误。刚果盆地位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主要是冰原带、苔原带,C 项

13、正确。伊朗高原大部分属于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恒河平原大部分属于热带草原带和热带森林带,所以风化壳厚度伊朗高原总体上小于恒河平原,D 项错误。答案:2.B 3.C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 45 题。4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5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解析:第 4 题,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故选 D 项。第 5题,湖泊消亡导致当地的小气候、植被、动物等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4.D 5.A(2012高

14、考福建卷)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 67 题。6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7该河最有可能是( )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解析:第 6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日蒸发量不同,其中建设用地最少,水体最多,由此可知,影响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土层厚度对日蒸发量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故 C 项正确。第 7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的蒸发量很大,并且该地区土地利

15、用类型中草地的面积最大,因此该河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塔里木河位于我国西北部,而松花江、淮河、珠江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蒸发量相对较小,故 A 项正确。答案:6.C 7.A大约在 4 000 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 4 500 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下图回答 89 题。8方框内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9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肥沃,多冻土,土层深厚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解析:第 8 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直接导致该地气温低、空气稀薄,空气稀薄即空气中水分、杂质的含量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白天该地的太阳辐射较强。可推出对应的内容为空气稀薄,为气温低,为太阳辐射强。第 9 题,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答案:8.B 9.C据青海省气象部门监测,青海湖面积自 2005 年以来持续增大,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