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2章第6讲课后达标检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091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2章第6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2章第6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2章第6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2章第6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2章第6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2章第6讲课后达标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2章第6讲课后达标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读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 12 题。1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 2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带 a 和 c 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 B气压带 M 和风带 b 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 M 无关 D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 c 的北移有关 解析:第 1 题,根据图中的纬度、气压带和风向可以判断出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因此气压带和风带自南向北的排序

2、为。第 2 题,由图可知,a 和 c 之间的区域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但并非全部多雨,更非温和湿润;气压带 M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 b 为西风带,它们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与气压带 M 有关;南亚夏季的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 c 向北移动后偏转而成的。答案:1.C 2.D(2014上海八校联考)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 35 题。3关于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 B该图中画出了 7 个气压带 C表示低气压带,表示高气压带 D在风带的影响下气候干燥 4当气

3、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雅典受控制 B新奥尔良受控制 C惠灵顿受控制 D孟买受控制 5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无关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第 3 题,由图中风向可知,表示低气压带,表示高气压带,故 C 项正确。根据风向向右偏转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该图中画出了 4 个气压带;风带为西风带,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因此在风带的影响下气候湿润。第 4 题,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气压带南移,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孟买此时受东北信风控制,故 D 项正确。雅典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此时受风

4、带控制,新奥尔良受东北信风即影响,惠灵顿在南半球,不受该图所示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第 5 题,温带季风气候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与气压带、风带分布无关,故 D 项正确。答案:3.C 4.D 5.D(2014长沙模拟)下图为“某大洲沿大陆中部某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 ,分析回答 67 题。6d 地的植被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荒漠 D温带落叶阔叶林 7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 b 地降水主要类型的是( )解析:第 6 题,由图可看出,该大陆和大气环流以赤道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则该大陆为非洲大陆。d 地位于该大陆北端,靠近地中海,应为地中海气

5、候,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 B 项正确。第 7 题,b 地位于赤道地区,盛行对流雨。从选项可知,A 项为对流雨,故 A 项正确。B 项为锋面雨,C 项为气旋雨,D 项为地形雨。 答案:6.B 7.A(2014扬州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读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 89 题。8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风 7 月最为盛行 B乙风 1 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9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苔原带驯鹿向北迁徙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解析:从图中可知甲为西北风,说明此时为 1 月份

6、,乙为东南风,说明此时为 7 月份。甲风向是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的。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答案:8.D 9.D(2014银川一中二模)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图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图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 1011 题。10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11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地形起伏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位置 A B C D 解析:第 10 题,图中显示甲、乙两地都属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高控制而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小;冬季受西风影响而风力强。

7、另外,甲位于山地背风坡而风力较小,乙位于迎风坡而风力强,据图中曲线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判断甲、乙对应的分别是、。第 11 题,注意审题“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 ,即季节差异;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而处于大陆西部的位置使其受西风影响较大;同时地形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答案:10.D 11.A 二、综合题(共 56 分) 12(28 分)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 A 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8 分) (2)画出 B 所在风带的风向。(4 分) (3)说明图甲中 1、2 两阶段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8 分)

8、(4)简述图乙中 C 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8 分)解析:(1)从图中可知 A 为赤道低气压带,在其控制下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2)图中 B 处为东北信风带。(3)图甲中 1、2 两个阶段气压带位置的不同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4)图乙中 C 为地中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答案:(1)A 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B 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1 阶段气压带位置比 2 阶段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 动)。 (4)C 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

9、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 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13(28 分)读“中纬度大气环流理想模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 a、b、c 三种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完成中纬度大气环流。(6 分) (2)a 气流在地面形成的气压带叫_,此气压带是由于_(热力或动力)作用 而形成的,它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团的性质是 _。(4 分) (3)与 b 气流有关的气候类型是 _。(4 分) (4)通常情况下,a 气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场不呈带状分布,而是一个个闭合系统,原 因是_ _。 每年 7 月份在北半球的海洋上出现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_、_。(8 分) (5)常年受 b

10、 气流影响的地区,其气候类型分布在_,气候特 点是_, 请在图中大致绘出该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6 分) 解析:从图中可知,中纬大气环流为北半球,a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作用形成,气候炎热干燥。b 为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有关。30N 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被切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曲线变化缓慢。答案:(1)图略(逆时针方向)。 (2)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 炎热干燥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4)北纬 30附近海陆相间分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气压带被切断 夏威 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5)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温和湿润,气温

11、年较差小 图略。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4苏北四市联考)下图示意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 12 题。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有(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2若不考虑地形因素,五个地点中冬季气候湿润的是( ) A B C D 解析:本题组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只考虑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信风带的影响,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受副高或信风带的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第 1 题选择 B 项

12、。不考虑地形因素,地中海气候冬季气候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季也为湿润特征,第 2 题选择 D 项。答案:1.B 2.D下图中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34 题。3.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A B C D 4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 A B C D 解析:第 3 题,都为夏至日,处于同一日期。第 4 题,根据风向可知,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3.A 4.C(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13、。下图中 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 S 市。据此完成 56 题。5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6夏季,S 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准确的区域定位和明确雾的形成原理。第 5 题,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第 6 题,图示地区位于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答案:5.C 6.D(2014太原调研)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 78 题。7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

14、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 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8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 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 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 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解析:第 7 题,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增温快,所以北半球低纬度地区高温期明显长于南半球,则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的时间要长于南半球。第 8 题,太阳直射点位置 9 月23 日前后在赤道、12 月 22 日应该在南回归线,3 月 21 日在赤道,而图中显示赤道低气压带在相同日期位置在北半球、赤道附近,南半球明显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答案:7.D 8.B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 910 题。9此时,地的盛行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