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7章第36讲课后达标检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091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7章第36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7章第36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7章第36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7章第36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7章第36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7章第36讲课后达标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7章第36讲课后达标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14合肥四校联考)下图为沿某大陆 80经线 7 月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 12 题。1有关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部濒临太平洋 B气候干旱,以种植玉米为主 C旱涝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大 D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至地气温逐渐降低 B导致地至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C地是谷地,气温偏低 D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 解析:第 1 题,根据图中气温随纬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该经线是 80E 经线,地为青藏高原,气温低;地所在国家为印度,南部濒临印度洋,以种植水稻为主,该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发,对

2、农业影响大。第 2 题,读图可知,地至地气温并不是逐渐降低的;导致地至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为青藏高原,气温偏低,热量不足,所以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答案:1.C 2.D 2013 年 2 月 16 日,中国海军第十四批护航编队从青岛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3 月 3 日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港;20 日接替第十三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下图是索马里海域部分区域图和索科特拉岛的景观图。据此回答 34 题。3关于中国海军第十四批护航舰艇编队在航行过程中的叙述,比较合理的是( ) A起航时逆风逆水 B途经南海应注意防御台风袭击 C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风急浪高 D在北印度洋航行顺风顺水

3、4索科特拉岛有“印度洋上的处女岛”之称,根据图中景观,可以推断与该岛自然地 理环境一致的是( )A高温多雨,植被高大茂密 B地壳稳定,地层多沉积岩 C炎热干燥,土壤浅薄贫瘠 D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 解析:第 3 题,题干所示时间为 2 月至 3 月份,属于北半球的冬季,我国东部盛行偏北风,舰队向南航行为顺风,A 选项错;南海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故 B 选项错;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浪很小,故 C 选项错;冬季,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影响,形成自东向西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向西航行顺风顺水,故 D 选项正确。第 4 题,从景观图中看出,该岛有戈壁,生长着耐旱植物,说明气候干

4、旱;该岛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答案:3.D 4.C (2014北京西城区测试)读“甲、乙两岛国示意图” ,回答 57 题。5甲、乙两岛国均( ) A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B临印度洋 C全年多雨 D沿岸有暖流 6与甲国东海岸自然带景观最接近的是( ) A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B秘鲁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带 C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D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7乙国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原因是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解析:第 5 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岛屿的形状可知,

5、甲是南半球的马达加斯加岛,乙是新西兰,新西兰位于西半球,故 A 项错误;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故 B 项错误;马达加斯加岛西侧是热带草原气候,分为干湿两季,故 C 项错误;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都有暖流流经,新西兰西侧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故 D 项正确。第 6 题,甲国东海岸为热带雨林带,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景观相似。第 7 题,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故 B 项正确。答案:5.D 6.C 7.B (2014成都测试)下图是东北亚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 89 题。8与黄河中游比较,R 河段不同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B有春汛 C结冰期短 D有凌汛 9甲所在平

6、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层变薄,肥力不足 B地势低洼,积水严重 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D可用耕地面积小,耕地不足 解析:第 8 题,由区域定位可知,该河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花江,纬度较高、植被茂密、冬季降雪较多。松花江与黄河相比,R 河段有春、夏两次汛期;纬度高,温度低,河流结冰较长;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松花江和黄河中游均有凌汛。故答案选 B。第 9 题,由图可知,甲为松嫩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作物一年一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长江三角洲地区纬度较低,热量丰富,作物一年两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故答案选 C。答案:8.B 9.C (2014杭州检测)

7、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完成 1011 题。10图中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11地多年平均气温比地高 10以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解析:第 10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位于北美洲3040的大陆西岸,两地都为地中海气候,选项 A 正确。第 11 题,图中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而地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因此 D 项正确。答案:10.A 11.D 二、综合题(共 56

8、分) 12(28 分)(2014江西百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1:下图为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材料 2:下图为不同地点测得的径流变化曲线图和 E 点以上流域的降水量柱状变化图。(1)E 河段的汛期在_季,补给方式主要为_。(8 分) (2)简要说明 G 曲线较平衡的原因及其与流域防洪防汛的关系。(10 分) (3)试分析 A 成为世界著名港口的区位条件。(10 分) 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河流为欧洲西部的莱茵河,E 河段地处阿尔卑斯山区,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水位高,形成汛期。第(2)题,E 河段夏季径流量大,而 F 支流春季径流量大,汛期在季节上错

9、开,使得河流下游水流平衡,防洪防汛压力小。第(3)题,可从位置、地形、腹地、交通、依托城市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夏 高山冰雪融水 (2)由于不同的河段(或支流)形成汛期的季节不一样,在季节上的交错降低了河流中下游 洪水的洪峰值,且 G 处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分配均匀。河流中下游水量较平衡,有 利于防洪防汛工作的开展。 (3)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流不仅可提供淡水,河运还可深入内陆;位于平原,地势平坦, 便于码头建设和货物堆放;腹地广阔,覆盖了欧盟半数国家,腹地经济发达;依托大城市, 现代工业发达;陆路、河运便利,便于货物集散。 13(28 分)(2014杭州高三模拟)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

10、。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 MN 段引水路线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8 分) (2)调水工程使用一段时期后,沿线地区土地出现了盐碱化现象,请分析原因。(10 分) (3)简述该地成为主要瓜果产区的区位优势。(10 分) 解析:(1)依据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可判断北部水资源多于南部,则自然要从北部向南部调水。(2)盐碱化现象的出现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地下水位上升和蒸发旺盛;调水工程沿线由于下渗量增加而使地下水位上升,南部地区由于灌溉过多而使地下水位上升;该地纬度较低而气温高,夏季蒸发旺盛。(3)从纬度和海陆位置可判断该地主要瓜果产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具有光照强和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调水

11、工程实施后又有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利于瓜果生产。答案:(1)从 M 流向 N(或自北向南)。依据:北部降水多于南部。 (2)沿线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蒸发旺盛,过 度引水灌溉,产生土地盐碱化。 (3)主要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北水南调的引水系统。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回答 12 题。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气候适宜

12、 文化单一 地势平坦 水力资源丰富 A B C D 解析:第 1 题,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气候广布,湿热的气候不适宜人类居住。第 2 题,巴西高原东部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适宜人类居住。答案:1.B 2.D 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 34 题。3哪一条界线可能是 1 月 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甲;盛行风、洋流 B乙;纬度、地形 C丙;经度、地形 D丁;盛行风、纬度 4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岩,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 能接近的界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 3 题,1 月份影响欧洲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盛

13、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故0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且位于沿海地区,可能为甲曲线。第 4 题,图中乙曲线附近为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形成褶皱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该地区地壳活动活跃,石灰岩受挤压变质成大理岩,故选 B 项。答案:3.A 4.B 亚洲某地(约 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回答 57 题。5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B德干高原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 7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 A中亚 B南亚 C西亚 D东南亚 解析:第

14、 5 题,由材料中“雪山与湖泊辉映”可知,该地的气候类型为高原山地气候。第 6 题,从该地的经纬度可知,该地大致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第 7 题,该地大致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附近,属于南亚。答案:5.B 6.A 7.B(2014厦门一中高三期中)读图,回答 89 题。8关于两条河流特征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半年有凌汛现象 B夏半年水量较丰富 C均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均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 9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 B甲区域对流层厚度大于乙区域 C两区域植被类型均以荒漠、草原为主 D两区域地形类型均以平原、高原为主 解

15、析:第 8 题,鄂毕河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融水和降水,春夏季水量丰富,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尼罗河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夏季水量最丰富,尼罗河因无结冰期而无凌汛现象。第 9 题,纬度越高的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所以甲区域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纬度越低,温度越高,大气对流上升越强,则对流层厚度越大。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无高原地形;植被类型以森林、草原为主。答案:8.B 9.A (2012高考四川卷)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011 题。10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 A曲线 B曲线 C曲线 D曲线 11M 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解析:第 10 题,北美大陆地处 9N 以北地区,因此在 09N 之间不可能出现降水,可排除 A、B 两项;北美大陆的西岸,南段受东北信风及暖流的影响,降水量大,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降水量少,再往北 30N40N 地区由于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降水量有所上升。第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