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2965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循着线索理一理 由表及里想一想 1 红旗(1930 年 5 月):“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 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 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在对中国革命采 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问题上,指出当时党内出现的主要分歧,并说明其分歧的实 质。 提示 分歧:以乡村为中心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城市为中心的反对走农村包 围城市道路的分歧。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2 遵义城头霞光闪中写道:“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

2、云消雾散霞光闪, 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 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材料中“云消雾散”指 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又指什么? 提示 “云消雾散”指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舵手”指事实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拨正船头,胜利向前”指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有利于北上抗日。据此,有人说工 农红军长征在当时是必要的,是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和北上抗日而进行的必要战略转移。这 种说法你如何理解? 提示 具有片面性。中

3、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传播了革命思想,撒下了革命 的火种,促进了北上抗日;但是红军长征是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 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史论术语背一背(先填后背) 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第一,开辟了适合中国 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第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集体;第三, 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 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

4、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长江流域转 移到北方黄河地区。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探究点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未考史料读出史论 史料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毛泽东在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 务一文中明确提出土地 革 命 是 “ 工 农 武 装 割 据”的中心内容。 史料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教你读史 史料二表明武装斗争 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 要形式。 史料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你读史 史料三表明进行武装斗 争和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 政权是“工农武装割据”

6、的 重要内容。 如何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史论形成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 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 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物质基础。 (3)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 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探究点二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的探索已考史料命出新意 史料一 (摘自 2013 年天津高

7、考 T8)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 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 过渡的形式。 ” 史料二 (摘自 2013 年全国卷T30)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 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 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 (1)结合所学,指出史料一中采取的国家形式依据是什么?新创题 答案: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但由于 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不可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通过新民主主 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8、。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二中“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反映了怎样的革命形势? 新创题 答案:各地工农武装起义,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3)史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主张怎样的革命道路?改编题 答案: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总结升华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1探索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 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中国的社会现实。 (2)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 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

9、命的胜利,于是进行国 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国民革命运动后期,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误,国民党右派窃取革命成果。为此,中共领导了 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 (1)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创建井冈山等革命根据 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2)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是在没有 共产国际参与

10、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 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 1(2012北京高考)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 年 7 月,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 8 月 1 日定为(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解题提示:明考点:南昌起义的意义。联知识: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标志 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称为 “中国工农红军”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 1931 年 11

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1945 年之 后的称谓。 答案:B 2(2014四川高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 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 由的权利的。 ”据此可知, 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解题提示:定时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抓关键: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 富农”的政治权利,说明其含有理想化因子,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 答案:C 3(2012大纲卷)1931 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

12、线电通讯。1932 年, 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解题提示:联知识:1930 年 10 月国民党军队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红军破 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疑对于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争取反“围剿”的胜 利创造了条件。 答案:B 4(2014福建高考)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 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

13、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解题提示:定时空:“长征期间” 。 抓关键:“长征期间”说明在 19341936 年 间, “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说明中共对国内外方面的方针政策进行了 调整。 答案:C 5(2011上海高考)下图为 1927 年至 1937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 示 1928 年至 1934 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题提示:抓关键:注意题目限定的时间是“192

14、8 年至 1934 年” 。五四运动的发生在 此之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此之后。 答案:B 最新史学动态分类研究看趋势 史学拓展类(六) 党史上的“左”和“右” “左”和“右”作为地理方位为大家所熟知,但在历史教学中何谓“左”和“右”却 是一个让我们感到困惑的问题。 “左”与“右”出现在政治上,始于近代法国大革命。1789 年 5 月,法国召开三级会 议,贵族、僧侣坐在右边,第三等级坐在左边,形成意见对立的左右两派。稍后,欧洲很 多国家议会以议长坐椅为界分为左右两派。就一般情况而言,左派是指激进、革命或进步 的个人、团体或政党;右派是指保守、反动或落后的个人、团体或政党。当左加引号时, 指在

15、观点、思想、言行、政策、措施、态度等方面矫枉过正、形左实右、脱离实际、夸大 主观意志,近于疯狂的表现。 在不同时期,左与右的表现形式不同: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 保皇派、就是我国近代史上典型的左右之争,但习惯上并不称呼左派或右派,明确称呼 “左”派和右派则是在党史上,具体演变情况如下: 1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1927 年初1927 年 8 月) 国民大革命时期,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加上中共“三大”没有对革命领 导权作出明确的规定,因而到 1927 年党内出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主要表 现为:放弃对工农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

16、弃对武装力 量的领导权,主张一切联合,否认阶级斗争,对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人民的阴谋活动 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以至当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 向人民突然袭击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群众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导致第一次国内革 命战争失败。 “八七”会议纠正了这一错误,但又滋长了“左”的情绪。 2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1927 年 11 月1928 年 4 月)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由于阶级关系的急剧变化以及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仇恨和对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愤怒,党内一度出现了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主要 表现为: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城市中心论;在革命性质上,混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对革命形势的分析上,认为革命战争潮流不可能低落,要求继续进 攻。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