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精品】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学案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2893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精品】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学案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轮精品】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学案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轮精品】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学案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轮精品】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学案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轮精品】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学案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精品】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学案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精品】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学案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审稿人:胡学贵 编撰人:皇甫兴 【单元综述单元综述】 主线是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形成和演变,核心是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转变。 1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确立了战后两国共同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美国凭 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界,把苏联看作称霸世界的障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发动了“冷战”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 的两极格局形成。 220 世纪 6070 年代,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个世界出现了新 的形势即多极化趋势,并日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重要的力量有:日本的崛起,西

2、欧的 复兴和联合,新中国日益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的崛起。 3苏联解体使半个世纪以来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格局急剧转换,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 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发展。 重点知识: 美国的“冷战“政策 华约组织的建立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新中国外交成就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 一、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考纲 考点 考查角度 美苏两极格 局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 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主要从美苏关系零展的角度进行 命题考查,特别是美苏。冷战”的具 体措施、原因及影响等芳面考查 多

3、极化趋势 在曲折中发 展 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日本经济 的发展及谋求政治太国地位的表现 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 从欧共体成立的原因、具体措施、 影响的角度命题 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及经济发展 带来的政治地位变化角度命题 从二战后对美苏两极格局的 主要因素角度命题考查西欧日本、中国 在多极化趋势形成过程中的作甩 两极格局的 瓦解和多极 化趋 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 化趋势的加强及影响 从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带来 的影响角度进行考查。 从当今世界局势的总趋势、特点 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带来的影响 角度进行比较考查 美苏两极格 局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 的分裂

4、古巴导弹危机 主要从美苏关系零展的角度进行 命题考查,特别是美苏。冷战”的具 体措施、原因及影响等芳面考查 多极化趋势 在曲折中发 展 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日本经济 的发展及谋求政治太国地位的表现 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 从欧共体成立的原因、具体措施、 影响的角度命题 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及经济发展 带来的政治地位变化角度命题 从二战后对美苏两极格局的 主要因素角度命题考查西欧日本、中国 在多极化趋势形成过程中的作甩 两极格局的 瓦解和多极 化趋 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 化趋势的加强及影响 从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带来 的影响角度进行考查。 从当今世界局势的总趋势、特点

5、 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带来的影响 角度进行比较考查 二、近几年命题规律分析二、近几年命题规律分析 本专题是世界现代典中的主体内容之,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 1从考查题型上看,近几年考查的多数是选择题,非选择题较少。 2从内容上看,各个知识点均有涉及,分布较为零散。如 2010 年高考试题主要考查了多 极化趋势的表现和影响,2012 年则较多涉及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从题目的难易程度看,由于本专题概念较多,难易题目。均有涉及,但多数为中等难 度。 4从考点分布看,主要集中考查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的概念、影响,冲击两极格局的 因素中的欧共体、不结盟运动等知识点。 5从分值上

6、看,各地在该部分出题分值一般在 34 分之间,2010 年上海单科为 8 分, 别地区达到过 12 分左右。 三、三、20152015 年命题预测年命题预测 2015 年的高考本专题仍是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 1从考查题型看,可能仍以选择为主,但是不排除出主观题的可能性。要注意本部分知 识与经济史联系出题。 。 2从考查内容看,应特别注意美苏关系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和 影响。 3从文综的角度看,要注意本专题知识与当今世界的地区热点问题相联系进行命题。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通史回顾通史回顾: 历史阶段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二战初期二战初期 五六十年代 八九十年代 当今 21 世纪

7、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 一、.默写本单元、课、目标题 二、本单元重要历史概念、历史人物及主张 三、主干知识 (一)(一)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 1 冷战概念:泛指 之间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手段和行动。 2、背景原因:根本: 美国: 苏联: 3、冷战表现:序幕: 政治对峙:美: (实质) 苏: 经济对峙:美:马歇尔计划:目的: 作用: 苏: 军事对峙:美: 苏: 4、影响:对欧洲: 对世界: 对亚非拉: 5、冷战的实质: 6、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时间: 结果及影响: (2)越南战争:时间: 结果及影响: (二)(二) 、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8、(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 1 1、欧洲共同体成立(、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1967 年)年) (1)原因: (2)构成: 、 、 (3)合作表现:1968 年欧共体后 成立, 政策得到实 施; 1993 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运作,欧共体改为 ; 建立 体系,2002 年 正式启用。 (4)影响:对西欧: 对美国: 对世界: 2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1)原因:政治(根本): 经济: 文化: 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 (2)表现:19561972 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 (3)影响:对日本: 对美国: 对世界: 3 3、不结盟运动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 (

9、1)原因: (2)标志: (3)宗旨: (4)目标: (5)意义: (三)建国初期外交(三)建国初期外交 开拓外交新局面(开拓外交新局面(1949-501949-50 年代中期)年代中期) 1、背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实行遏制政策。 2、外交方针: 3、外交政策: (了解含义) 4、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意义: 5、参加国际会议:(1)参加 (2)参加 ,提出 方针。 外交关系获得重大发展(外交关系获得重大发展(7070 年代)年代) 1、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1)条件: (2)标志: (3)意义: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中国外交胜利,国际地位提高; 有利于中国在

10、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1)条件: (2)标志: (3)正式建交:1979 年 3、中日邦交正常化(1)条件: (2)标志: (3)意义: 新时期外交成就(新时期外交成就(19781978 年后)年后) 1、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侧重 ) (1)四项原则: (2)表现:1991 年加入 ;2001 年底加入 ;2002 年决定建立 。 2、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侧重 ) (1)基本立场: (2)表现: (四)(四) 、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加强(2020 世纪世纪 9090 年代后)年代后) 背景:两极格局瓦解背景:两极格局瓦解 1、标志: (1)背景: 根本原因:

11、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2)影响: (3)苏东剧变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 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健 全民主法制;坚持独立自主,防止和平演变,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 会主义方向;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失败,只能表明苏联 模式失败。 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特点 1、世界形势总体特点: 2、局部战争不断,动荡的原因: 多极化

12、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1、表现: 2、影响:有利于 有利于 有利于 四、知识系统: 【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典型题例典型题例 【例题】 (2007 年广东省高考文基试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解析】课程标准依据: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 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本题是记忆型选择题,突出考查课标指向下“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建立在课标理解层次,难度适中。 【答案】A 【例题 2】 (0

13、8 年山东文综)如果撰写一篇关于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 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解析】解析:理解型选择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 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 【答案】A 重难点解析重难点解析 1、战后美欧、美日关系的演变 阶段 美与西欧。 美与日本 战后初期 西欧全面衰落,在政治、经 济等问题上听命于美国 美国独占日本,日本在各 方面紧随美国。 冷战爆发后经济上扶植西欧

14、,政治上、 军事上控制西欧对抗苏联 结束对日占领,扶植日本成为基地 20世纪60、 70年代 经济上成为美国竞争对手, 政治上开始推行独立自主外 交、 经济上成为美国竞争对手,政治上开始实 行全方位外交 20世纪 80年后 双方竞争加剧,但在某些方 面也有合作 双方竞争扩大,在政治、 经济、外交上分歧加剧 2两极格局形成条件、特点、解体原因及评价 (1)条件: 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传 统的国际格局被冲垮,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前提条件。 美苏实力均衡,分别成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

15、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 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导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 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对抗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甩。 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一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 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3)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主要表现在 20 世纪七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世 界经济格局逐渐演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也使中国迅速崛起。 具体原因:欧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