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昆虫学总论引言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22852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9.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昆虫学总论引言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园艺昆虫学总论引言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园艺昆虫学总论引言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园艺昆虫学总论引言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园艺昆虫学总论引言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艺昆虫学总论引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昆虫学总论引言(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艺植物害虫防治概论,王 滨,ENTOMOLOGY,引言 形态学 内部器官 生物学 生态学 分类学 调查与预测预报方法 防治原理与基本理论,昆虫纲的特征 1)体躯由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 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两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与消化的中心; 5)有变态现象。注意:昆虫纲的特征,是针对成虫而言的。动物界只有昆虫是3对足。,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头、胸、腹三大“体段”,每一段又分为若干 “体节”,体段上着生的一些附肢、附器(如触角、口器、足、翅等) 昆虫没有骨骼,是无脊椎动物,但它的体壁高度硬化,起着支

2、撑作用,并着生肌肉,称为“外骨骼”,一些硬化的表皮称为“板”:背板、侧板、腹板。,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形态特征:身体左右对称,具有外骨骼(体壁)的躯壳,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分节附肢;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背面,神经系统位于身体腹面。,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头部是昆虫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以膜质的颈与胸部相连。由于上面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等感觉器官和取食的口器,所以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蝗虫头部构造图 1、正面 2、侧面 3、后面(仿周尧),昆虫头式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位置不同,分为三种头式:(1)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的下方,头部纵轴与体躯纵轴几乎成直角,大多见于

3、植食性昆虫,如蝗虫、蟋蟀等。(2)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的前方,头部纵轴与体躯纵轴近于一直线,大多见于捕食性昆虫,如步行虫、瓢虫等。(3)后口式:口器从头的腹面伸向身体的后方,头部纵轴与体躯的纵轴成锐角相交,多见于刺吸植物汁液的昆虫,如蚜虫、蝉等。昆虫头式的不同,反应了取食方式的差异。利用头式还可区别昆虫大的类别,因此也是分类学应用的特征。,昆虫的触角昆虫头部一般具有1对触角,位于头部前方或额的两侧。 (一)触角的基本构造触角的基本构造由三部分组成: (1)柄节:为触角连接头部的基节,通常粗短,以膜质连接于触角窝的边缘上。 (2)梗节:为触角的第2节,一般比较细小。 (3)鞭节:为梗节以后各节的

4、统称,通常由若干形状基本一致的小节或亚节组成。,柄节、梗节直接受肌肉控制,鞭节的活动由血压调节,受环境中气味、湿度、声波等因素的刺激而调整方向。,(二)触角的类型触角的形状随昆虫的种类和性别而有变化,其变化主要在于鞭节。常见的形状按其象形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丝状(飞蝗);B.念珠状(白蚁);C .锯齿状或栉状(锯天牛);D .羽状或双栉齿状(樟蚕蛾);E .膝状或肘状(胡蜂、象甲);F .棒状或球杆状(白粉蝶);G .锤状(长角蛉);H .鳃叶状(棕色金龟子);I .环毛状(库蚊);J .具芒状(绿蝇);K .刚毛状(海蜻蜒)。,(三) 触角功能1、鉴别昆虫的种类 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

5、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如金龟科触角为鳃叶状;蝶类触角为球杆状,而蛾类触角则为丝状、羽毛状;蝽总科触角为5节,缘蝽总科的触角则为4节;叶蝉科与飞虱科的触角均为刚毛状,但前者着生于复眼之间,而后者着生于复眼之下。此外,蚜虫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是种类鉴别的重要特征.,2、鉴别昆虫的雌雄 有许多昆虫种类雌雄性别的差异,常常表现在触角的形状上。例如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雄蛾的触角为羽毛状,而雌蛾的触角则为丝状;豆象科(Bruchidae)雄虫触角为栉齿状,雌虫则为锯齿状。对于这些可以用触角区分

6、雌雄的种类,在调查统计、预测预报中确定性比以及在昆虫分雌雄进行饲养观察等研究上都很有用处。3、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如利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可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利用某些夜蛾对糖、醋、酒味的喜好,配制毒饵对其诱杀等。对某些储藏害虫如蜚蠊、衣鱼等可用樟脑球散发的气味进行驱避,在害虫防治上这类药剂称为拒避剂。,Questions,昆虫的基本形态特征是什么? 昆虫的头式有哪些? 其对应的昆虫取食特点是什么? 昆虫触角是什么器官? 鳃状触角是哪类昆虫? 球杆状触角是哪类昆虫?,昆虫的眼(一) 复眼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稚虫都有一对复眼,着生在头部的两

7、侧上方,多为圆形,卵圆形或肾形。复眼由许多透明的小眼集合而成,如蜻蜓的复眼有28000多个,蛾蝶类1200017000个,低等昆虫、穴居性昆虫复眼常退化或消失。每个小眼为一个独立的感光构造。每个小眼只能感受物体的一点光线,构成物体的某一点的“影象”。因此,昆虫复眼越大,小眼数目越多,其视力也越强。小眼的表面一般呈六角形。,昆虫复眼有两种成像方式:1)重叠成像;2)镶嵌成像。复眼功能:A、分辨物像,感觉移动和距离;B、感受光的强度、波长和颜色等,尤对33004000埃的紫外线有很强的反应,并呈现正趋性。可利用黑光灯、双色灯、卤素灯等诱集昆虫,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害虫。很多害虫有趋绿习性(马尾松毛虫

8、),蚜虫有趋黄特性,但昆虫中很少能识别红色色彩。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对昆虫的取食、觅偶、群集、避敌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单眼背单眼:位于头部的背面或额区上方。通常3个。侧单眼: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单眼位于头部的两侧。一般每侧各有1-6个。单眼的有无、数目以及着生位置常用作昆虫分类特征。单眼的构造比较简单,它与复眼中的一个小眼相似。一般认为单眼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弱,不能形成物像。但也有人认为,单眼是近视的,能在近距离的一定范围内造成物像。近来认为单眼是一种激动性器官,可使飞行、降落、趋利避害等活动迅速实现。 思考题:复眼的辩色能力与害虫防治有何关系(有什么应用)?,1.鳞翅目幼虫侧单

9、眼剖面图 2.雄蚁背单眼剖面图,昆虫的口器 口器是昆虫取食的器官,由属于头壳的上唇、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一)口器的类型、构造及为害特点昆虫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因而口器发生相应的特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口器类型。一般分咀嚼式和吸收式两类,后者又因吸收方式不同可分为刺吸式、虹吸式和挫吸式等几种主要类型。,昆虫口器的基本类型 A.咀嚼式口器 B .刺吸式口器 C .锉吸式口器 D .虹吸式口器 E .嚼吸式口器 F .舐吸式口器,l、咀嚼式口器 在演化上是最原始的类型。它为取食固体食物的昆虫所具有。原始类群如无翅亚纲、有翅亚纲的渍翅目、直翅目、脉翅目的成虫以及高度特化的

10、类群如甲虫、一部分膜翅目昆虫都属于此种口器类型。其中以直翅目昆虫的口器最为典型。以蝗虫的口器为例, 由以下五部分组成:(l)上唇 (2)上颚 (3)下颚 (4)下唇 (5) 舌,2、刺吸式口器 这类口器为吸食植物汁液或动物汁液的昆虫所具有。如半翅目、同翅目及双翅目蚊类等的口器。刺吸式口器主要特点:A、上颚和下颚延长,特化 为针状的构造,称为口针 (stylet);B、下唇延长成管状分节的喙,将口针包藏于其中,食窦和前肠的咽喉部分特化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咽喉唧筒。,3、虹吸式口器 这类口器为蛾、蝶类所特有。其主要特点是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长成卷曲呈钟表发条状的喙。此外,除下唇须仍然发达外,口器的其余

11、部分均退化或消失。这类口器除少数吸果夜蛾类能穿破果皮吸食果汁外,一般均无穿刺能力。有些蛾类在幼虫期为咀嚼式口器,很多种类是园艺植物上的害虫。,4、幼虫的口器 许多昆虫的幼虫由于食性与成虫不同,其口器类型往往与成虫有很大的差异。(1)鳞翅目幼虫的口器属于变异咀嚼式口器;叶蜂类幼虫的口器与蛾蝶类幼虫的口器相似,但没有突出的吐丝器。蝇类幼虫的口器属刮吸式口器,成虫为舔吸式口器。(2)脉翅目幼虫的口器为捕吸式口器或称双刺吸式;蓟马为刮吸式口器。,5、不同口器的危害特点咀嚼式口器为害特点:使植物受到机械损伤。主要表现为:叶缘蚕食成缺刻、叶片中间的孔洞、蛀食叶肉、断枝、落蕾、落铃、枯心、白穗、缺苗、断垄;

12、卷叶。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为害时被害的植物外表通常不会残缺、破损,一时难于表现,但在吸食过程中因局部组织受损或因注入植物组织中的唾液酶的作用,破坏叶绿素形成,变色斑点,或枝叶生长不平衡而卷缩扭曲,或因刺激形成瘦瘤。在大量害虫为害下,植物由于失去大量营养而生长不良,甚至枯萎而死。许多刺吸式昆虫还传播病毒病,使作物遭受到更严重的损失。,(二)了解口器类型和为害特性在害虫防治上的意义1、根据为害状来判断害虫的种类;2、针对害虫不同口器类型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咀嚼式口器胃毒剂;刺吸式口器内吸性剂;舔吸式口器用胃毒剂+蜜糖类;虹吸式口器液体胃毒剂。3、据为害方式,选择适宜的用药时机。某些咀嚼式

13、和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须在尚未钻人或造成卷叶之前进行防治。,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膜质的颈部与头部相连。胸部的基本构造 1、胸部由三个体节组成,由前向后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2、各胸节的侧下方生有一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两侧,通常着生一对翅,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3、胸部为了适应承受足和翅肌的强大牵引力和配合翅 的飞行动作,一般都高度骨化,具有复杂的沟和脊。,昆虫的每一胸节,均有4块骨板组成,背面的称背板,两侧的为侧板,腹面的称为腹板。这些骨板又因所在胸节而冠以胸节名称,如前胸背板,前胸侧板、

14、前胸腹板。中、后胸同样如此。胸部的骨板并非完整一块而被一些沟缝划分成若干骨片,即由骨片组成,这些骨片都有各自名称。骨板和骨片的形状,以及其上的突起、刺毛等常用作鉴别昆虫种类的特征。,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一)胸足的构造胸足是昆虫体躯上最典型的分节附肢,由下列各部分组成。1、基节:是基部第一节,常短而粗。 2、转节:基部第二节,常为最小的一节,极少数昆虫的转节分为2节,如蜻蜓。 3、腿节:长而大,通常是最大的一节,能跳跃的昆虫,腿节特别发达,如蝗虫。,4、胫节:通常细而长,与腿节成膝状弯曲,常具刺,端部并常有能活动的距。刺和距的区分:刺:尖而硬,不能活动;距:扁平,片状,可以活动。 5、跗节:由

15、15个小节组成,端部常生有1对爪和一个中垫,用以握持和附着物体。有些昆虫的中垫消失而具有刺状或刚毛状的爪间突,有时在两爪下面还有爪垫。跗节和中垫及爪都具有感觉器,那里的体壁很薄,所以害虫在喷布药剂的地方爬行时,易于中毒死亡。6、前跗节。,(二)胸足的类型和功能昆虫的足大多用来行走,有些昆虫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胸足构造和功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各种类型的足。 1、步行足2、跳跃足3、捕捉足4、开掘足 5、游泳足 6、抱握足 7、携粉足8、攀悬足 9、停息足,昆虫的翅 昆虫是唯一具翅的无脊椎动物。除了原始的无翅亚纲和某些有翅亚纲昆虫因适应生活环境已退化或消失外,绝大多数昆虫都具有两对翅。

16、,3边,3角,4区,小地老虎翅面斑纹,三边:前缘、后缘或内缘、外缘。 三角:肩角、顶角、臀角。 四区:臀前区、臀区、轭区、腋区。,纵脉 由翅基部伸到边缘的翅脉,横脉连接两纵脉之间的短脉。l、纵脉 前缘脉(C)、 亚前缘脉(Sc)、径脉(R)。中脉(M)。肘脉(Cu)。臀脉(A)。轭脉(J)。2、横脉 。肩横脉(h)、径横脉(r)、分横脉(s)、径中横脉(r一m)、中横脉(m)、中肘横脉(m一cu)。,在现代昆虫中,除了毛翅目昆虫的脉相与模式脉相很相似外,其它昆虫都多少发生变化,有的增多,有的减少,有的非常退化。另外,由于纵、横翅脉的存在,又将翅面围成若干小区,称为翅室。若翅室四周全为翅脉所封闭,称为闭室;如有一边无翅脉而达翅缘,则称开室。翅室的命名是以形成翅室的前面纵脉称谓,如亚前缘脉以后的翅室为亚前缘室,中脉后方的翅室称为中室等。,(四)翅的功能及类型昆虫的翅一般为膜质,用作飞行。但是,各种昆虫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翅的功能有所不同,因而在形态、发达程度、质地和表面被覆物发生许多变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