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发展三农,实现农民增收调研文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22739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发展三农,实现农民增收调研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注发展三农,实现农民增收调研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注发展三农,实现农民增收调研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注发展三农,实现农民增收调研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发展三农,实现农民增收调研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发展三农,实现农民增收调研文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发展“三农”,实现农民增收姜金梁我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大国,进入新世纪后又迎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和“三农 ”问题的凸显时 期,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也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 “三农”问题的由来“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简称。是人 类进 入工业社会后,由于工 业化、城市化的演进引发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失衡和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 农民差距扩大的问题,其本质是农民不能平等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能公平分享工 业化、城市化成果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 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从 20

2、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末。建国之初,社会生产力落后, 农产品供给短缺,在这种背景下, “三农 ”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城乡 居民和工业化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与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的矛盾”。这一阶段, “三农”工作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农产品供给。第二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头 30 年农业生产关系制度安排上的失误,三年自然灾害的袭击和十年“文化大革命” 的冲击, 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到 80 年代, “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依然是“ 城 乡居民和工业化日益增 长的农产品需求与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的矛盾”,而改革开放 头 10 年的 农村改革大多是围绕发 展农

3、业生产力、增加 农产品供给而展开的。第三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经过 10 年的农村改革,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农产品供给在数量上已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和工业化的需求,但农产品的介个水平开始走低,结构性余缺矛盾日趋突出,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生活水平停留在温饱状态。 90 年代“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演 变成了 “满足温饱的农民群众日益增 强的改善生活需要与过低的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矛盾” 。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从发展 农业生产拓展到了发展农村经济,中心任务从增加农产品供给拓展到了增加农民收入。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城市化进程滞后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农产品消费需求不足和农

4、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日益突出,并进一步引发了工业消费品需求不足和城市职工下岗失业增加的严峻问题,三农工作进入了艰难的爬坡阶段。新世纪初“ 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进一步演变成了“富足起来的农民群众日益扩张的全面发展需要与滞后的农村公共服务和不均的农民发展机会的矛盾”。此阶 段,三农工作的内容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最为 突出的是强调了促 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导向,增加和 强化了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的任务。“三农”问题既是自然物,又是人造物,既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的根本问题,又是一个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 “三农”发展水平是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观察和衡量一个

5、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不仅要看其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更要看其工业化、城市化带动“三农” 发展水平。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 领导人一再强调要把解决“ 三农” 问题作 为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二、2009 年我市“三农”发展情况2009 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克难 攻坚,奋力拼搏,取得 显著成绩。一年来,我市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传统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柑橘实现压产提质

6、增效。引导农 民发展特色农业,家禽饲养、山地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和 渔业养殖生产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农民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情况如下:1、农村建设亮点纷呈。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 35.9 亿元,增长 33.5%。实 施新一轮“百千工程”,全市共投入村庄整治资金 6.2 亿元,完成整治村 374 个。城市供水管网新覆盖农村人口 9.2 万人,解决 43.2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新增沼气池容积16.8 万立方米。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新建城 乡镇社区服 务中心 42 个,村 级社区服务中心435 个。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土地流转改革取得新进 展,林 权

7、和农房抵押贷款工作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展开,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实现全覆盖。2、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农家乐和来料加工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深入 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突出抓好山区、库区群众增收致富,落实库区移民扶持资金 1.2 亿元,完成下山脱贫 3451 户 11552 人。出台促进就业再就业新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8 万人。3、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提高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3.4%。完成 5600 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4%。三、如

8、何发展“三农”,实现农民增收要坚持强农惠农,全力提升农村发展水平。主要途径有:1、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以抓工业园区的理念建设农业现代园区, 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125”工程,大力推行标准化和无公害技术,加快发展绿色农业、设施农业、立体 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引进和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区域农业品牌,建成全国最大鲟鱼加工基地,抓好大宗 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着力增强农产品增值能力。 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林区道路等基础设 施建设,着力提升 标准农田质量,建设省级粮食功能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继续 推进柑橘、笋竹、茶叶、油

9、茶、食用菌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种养业。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切 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农产品质量监管、基层农技推广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新增规模型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2、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帮助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鼓励农民走出衢州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引导提升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游。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大学生等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全面提升 农村劳动力素质,完成新型农民技能培训。深化帮扶机制,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不断提

10、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认真落实库区移民增收致富项目,积极推 进下山脱贫。3、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优化村镇布局规划,扎实推 进农房改造建设,鼓励拆旧建新、退宅还耕,引 导农民到县城和中心镇、中心村集中居住,有序推 进高山村搬迁、自然村撤并、空心村改造和特色村保护。加 强农村社区功能配套,深入实施“ 百千工程”,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 进农村饮水、垃圾、污 水、公厕、村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 务中心建设,构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新建成乡镇社区服务 中心、村 级社区服务中心等。4、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强 力推动

11、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民融入城镇。创新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宅基地改革,探索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造,多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搞活 农村流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 金互助社试点, 创新农房、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担保方式,持续优 化农村融资环境。积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 险。推 进农村规划、社保、户籍等制度改革。5、创建农家学校,提高农民素质。利用村 办、小学校舍,创办集基层党校、农业技校、农民夜校为一体的多元化“农家学校” ,以 农民素质培训带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和谐稳定,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科学发展的“ 三农”工作新路径。达到助推农家乐产业转型发展、探索农民培训循环发展、 统筹“三农” 工作科学发展的目的。根据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坚持“ 统筹办学”思路,深入探索培训新体系、新机制、新方式,初步形成了具有明显乡域特色的“3+”培训模式。理 顺培训体系, 实行基层党校+农业技校+ 农民夜校“ 三校统筹”。发挥基层党校、农村技校、农民夜校作用。 创新培训 机制,实行合作办学+院所扶持+ 基地示范“三资合一 ”。优化培训方式,实行强化师资+分类培训+外出考察“三管齐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