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2010年高考《政治生活》一轮复习专题课件之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22565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2010年高考《政治生活》一轮复习专题课件之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政治:2010年高考《政治生活》一轮复习专题课件之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政治:2010年高考《政治生活》一轮复习专题课件之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政治:2010年高考《政治生活》一轮复习专题课件之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政治:2010年高考《政治生活》一轮复习专题课件之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2010年高考《政治生活》一轮复习专题课件之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2010年高考《政治生活》一轮复习专题课件之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民族构成: (2)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辨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彻底 消除了民族差别。,(1)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A、含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B、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

2、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A、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B、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重点),()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A、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B、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例:我们之所以高度重视和维护民族团结,是因为民族团结: 是增

3、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 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A. B. C. D.,A,例(多选):2008年7月10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出席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时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为此必须: A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B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C坚决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各种分裂、破坏活动 D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ABCD,(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

4、A、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首要原则),民族平等,B、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例(多选):广东省近几年来努力探索建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把民族宗教政策落实到基层,把影响民族团结问题解决在基层,保持了安定团结的局面。之所以要着力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因为: A民族的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B各民族的大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C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D加强民族团结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ABD,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5、大杂居,小聚居”,(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辨析: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例:(2007年高考政治广东卷1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A各民族聚居 B各少数民族居住 C各民族居住 D各少数民族聚居,D,(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6、。,例(多选):2008年7月14日至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组就青海省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集中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A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B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C维护国家统一 D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ABCD,注意:自治地方不包括自治乡,它只是一般的基层政权机构。,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 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4、我

7、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四个“有利于”),()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注意: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需了解),不同点:设立的地区不同;自治程度不同;社会制度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共同点:二者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例(多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正确表述是: A、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行使 B、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 C、民族区域自治权是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D、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实质是少数民族的自由权,BC,例: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规定表明: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权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性事务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C,例:2009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2周年的日子。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照耀下,全区各族人

9、民同心同德,奋发图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内蒙古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答12题。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各项事业 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在统一主权下行使地方自治权 保证国家安定,提高综合国力 A. B. C. D. 2、党中央、国务院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政治上讲是为了: A.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巩固国家政权 B.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为少数民族人民提高生活水平提供物资保障 D.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C,D,5、我国的宗

10、教政策,(1)宗教都有爱国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群。,(2)重点理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A、理解含义注意:有信仰和不信仰宗教自由; 有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自由; 有信仰和不信仰时间上的选择自由。,B、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C、全面、完整把握政策: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D、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A、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

11、管理。,B、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辨析:我国宗教不受外国势力支配,政府也不允许境内外宗教组织开展任何交流活动。,例:(2007年高考政治上海卷2)2007年1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同梵蒂冈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前提下建立正常的国家间关系,外交部发言人进一步指出,梵方不得干涉中国内政,包括不得以宗教事务为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这个主张主要体现了 A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B我国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 C我国引导宗教为社会发展服务 D我

12、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D,例: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因为: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正常的宗教活动有系统化的理论指导 正常的宗教活动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的 A. B. C. D.,C,如何理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要注意不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而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B、要明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C、宗教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原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党和国家全面贯彻宗教

13、信仰自由政策的条件下,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注意区别:宗教组织与邪教组织、宗教信仰与迷信活动。,辨析:我国对宗教坚持政教分离原则,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简答:如何正确把握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与国家的关系?,辨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因为我国宗教的性质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宗教已经没有消极作用,所以,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鼓励人们信仰宗教。,(1)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2)民族、宗教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联,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处理好民

14、族、宗教问题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政策体现了这个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例:(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3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能够使正常宗教活动得到法律保护 能够真正实现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有利于使宗教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A. B. C . D.,A,例:2009年7月25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52周年。50多年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在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

15、根本利益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材料说明: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宗教的本质已发生根本变化 C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D信教群众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D,例(多选):2009年3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要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加强各宗教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使各宗教都能够更好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为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而共同努力。上述要求的实质是: A逐步引导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B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D依法管理宗教事务,BC,例(多选):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相适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要求宗教信徒放弃有神论思想 B、要求教徒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要求宗教活动要服从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 D、要支持宗教界人士对宗教教义作出自己的阐释,BC,例(多选):2008年7月17日人民网载文指出,达赖集团在国际反华势力支持下的分裂活动不断升级,成为影响西藏社会局势稳定的主要因素。我们同达赖集团斗争的实质: A是信教与不信教的问题 B是自治与不自治的问题 C是事关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统一与分裂的问题 D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否站在党和人民一边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