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大佑音乐与我们的关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22365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罗大佑音乐与我们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论罗大佑音乐与我们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论罗大佑音乐与我们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论罗大佑音乐与我们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论罗大佑音乐与我们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罗大佑音乐与我们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罗大佑音乐与我们的关系(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罗大佑音乐与我们的关系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很困惑,不知道究竟想说什么意思, 但是我却坚定要写下它。那是听了恋曲 2000以后。听 之前就有人认为这是罗大佑那么多年来最不济的一个作品, 第一遍听果然与那么的意思,说不上是失望,而是有点失 落,想罗大佑终于离我们远去了,从此,或许我们再能回 想起的只能是很多年前的青春和感动了。 但是感悟就在听第三遍的时候,我忽然被那带有异域风格 的类似曼陀铃的音色所吸引了,随后就是大佑那嘶哑并颤 抖的嗓音。 我承认在那一刻,我真的被他击倒了,没有一点退路。我 一遍一遍地追寻着他,追寻着从年幼到成长以后的路。合 唱的声音飘过来,把那难言的壮丽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 我终于又更近地接近了罗大佑,接近了我们心里的从前和 理想中的未来。 他说:“久违了千年即将醒的梦,古老的象个神话,我不 能让自己与千年挣扎,让我揭晓这千年的回答,让这恋曲 有这种说法。” 罗大佑在成长,他的歌在成长,而我们也同样,对于那样 一种从“童年”走过来的情怀,我们又何尝不体会得清清 楚楚? 追溯从头,这一切怎么可能忘记? 从懵懂到成熟,从迷糊到清楚,我们走着和罗大佑一样的 路。或许到现在仍然没有成熟和清楚,但是这一条走过来 的路却印证着我们的青春岁月,印证着我们无法回头的似 水年华。到了 2000 年,大佑陪着我们一起,再唱起那支恋 曲,回顾中多多少少有了点苍凉,多多少少有了点平静,

3、 也多多少少有了点无奈。大佑一点也没有离我们远去,而 是随着我们每个人一起,走到了世纪末,看着他曾做的种 种预言实现或者湮没。 对于这所有,我们无话可说,而可以做的就是再来倾听他 的声音,交织着我们不复单纯的心。 从光阴的故事,我们已经可以瞧出点端倪来了,“春 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 的我曾经无知地这么想”的确,那时候的罗大佑和那 时的我们一样,可以轻言“青春”二字,并悠闲或痛苦地 品尝着“多愁善感初次等待的青春”这样的日子真的是一 去不复返,我们感叹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 迷糊糊的童年”与他一起带着美好的向往憧憬着未来和成 长。 到未来的主人翁,当大佑开

4、始“在每一张陌生的面孔 里寻找儿时的光荣”的时候,我们不也是突然记起“曾经 一度人们告诉你说你是未来的主人翁”么?我们隐隐的随 着一种越来越深的失落体会着大佑带给我们的思索,却有 什么力量去改变?而这时的大佑也不再去想什么他“不能 了解的事”了。 然后似乎有了爱情,有了生命中的闪亮,我们开始听意味 深长的暗恋和那叫人落泪的你的样子,感情已经 不象从前那样感叹于“发黄的照片”那样简单和明朗了, 不可否认的是,那时的大佑开始有点浮躁,但这不正是每 个人在成长中的必然经历么?当我们仔细咀嚼为何你要让 “风尘刻画你的样子”的时候,谁的心里没有那恍然若悟 的明亮?已经有了点欲哭无泪的感觉,真的是已经过了

5、随 意感慨随意哭笑的年月。 对此,我们不难深切去感受海上花,是不是真的到了 告别的年代?大佑心里还存着难以释怀的情怀,和我 们一样,不愿意就此有了结论,不愿意如此轻易地和自己 告别,告别那段清涩甚至灰暗的年轻时代以及那时所有种 种的激情和迷惘。 就这样,我们期待到了恋曲 2000,其实仔细想来,如果这 时我们听到的还是想象中的大佑,那会是怎样?事实上并 不是,大佑真的有点变了,我们也都不再是从前的自己, 一路走来挥洒了青春和岁月的我们和大佑一样不可能再会 和从前一样。 他再次触动我心底的弦,尽管不可能再象少年时那样地轻 易,但是却来得至深至久。或许真的岁月如潮水,我们置 身其中,无法看得真切,

6、但低下头来,却看到过去象河底 的卵石,越冲越清晰,好象就在昨天。 而罗大佑就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我们,带着他一如既 往的深情,或不再年轻的眼睛和我们一起,走过从前、今 天甚至以后的日子。 “你走过林立的高楼大厦穿过那些拥挤的人,望着一个现 代化的都市泛起一片水银灯,突然想起了遥远的过去未曾 实现的梦,曾经一度人们告诉你说你是未来的主人翁。在 人潮汹涌的十字路口每个人在痴痴得等,每个人的眼睛都 望着那象征命运的红绿灯,在红橙黄绿的世界里你这未来 的主人翁,在每一张陌生的面孔里寻找儿时的光荣。” (未来的主人翁) 这是他在 1985 年写的歌,但现在看来一点也没有过时,这 是每个人心里的声音。永

7、远不曾忘记。 - - GL (00-10-14 21:51:29) 想起前些时有些朋友谈到罗大佑自选集的事情。把集中的 文案拿出来贴到这里。 前言 尝试替某些歌下定义,论述莫可名状的音乐和旋律,等于 要强行介入别人私密的记忆,永远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尤其当我们论述的主题是罗大佑这么一个集众多争议于一 身的人物时这件差事显得十分困难,纵观整个台湾流行音 乐史,大概没有任何人像罗大佑这样既承受这么多的景仰 和膜拜,又遭到那么多的唾骂和质疑。即使到了今日,他 的作为仍然不断引来许多错愕的眼神。寻找出公允适切的 论述角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有几个问题:罗大 佑到底通过音乐做到了些什么?在九十年

8、代的今天回头去 听这些作品,除了怀旧,是否还有其他的意义?对七十年 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而言罗大佑的音乐能给我们什么样的 启发?九十年代以来,罗大佑的作品一度使不少人摸不清 楚他在想些什么,妥协商业投机之类的字眼不时出现在老 歌迷的脑海,我们能否通过创作者自己的陈述,试着重新 体会他埋藏在些作品中的种种企图?相信没有人会否认: 假如没有罗大佑,这十几年来的乐坛会清冷,失色许多。 他独立闯开了一片全新的领域,替华语流行歌曲在主题的 拓展,旋律编曲的经验,以及整体制作的概念上都树立了 新的标杆,成为无数后辈极欲追寻超越的典范;十几年来 在音乐形态和内容诉求上不停的扩张,也使他影响的层面 更加复杂。在

9、面对罗大佑为数庞大的作品时,我们发现他 的创作的历程可以明显地划分为几个时期,而每段时期推 出的作品,前后之间都可以找出内在的连结。聆听者面对 这些涵盖了二十年历程的作品时,我们若能藉此看出它们 彼此之间的理路,相信对了解这些歌曲会有一定的帮助。 负责这次文字撰写的两个人,都是不满二十五岁的年轻小 伙子。当年罗大佑的黑色旋风对他们来说只是童年依稀的 回忆,谈不上什么震撼跟省思,这样的身分使他们在论述 罗大佑的时候会拉开一段历史的距离,并且格外在意这些 作品摆在今天仍然能够呈现出来的意义,他们对罗大佑许 多后来的作品有着和多数人一样的困惑,在和创作者本人 进行冗长的访谈之后,这些疑惑得到一部分解

10、决。所以在 呈现这部分的论述时,撰稿者将尽量重现罗大佑自己口中 的企图,而不是做太多直觉的臆测与论断。历史上许多艺 术作品的最终评价,是在作者死后数十年,甚至一两百年 后获确认的。短短二十年就要替罗大佑这个目前仍在继续 创作的音乐工作者判定历史地位,是失之卤莽了。我们不 妨把这个自选辑看作一份音乐史料,它告诉我们罗大佑自 认最有资格传世的是哪些作品。也不妨想像一下:多年之 后,假如我们孙辈的孙辈凑巧找到这套古董唱片而当他通 过未来的音响聆听这些歌曲的时候,却流下了和我们相同 的眼泪,那么这段路就真的是没有白走了。 19741979 年概述 罗大佑并不是从天而降的怪才。他之所以能在八十年代掀 起

11、史无前例的黑色旋风,其实是从七十年代就开始创作歌 曲,经过多年磨练累积的结果。他在南台湾完成了初中和 高中学业,之后考进台中的中国医药学院一直到实习医生 阶段才正式到台北生活。和当时许多小伙子一样,罗大佑 在青春期大量聆听西洋摇滚的翻版唱片,早在七十年代初 期就在名为洛克斯的热门唱团里弹键盘,洛克斯一度成为 南台湾餐厅、俱乐部之间小有名气的团体,不过这毕竟是 年轻人玩票而已,等大家高中毕业,各分东西,乐团也就 无疾而终了。就在同时,杨弦,胡德夫,李双泽等人正在 台北酝酿着后来轰传全岛的现代民歌运动。1973 年,杨弦 在胡德夫的演唱会上发表了由余光中的诗谱曲的乡愁四 韵;当时身在南部的罗大佑对

12、这些活动一无所知,却在 次年无独有偶地也选择乡愁四韵作第一首尝试谱曲的 作品,这首创作曲过了八年才面世,收录在之乎者也 里面。罗大佑对这首诗的诠释方式和杨弦大相径庭,却也 表现出他对旋律的独特体会。 考进中国医药学院之后,罗 大佑自承不是什么用功的学生,仍然花很多时间买唱片, 听音乐,写歌。1976 年,旧日搞团的朋友王振华替他牵线, 接下了刘文正闪亮的日子电影主题曲和插曲的撰写工 作。他交出了闪亮的日子、神话和歌三首作 品,这是他第一次发表创作。其中歌这首作品是在旋 律涌现之后,一直想不出可填的诗,直到偶然读了徐志摩 的诗,觉得颇合用,才把它放进这个旋律,这种曲比词先 走的情形,也在后来成为

13、罗大佑基本的创作模式。当时席 卷台湾的校园民歌对他来说还是有距离的,在他脑海里萦 绕的都是更厚重的摇滚乐。童年从 1976 年开始写,花 了将近三年才完工,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如何精确地让歌词 和旋律密合,又不失去口语的质感。这首歌成为罗大佑创 作上的分水岭,自此词曲胶合成为他最重要的创作课题之 一:不管诉求的讯息多么强烈,他都会细心让旋律和字句 一体交融,让音乐成为主角。 歌写得多了,做一张个人专辑的构想也渐渐成形,却一直 没有机会付诸实行,北上实习,身处台北这个大都市,直 接面对医院里的生老病死,这种环境的转移带给罗大佑许 多震撼,也促使他提笔写出鹿港小镇这首充满幻灭感 的歌,尽管写歌的时候罗

14、大佑根本没去过鹿港。1981 年, 罗大佑替张艾嘉制作了张艾嘉的童年专辑,不仅贡献 了好几首自己的创作,也替罗大佑的个人专辑预先铺下了 路子。综观罗大佑在童年之前的创作,叙述方式仍然 有浓厚的文艺腔,内容也多半是年少轻狂的浪漫怀想;之 后的作品像恋曲 1980、将进酒便多了几分抑郁之 气,也更贴近真实。有人把这段长长的酝酿称作青色时期, 替少年罗大佑摸索前进的挣扎身态染上了一层不安的愁绪。 这段时期是罗大佑从词曲作者制作人的幕后身分跃居台 前,转变成创作歌手的开始,一袭黑衣,遮住半个脸的墨 镜和一头长长的卷发是他最鲜明的外在形象。这段时间他 一共只出版了三张个人专辑和一张现场演唱会实况。但是

15、回头看这几张作品掀起的社会效应,其规模之大,延续之 久,整个台湾流行音乐史上除了罗大佑,似乎还没有任何 人创造过。 罗大佑并不是那种一挥而就,下笔千行的天才, 除了极少数例外,他的歌总是旋律先出现,然后再寻索适 切的歌词来和它配合,填词的工作往往长达三年以上,可 见罗大佑对歌词与旋律的密合是煞费苦心的。之乎者也 和未来的主人翁里有许多作品早在七十年代中期就开 始酝酿,经过一再的修改才写定问世。所有罗大佑在八十 年代初造成轰动的这些歌曲,其实是长期淤积沉淀之后迸 放出来的结果。早在他还是实习医生的时候,之乎者也 的录制就已经开始了。罗大佑很清楚自己要做的,是跟当 时乐坛所有作品都截然不同的摇滚乐

16、,而台湾当时的技术 条件完全不可能做出他要求的音色和质感,所以罗大佑通 过学校认识的日籍同学,把自己写好的一部分作品连同曲 谱带到大阪,委由当地的乐手编曲,演奏,再把完成的带 子寄回来配唱,一切都由他独自负担,整个过程旷日废时, 极花工夫。不过完成了大部分的录制工作之后,罗大佑抱 着这堆母带四处寻找愿意发行的唱片公司,却连连碰壁, 没有人愿意冒险出版这种和市场主流相差极大的音乐。 这 样持续了两三年之后,甫成立不久的滚石唱片终于接下了 这个案子。滚石当初只是想让这样的作品也有面世的机会, 并不敢高估市场的接受程度;罗大佑也把这件事当作对自 己的一个交代,算是没有辜负青春;之后他准备重披白袍, 继续以医生为正业。没想到这个黑衣墨镜的青年一夕之间 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叛逆偶像,唱片卖得极好,媒体也掀 起罗大佑是洪水猛兽还是时代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